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摸金校尉百無禁忌, 但是在盜墓時絕對不會碰這個東西……
俗話説:“鼠有鼠路,蛇有蛇道”,無論是什麼行業都有各自的規矩,如果不按規矩行事破壞了行規,那麼就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最近幾年火熱於各類影視劇中的摸金校尉也同樣如此,這些盜墓賊為了發陰財可以説是毫無下限,雖然看上去他們是百無禁忌的,但其實也有着相應的“行規”。
摸金符
盜墓這個行業因古代的厚葬習俗而誕生,發展到了三國時期,梟雄曹操直接設立“摸金校尉”官職,專門負責挖掘墳墓為大軍籌集軍餉。宋朝時期,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效仿曹操,專門設置“發丘中郎將”一職。古代除了這類官盜以外,更多的是民間自發的民盜,相較於官盜而言,民墓因為沒有官職的約束,所以行事更加的肆無忌憚。
相關劇照
不管是官盜還是民盜,雖然行事風格不同,但是都是幹着同樣的勾當,為了避免因利益而起衝突,所以形成了一個不成文規定,那就是各個盜墓派系或者家族只會在各自的地盤活動,除非接受他人的邀請,否者是不會踏足其他勢力的活動領域,如果擅自進入別人的地盤破壞了規矩,通產都是武力解決問題。
盜墓者們按照地域可分為南、北兩派,北派的盜墓手法比較直接,通過他們的工具洛陽鏟,就可以清楚知道他們的盜墓風格。而南派更講究技巧,通過研習風水星象,更擅長於尋龍點穴之術。雖然手段不同,但是兩派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尋找到墓穴盜墓陪葬財寶。
相關圖片
盜墓者除了上述的行規以外,還有着像摸金校尉 “雞鳴燈滅不摸金”這樣的一些行規,但是其中最奇怪的一條:就是不取墓葬當中的玉器,我們都知道玉在古代的價值還在黃金之上,這些盜墓賊冒險盜墓就是為財,為什麼會不拿玉器呢?主要是因為不敢,在古代玉器一般都掌握在貴族手中,大部分玉器都有着標記,出手以後萬一被人發現了,那可就是要掉腦袋的。
相關文物
還有就是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盜墓賊們通常比普通人更迷信,而在古代認為玉是通靈的,人佩戴玉的時間久了,佩戴者的靈魂就會寄託在玉里。為了防止玉里墓主的靈魂報復,所以哪怕玉的價值再高,盜墓賊也不敢將之據為己有。
就是因為盜墓者內部這個不成文的規矩,所以1984年在江蘇徐州市發掘的西漢楚王劉戊的墓地,雖然歷經各朝盜墓賊盜掘,但是還是留下了一件金縷玉衣,上面的金絲都快被抽光了,也沒有盜墓賊將上面的玉器取走。這一盜墓行規,對現在的考古研究而言,或許也算是一件好事。
金縷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