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4月9日電4月8日,呂大龍、何珊伉儷捐贈清華,支持綜合實驗樓東南樓的建設。這也是呂大龍校友繼多次捐資助力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後,再次為母校教育事業添磚加瓦。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熱能工程系1978級校友呂大龍,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外國影視研究所教授何珊,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副校長、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楊斌,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校友總會副會長史宗愷出席儀式。捐贈儀式由楊斌主持。
呂大龍、何珊伉儷致辭
呂大龍表示,作為清華培育出的學生,很高興能夠給母校110週年校慶送上一份禮物。他説,在清華園學習生活的時光,是自己形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時期,也是一生最為寶貴的經歷。老師的諄諄教誨、同學的共勉共進,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在花甲之年捐贈回饋母校,也是他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呂大龍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他親身經歷並見證了改革開放的發展浪潮,也實現了從山東人、清華人、工程師、商人到投資人的成長與轉變。他感謝清華的教育,讓他明白每個人都是渺小的個體,每個人的成功和進步都有賴於無數人的支持。回望來路,呂大龍表示,諸多清華校友給予他事業上的幫助和人生中的指引,太太何珊讓他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待關鍵問題與重要抉擇,教育基金會的老師也為捐贈事宜不辭辛勞。他誠摯感謝各位的付出與支持,也衷心祝願母校的未來更加輝煌。
何珊説,能夠和先生呂大龍共同支持清華的發展,是夙願得償。一直以來,先生總是希望能為成就自己的母校作貢獻,她也被清華校友羣體的深厚情誼和強烈歸屬感深深觸動。何珊感謝清華眾多老師及校友數十年來的真誠幫助,很高興在大家的見證下,為清華110週年校慶獻禮。
陳旭致辭
陳旭首先代表學校誠摯感謝呂大龍、何珊伉儷對清華各項事業的長期支持,熱烈歡迎各位優秀校友在110週年校慶之際返回清華園,共同見證這場意義重大的捐贈儀式。她説,一直以來,清華校友在為社會發展、國家進步作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不忘回饋母校,這種飲水思源的情懷令清華師生倍感温暖。呂大龍校友在地產和投資界辛勤耕耘數十載,是改革開放大潮後尤其是近十餘年在科技創新創業浪潮中成長起來的一批校友企業家、投資家的傑出代表,也是眾多清華學子尊敬的學長。陳旭表示,呂大龍校友帶領他的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多次捐資支持母校貧困學生成長、輔導員事業以及西部基層畢業生職業發展,為清華的人才培養工作貢獻了力量。此次捐贈,不僅將助力學校科研創新空間的建設拓展,還為清華學子樹立了回饋母校、造福社會的榜樣,對清華奮力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新徵程有着重要支持和激勵意義。
陳旭強調,致力於開展創新性、前瞻性的研究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共同特徵。為當今世界面臨的挑戰提供中國方案,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清華力量,這既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也是清華人肩負的歷史責任。為此,近年來,學校成立了多個新興跨學科交叉研究中心,並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模式,面向國家和社會的重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跨學科交叉研究的機制創新和完善,需要國家和學校的大力投入,也離不開包括廣大校友在內的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陳旭表示,廣大校友是學校建設的參與者、支持者,希望在學校發展的新徵程中繼續得到大家的幫助,共同讓清華又快又好又穩地朝着更高目標前進。學校將不負各界期望,砥礪前行,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清華應有的作用、作出應有的貢獻。
呂大龍與袁桅簽署捐贈協議
呂大龍與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袁桅簽署捐贈協議。
創新是21世紀最重要的特徵,推動學科交叉是獲得高水平創新成果、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清華大學高度重視學科交叉,致力於推動解決制約創新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從制度文化建設、學術資源整合、人才匯聚與學術引領等方面不斷髮力。在交叉學科快速發展的同時,現有實驗用房及科研配備已無法滿足學科建設的需求。因此,學校決定修建綜合實驗樓,為交叉學科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此次捐贈將有力改善學校交叉學科研究面臨的空間制約問題,促進資源協同整合,加速技術開發應用,對於匯聚頂尖人才、引領學術創新、孵化高水平前沿成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充分彰顯了校友響應母校發展需求、助力清華增益社會的深厚情誼與責任擔當。
陳旭向呂大龍、何珊伉儷頒發捐贈紀念牌
清華學生為呂大龍、何珊伉儷繪製綜合實驗樓東南樓水彩畫
捐贈儀式上,陳旭向呂大龍、何珊伉儷頒發捐贈紀念牌。
與會人員合影
相關部處負責人以及校友代表出席捐贈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