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在戰國七雄當中,並不是每一個諸侯國的發展,一直都是非常強大的,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擅長的發展領域,比如説,齊國在吏治方面的治理,根據史料記載,在各大諸侯國當中,齊國的社會環境是最和平穩定的,國內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是最富庶安康的。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此外,在經濟領域,齊國也一直領先於其他的諸侯國,從戰國初期開始一直到結束,齊國的都城臨淄,一直都可以算作是國際性質的大都市。

又比如説,趙國在軍事方面的發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變法之後,趙國的軍事實力突飛猛進,成為了山東六國的抗秦主力,也是山東六國當中唯一能夠在軍事方面與秦國相提並論的國家,所以,這些國家在發展方面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是傳統的強國

當跳脱這些領域之外時,我們很難説他們是強大的,但是也有那麼幾個國家,給人們的傳統印象就是強盛的,比如我們今天要講到的楚國。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楚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是一個傳統的老牌強國,直到現在,人們提起楚國一就會想到個諸侯霸主的形象,並且因為秦朝末年,也是原本的楚國子弟項氏家族帶領軍隊將秦國消滅,所以,楚國的形象一直是比較正面而且高大的。

而且在戰國末年,楚國也是在秦國發動滅國之戰之後唯一打敗過秦軍的國家,只不過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在後來王翦南下滅楚的時候卻表現出毫無招架之力,甚至還沒有與秦國對抗內部就已經先行瓦解了。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很多人説,這是因為項氏家族,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輕敵大意導致了失敗,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楚國的滅亡,到底是不是如人們所説的那樣是輕敵大意導致的偶然。

政治上,楚國實行分治制度

想要了解上述的問題,我們先要知道,楚國一直以來的發展狀態是什麼樣子的。首先在制度方面,楚國與各大中原地區的諸侯國是不同的,中原地區的國家是在分封制度之下,發展壯大的諸侯國,它們雖然有着不同的強勢領域,但是在制度方面卻都是類似的。

從國君到下屬的大夫層層分權,雖然大夫或者是貴族,也佔據着一部分國家資源,但卻是諸侯的下屬,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力並不是很大,或者説並不能影響君主的重大決策。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可是楚國卻不同,楚國實施的是一種分治制度,什麼是分治呢?其包括兩點,第一,是楚國諸侯國內部的老牌貴族,享有一部分的國家領地和資源,這部分老牌的貴族大部分都是楚國原生態的家族,他們幾乎都是用王族有血緣關係的。

第二,是楚國所消滅的周邊諸侯小國,對於這些諸侯小國,楚國並沒有將它們一網打盡,而是給予這些小國原本的領導階層,以楚國王族分支的帽子,然後讓他們變成楚國的老氏族,同時讓它們掌握着原本領地的自治權。

楚國大夫擁有自治權,能夠分擔君主權力

注意最大的區別就在這裏,雖然其他的國家也有大夫和貴族,其勢力比較鼎盛的現象出現,但是卻並不擁有自治權,也就是説,它們不能夠在自己掌握的封地之內訂立法律,組建軍隊,可能只是在朝堂上擁有着盤根錯節的勢力。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所以説,無論實力發展壯大到什麼地步,但是在制度方面是不給予它們擁有自治權的保障的,可是楚國不同,楚國的老世族在制度上就想有着優勢,也就是説,楚國的制度規定着貴族就是要有自治權,就如同周王朝所實施的分封制度一樣,周天子給予各大諸侯國領土資源和權力,同時,這些諸侯也要為周天子負責,楚國的分治制度也是如此,楚國的王族給予這些老氏族自治權和封地,然後這些老氏族們要同時為楚王直接負責。

文化方面:楚國排斥中原文化

在文化上,楚國是比較繁榮的,但是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是,楚國繁榮的文化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一直呈現出一種比較排斥的狀態,這是因為在中原人們的眼中,楚國的國家發展是不入流的,因為楚國是春秋時代自立為王的國家,它的成王之路不符合中原人們的認知。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在中原人的眼中,諸侯王是天子座下的下屬,而楚國自立為王的行為是極端僭越的,對周天子不尊重,而且因為楚國所處的地方比較偏遠,在中原人眼中本身就屬於不開化的種族之一,所以,楚地興起的文化與中原地區有着本能的排斥,這也導致楚國人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很少與中原發生交流,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有着非常明顯的差別。

軍事發展:楚國軍事發展以貴族為單位

楚國的軍事發展,是不以國家為單位的,而其他的國家則不相同,國家的軍隊是一個整體,是直接為領導階層負責的,但是楚國的軍事發展是以貴族為單位的,比如,在戰國末期,帶領楚國軍隊與秦國爭鬥的就是江東的項氏一族,而軍隊當中的主力,也是項氏一族所帶領的江東子弟兵。

所以,楚國軍隊內部的發展是存在隱患的,它們是由各大貴族的勢力組合而成的一隻軍隊,直接負責的並不是楚國的君主,而是各大貴族的領導者,所以,楚國軍隊的凝聚力一直都非常差。

同樣的,楚國的國家經濟發展也是如此,是依靠着各大貴族的經濟總和來進行支撐的。以上就是楚國的國家發展形勢,而瞭解了楚國的國家發展形勢就不難看出楚國發展的漏洞了。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分治制度讓楚國沒有辦法進行有效變法

我們上面説到,楚國是一個依靠分治制度來進行政治循環的國家,而分治制度就如同於周王朝的分封制度一樣,讓國家變成了一個勢力的集合體,其實,在分封制度之下週天子其實是虛的,為什麼這麼説呢?

因為,周天子直接掌握國家資源是很少的,我們之所以説,周天子尊貴或者説他權力大,不是因為他直接能夠掌握的權利有多少,而是在周天子治下的諸侯國權力強盛,其實這一點不難理解,因為周天子將周王朝的國家領域都分封給了諸侯。

所以説,實際上掌握周王朝土地人口的是諸侯王,這也是為什麼周王朝後續的發展會變得異常分裂的原因,權力分封就會導致一個掌控問題,就是説,如果當諸侯王聽從周天子召喚的時候,王朝是可以繁榮昌興的,但是如果當諸侯王不聽了呢?一個兩個不聽還好,如果都不聽周天子指揮了呢?周天子就成了一個光桿司令。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楚國貴族分散君主權力,君主無法對楚國進行有效統治

而楚國的君主也面臨着這樣的問題,他將楚國的國家權力大部分,分散給了楚國的貴族,其實這就導致,楚國的君主與楚國的平民百姓之間是脱節的,他只能夠從貴族那裏得到楚國發展的信息,如此一來,他對於楚國的決策也是深受貴族影響的,必定不能做出正確而又獨到的決斷。

而長此以往下去,楚國必定會成為貴族的天下,而楚國的君主也必定會成為像周天子一樣的光桿司令。其實在戰國時代,各個國家都面臨着這樣的問題,貴族的發展都對君主決策產生過影響,所以諸侯國才會想盡辦法進行變法,去改善貴族權力強盛對君主集權的影響,但問題在於,其他的國家內部的貴族是不存在自治權的,在變法的時候相對楚國比較簡單,而楚國因為貴族掌握了絕大部分的國家權利,又怎麼會容許革除貴族勢力這樣的變化發生呢?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畢竟如果失去了分治制度的支持,楚國貴族也就失去了擁有自治權的基礎條件,自然也就不能像之前一樣切實地掌握國家權力了,所以,這讓楚國沒有辦法進行變法,或者説因為貴族權利實在太過巨大,每次有變法的萌芽產生時都被貴族扼殺在了搖籃當中,像是吳起、屈原其實都是這樣的人,他們也都是因為提出了變法的思想而被迫害的。如此一來,就讓楚國在制度方面落後於其他的諸侯國了。

軍事上的分散,讓楚國無法發揮真正戰鬥力

其實楚國的軍隊作戰能力是很強的,這一點不容置疑,比如説在戰國末年,秦國發動滅國之戰之後,其它的國家幾乎都如摧枯拉朽一般被消滅,只有楚國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能力,項氏一族,帶領着楚國軍隊打敗了李信的20萬滅楚秦軍,讓秦國蒙受了巨大的失敗。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最後,嬴政親自出面請王翦出山,然後讓王翦帶領秦國的舉國之兵60萬南下滅楚,如此做法足以看出楚國軍事實力的強盛。但是,楚國強大軍事實力的表現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楚國的各大貴族能夠凝聚在一起的時候。

為什麼,在李信20萬秦軍滅楚時,楚國能夠展現出強大的作戰能力呢?因為那個時代的楚國其實已經岌岌可危了,如果真的被秦國消滅,那麼貴族也就沒有生存機會了,所以他們只能夠率先保證楚國的存在,才能保證自身權利的存在。

楚國存亡時期,貴族有凝聚力

也就是説,在這個時間點已經不能再相互掣肘了,所以他們凝聚在了一起,自然而然的,他們下屬的軍隊也就能夠凝聚成一條繩,從而擁有能夠與秦國軍隊一較高下的實力。但是,這並不是一種長久之計,也就是説,楚國內部的貴族掣肘並沒有真正消失,只是在現實的逼迫之下暫時被壓制住了。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王翦南下滅楚的時,並沒有急於與楚國軍隊作戰,而是採取了長期的對峙政策,長久的時間沒有仗可以打,自然會讓楚國的領導階層以及貴族們鬆懈下來,而且再加上之前打贏過秦軍的經歷,也讓楚國貴族有些飄飄然,他們認為楚國擁有與秦國對抗的實力,又因為長時間的沒有作戰,讓他們的精力開始分散,從而重新回到了之前的掣肘當中。

畢竟沒有家族願意看着其他家族的實力蓬勃發展,尤其是在統兵作戰的家族,也屬於老世族的時候,要知道江東的項氏家族也是楚國的大貴族之一,在和平年代,他們也是參與掣肘的重要分支,其他家族自然不願意看着江東項氏一族非常容易的就拿下軍功的,所以掣肘在所難免。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和平時期,貴族相互掣肘

可問題是,楚國的軍隊本身就是由貴族出兵組成的,如果貴族在朝堂上出現了掣肘,那麼軍隊內部的分散是必定會出現的,畢竟他們並不是直接為楚王負責的,他們的直接上司就是貴族,他們的領導有了死對頭,他們自然也會將矛頭對向不同陣營的人。

所以,楚國內部很難擁有之前的凝聚力,而內部一旦出現了裂縫,自然也就發揮不出最大的實力。這其實也是王翦選擇對質政策的原因,因為長時間的對峙,必定會讓楚國貴族重新恢復到掣肘的局面當中,而掣肘一旦爆發,軍隊就會產生分裂,秦軍也就有了可乘之機。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結尾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其實楚國的發展是漏洞百出的,最直接的就是它的政治制度,分治政策是有着很明顯的漏洞的,在這一點上單看周王朝就可以明白了,周朝實施的分封政策最終會導致春秋戰國時代的分裂,楚國的分治制度雖然沒有分封制度的弊端那麼大,但是也必定會導致最終貴族之間的掣肘,這也為楚國的滅亡埋下伏筆。

而貴族之間的掣肘,其實也是導致楚國軍事實力,沒有辦法完全發揮的原因,所以説,楚國最終的失敗並不是因為輕敵大意,而是因為楚國在內政方針的指引下,根本沒有辦法讓軍隊集中全部的精力對抗秦軍,這一點除非楚國改善內政制度,否則沒有辦法解決,所以,楚國的滅亡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落後的政治制度之下導致的一種必然現象,因此,在戰國末年的楚國其實也只有滅亡一條路可以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32 字。

轉載請註明: 楚國:戰國傳統強國,被秦滅亡並非偶然,貴族掣肘早已埋下伏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