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最高境界,是讓孩子被教育了,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教育了。
父母的行為不僅能塑造孩子的性格,更能設計孩子的人生。在過去,我們可能更多的是通過身教和言教來去影響孩子。但少有人知道境教才是最前端的教育,其次是身教,最後才是言傳。
“境教”什麼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孟母三遷”。一是在墓地旁邊,孟子學會了哭喪;二是在集市旁邊,孟子學會了吆喝談生意;三是私塾旁邊,孟子才在這樣的境教下專研學習。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環境對人的影響。而在20世紀末在意大利羅馬大學裏面有一項非常著名的實驗也論證了環境對人有影響的這一觀點。
他們研究是猴子的大腦反應。當猴子抓取食物或者移動食物的時候,它的大腦皮層就會產生興奮反應。
在實驗過程中,安排了一個學生在猴子面前吃雪糕,在這個過程中猴子沒有吃到雪糕,但是在大腦類似的功能區裏有同樣興奮的反應。
通過技術實驗,人類第1次發現了鏡像神經元的存在。那麼人的認知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是建立在鏡像神經元的功能之上。
也就是説人腦當中的鏡像神經元,它是具備視覺思維和直觀本質的特性的。一個人如果長期受某種視覺的衝擊的話,就會在大腦當中形成粗大的神經鏈條,就會形成自動的反應機制。
所以,當一個孩子長期在某種環境當中,慢慢他會形成強烈的視覺思維和直觀本質。同時他會形成自動反應機制,對人的影響是在不知不覺當中產生的。
透過這個原理我可以看到,在當今家庭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原理在無形中教育我們的孩子。
你想讓孩子在未來成為什麼樣,或是想讓孩子養成怎麼樣的品行,我們就可以在建立“家文化”時,讓他時時看見,時時感受。
回想一下,在我們的家裏,一進房門就能看到的是什麼呢?是電視、是電腦、是ipad、是插一排充電器的排插、還是滿地的拖鞋?
不説孩子,光是我們回家,看見什麼就很容易被什麼所吸引和影響。在現代房子的裝修裏缺少了精神文明的注入,而這些環境都是會形成對我們的一種無形的影響。
同時,我們孩子每天回到家的時候會聽見什麼樣的一些話呢?而這些話聽多了之後,也會形成神經的反應機制。
在家裏,我們對孩子説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呢?
——寫完作業了嗎?
——還不洗澡?
——趕快過來吃飯!
——還不睡覺,怎麼還在玩手機?
這些話,是不是時常出現在我們的家庭文化當中呢?而你有沒有發現,這些話當年也出現在我們爸爸媽媽的口中。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講的話,其實都是重複父母當年跟我們講的。
我們每天以催眠式的話語和孩子講話,孩子將來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重複這些話語。
所以説環境它是會形成一種不知不覺的教育的,我們稱之為境教。
作為父母的我們,是應該營造一個有形的環境,無形地引導孩子自動自發地學習;還是以催眠式的方法讓我們的孩子被動地前行呢?
每個環境都有對應的磁場,我們要懂得給孩子設計環境。瞭解孩子的先天氣質結合他的喜好,熱愛運動的孩子那就給他營造一個有“荷爾蒙”氣息的環境;熱愛知識的孩子那就給他營造一個富有“書香味”的環境。
每天一點育兒小知識,讓我成為你家的家庭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