皇帝也稱俠,北魏遊俠是好是壞?為何百姓褒貶不一

常言道:俠之大義。因此每一個人都有着一個武俠夢,無論是成為為國捐軀的郭靖,還是武功獨步天下的喬峯,又或者豔遇不少的段譽,在人們的心目中,能夠成為一代的大俠,他就具備了以下幾個特點:俠骨丹心,大義泯然。但是北魏的遊俠卻有點不一樣,不僅僅是當時社會或者部落的當權者,而且好壞難辨,百姓對其褒貶不一,於江湖和朝堂他們都能夠有所作為,他們又能否稱之為俠,這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一、北魏與北魏遊俠的愛恨情仇

眾所周知的淝水之戰,標誌着前秦瓦解。於是各個地方的有絕對的權貴和各個地方的大國紛紛選擇獨立,開始建立自己的大國,於是在中華的大地之上湧現了不少的“土皇帝”。他們憑藉着自己的權勢作威作福,但是沒有大一統下的國家,往往處於經濟,文化低迷的時期,百姓民不聊生。面對着亂世和人民的疾苦,往往會有人選擇站出來實現新的大一統,這種敢為人先,心懷天下的精神,我們稱之為“俠之大義”。

皇帝也稱俠,北魏遊俠是好是壞?為何百姓褒貶不一

第一代北魏遊俠則是在拓跋家族中誕生,拓跋珪不僅僅積極召開部落大會,將牛川也就是現在蒙古一代的大大小小部落籠絡起來,通過一系列政治上的演講以及給與一些好處,不少的部落都心甘情願地共拓跋珪驅遣,這也頗似於現在的美國總統大選,看上去是民意歸屬的問題,其實是利益的暗流湧動,往往每一個總統上位是成為眾多人利益的代表,因此也是通過一系列的宣講和承諾來激發起人們內心的慾望,因此得到了大家的統一認可。

得到大家同意和認可的拓跋家族立即恢復原先的王國制度,自己自稱為大王,但是眾所周知如果要想稱王的話,必須佔領當時中原的核心地區,因為那裏不僅僅人口眾多,而且水運航運等交通都十分的便利,能夠從中間向外圍輻射,這樣能夠獲得的資源跟多,而且是成為天子的必由之路。所以拓跋珪是剛剛繼位不久的時候,就率領蒙古的眾人向南遷徙,定都在盛樂地區,將國號也是由代改稱為魏,自稱為魏王。因此北魏這場有了標誌性的開始,而豪爽仗義的拓跋珪自然擔得起一代大俠的名號。

一代大俠之路才剛剛開始,就這樣拓跋珪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必然會和不少的高手過招,其中有一個威脅便是匈奴,而建國不久自己的地位也沒有得到穩固。在與匈奴的鬥爭之中,自己還遭到了身邊之人的暗算,面對這種局面本來以為一代大俠會因此隕落,但是拓跋珪還有着自己的朋友,這個朋友就是慕容垂。

皇帝也稱俠,北魏遊俠是好是壞?為何百姓褒貶不一

二、北魏遊俠治理之下的百姓生活

對於俠者的定義我們往往會從狹義的反面去角度,對於大俠這個稱呼我們往往不會和統治者結合起來,但是統治者往往又具備這些品質,就拿《射鵰英雄傳》中的南帝來説,其可謂是一代大俠,不僅僅身居高位,而且習得一手一陽指直接成為了江湖之中數一數二的存在,同樣可以稱之為大俠,而北魏拓跋珪不僅僅心繫天下,而且在他的統治之下帶領着人們過上了穩定富裕的生活,其得到了百姓們一直的誇讚,但是隨着拓跋珪的離去,北魏人民再次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因此不禁發出疑問,北魏的遊俠們究竟是好是好壞,為何在眾人和百姓的口中褒貶不一。

北魏由拓跋宏掌管,同樣他也是心繫天下,而且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國富民強,如果強調對國家忠誠的話,那麼統治者算是對國家最忠誠的人選了,因為這是屬於他自己的國家,他不可能自己去推翻自己。同樣作為一大大俠,有人稱拓跋宏是北魏的政治家,北魏的改革家,有人對他的改革大加讚賞,説他的改革促進了國內的經濟、文化和軍事的發展,但是也有人對此表示反對,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北魏孝文帝在改革前與改革後北魏的局面吧!

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還沒有改革之前,北魏的農民可謂是負擔極重,一般分來自於税收。首先北魏的税收一般是以農民為對象,由於處於內蒙古地區因此不是中原地區的種植業為主,而是部落之間按貢納税,因此往往處於最底層的會最慘,而且户的大小也沒有限制,因此三五十家組成一户,而那些户較小的家庭,每一家平攤下來的賦税就十分慘重。

皇帝也稱俠,北魏遊俠是好是壞?為何百姓褒貶不一

因此帶給了他們巨大的壓力,而另一方面國家只是處於半統一的狀態之下,並沒有完全統一,因此幾個小國之前難免會發生戰鬥,因此軍官也不得不找出各種藉口加收新税,人民的生活質量普遍下降,由於各種藉口,百姓苦不堪言,對於北魏朝廷也是怨聲載道。甚至到了暴走的地位,北魏大俠也被人罵成了狗熊。

面對此情此景,拓跋宏繼承了先祖拓跋珪的大俠風範,即使改革面對着各種反對的聲音,但是拓跋珪依舊敢於為下層百姓發聲,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改革。不僅僅從官僚機構進行革新,而且還對下層百姓實施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在官員上,拓跋宏嫉惡如仇,嚴格的打擊那些貪官污吏,對這些貪腐腐敗現象進行嚴格的打擊,而另一方面重用賢能之人,減少了官員對於百姓的欺壓。而對於百姓這方面,還實行了均田制,希望自己的百姓能夠家家有田,不至於餓肚子。

因此拓跋宏在民間有着很好的口碑,但是他的改革勢必會惹怒一些貴族,讓那些貪官污吏對他恨之入骨,對於百姓來説他就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是正義的化身。但是對於那些舊勢力的人來説,他的出現是他們眼中的刺,恨不得早點將其推翻,但是奈何拓跋宏本領太高,他們這些烏合之眾也那拓跋宏沒有辦法。

皇帝也稱俠,北魏遊俠是好是壞?為何百姓褒貶不一

然而在均田制實行之後,沒過多久,這套新的規則就已經不復存在了,年輕人不講武德,社會之中的土地兼併現象嚴重,農牧的土地永遠處於流失之中,而這些土地都被當地的有權之人或者是寺院兼併。這是當時有名的寺院經濟,僧人的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本來僧人在大眾的眼中也是慈悲為懷,但是這個時期的僧人也並非如此,往往是一些窮兇惡極之人出家,不僅僅假扮僧人獲取大量的土地和政策上的保護,而且還欺壓農民。

僧人可謂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毒瘤,社會的公敵,因此人人都想將他們趕走,但是奈何沒有太多的本事,只能尋求其他地方的庇護。因此寺院和權貴們得到了更多人的依附,權勢極大的他們成為了北魏遊俠們歷代想要拔除的對象。

終於一大大俠又誕生了,那就是北魏的太武帝,相信“三武滅佛”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毅然反顧的開始投身於這些所謂的出家人的戰鬥之中,即使這個時候的寺院經濟正盛,但是為了實現國家富強和重現改變下層百姓的生活狀況,拓跋燾直接頒發了招領要求五十歲以下的僧人都還俗,藉此來壯大軍隊。

皇帝也稱俠,北魏遊俠是好是壞?為何百姓褒貶不一

但是由於拓跋燾剛剛上位自己的呼聲並沒有得到多大的響應,不得已和另外一個三朝老臣聯手,這個人是崔浩。作為三朝元老,崔浩可謂是修煉到了王者段位,一出世便是好手段,不僅僅廢除了一系列的租米錢制度,而且還給這些僧人制定了僧規,相當於這些僧人得按照一個標準去生活,不得作出違反這些規定的事情,由此大大打擊了這些僧人的氣焰。面對這些打擊,僧人也開始拉幫結派,找到了朝廷之中的貴族——鮮卑族。於是雙方大打出手,這次崔浩落敗下來,但是最終在一系列鬥爭之後,又有新的俠者出來,為正義獻身,值得我們敬佩。

三、總結

浮世萬千,俠之大者,俠是那些嫉惡如仇,為弱者出頭的英雄。而在北魏時期,不少的北魏皇帝就可以擔當得大俠的稱號,對於百姓來説,其可以算得上問心無愧,當然其觸怒了不少貴族,不少心術不正之人的利益,自然不為這些人所容,因此一再抹黑他們。皇帝也稱俠,北魏遊俠是好是壞,雖然百姓褒貶不一,但是每一個人心目中已經有了答案。

參考資料:

《五胡亂華及其歷史作用》

《中國人口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8 字。

轉載請註明: 皇帝也稱俠,北魏遊俠是好是壞?為何百姓褒貶不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