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下旬開始,各地的高考狀元紛紛出爐,“高考狀元”這個話題,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全國上下討論的熱點。
十年寒窗,一朝金榜題名而天下知,也許因為這一天,整個家族的命運就此改寫。
在我們的印象裏,高考狀元都是全省乃至全國拔尖的人才,他們應該都出自於與我們不一樣的家庭,他們的家長對教育應該有許多不一樣的秘訣。
那麼事實究竟是不是如此呢?讓我們來探究一下,這些“神仙孩子”的家庭背景,他們的家庭與我們普通老百姓究竟有什麼不同?看看通過他們揭示出了什麼樣的教育真相。
★寬鬆而自律的父母反而教出好苗子
我們以為,學霸都應該是從小就能顯示出過人的天賦,父母每天緊盯學習,對他們高標準嚴要求,才能塑造好一個學習的好苗子。
山東高考狀元孟令昊,她説她的家庭氛圍非常寬鬆,民主,“爸爸媽媽特別懂我,只有鼓勵和引導,有時候考砸了,也是一直給我安慰,從沒有指責。”
去年打破高考分數記錄的廣西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説:我從來不會把孩子丟在一邊學習,自己在旁邊玩手機。
在詩詞大會上出盡風頭的才女武亦姝,她的父親也説,每天下午4點半以後,我就徹底放下手機,專心陪孩子。
在父親的鼓勵下,武亦姝從年級墊底生,迅速提升到年級前十名。
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中講到,孩子不是一輛汽車,哪個零件壞了修哪個。
孩子是有生命的,他們是一座花園,只要父母給了他們充分的陽光和雨露,在一旁靜靜等待就好,他會自己開出驚豔的花朵。
所以,越是寬鬆的父母越是能培養出好苗子,但前提是,父母對孩子寬鬆,對自己要有自律的精神。孩子不會説,但他會看着你,模仿你,把你的行為傳導到自己的身上。
★不會死讀書,會玩的孩子更會學
湖北高考狀元唐楚玥,是個多才多藝的孩子,興趣特別廣泛,愛彈鋼琴,愛演話劇,寫得一手好書法,運動會短跑還拿過第二名。
她每天都要和爸媽一起運動健身,每天鍛鍊三次,運動不僅沒有耽誤她的學習,還讓她的心更沉靜,學習更有效率。
山東的高考狀元孟令昊,會拉大提琴,還獲得了大提琴十級證書。每天當其他同學在上晚自習時,他都要回家練琴,每天至少練琴2個小時,高三那麼緊張的學習之餘,他還要每天練琴3個小時。練琴成為他雷打不動的習慣。
他説,練琴能讓他立刻安靜下來,鍛鍊他的臨危不亂,從容鎮定。他的心理狀態一直是非常穩定的。
可見,學霸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只會學習,他們普遍認為,死讀書是沒有效率的,只有會玩的孩子才更會學。
玩對孩子來説,不是浪費精力浪費時間的行為,而是補充體力腦力的加油站。
★寧做鳳尾不做雞頭,圈子很重要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如果你想做鳳凰,就不要混在雞羣裏面,努力去尋找鳳凰。
為什麼像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這樣的學校,雖然被許多人批評教育體制僵化,培養出的都是考試機器,但家長們和學生們仍然削尖了腦袋也想往裏面鑽呢?
因為從這裏出來的孩子,都能進名校。而決定孩子能否進名校的根本,是你選擇做鳳尾還是做雞頭?
北京的高考狀元王淇穎出自於人大附中,人大附中位居北京中學榜首長達11年,連續6年包攬理科狀元。
狀元都出身於名校,這幾乎沒什麼可質疑的。
在那些重點中學裏,孩子們都是比着學的,學習氛圍濃厚,大家都爭當“鳳頭”,沒有人甘願落後。
而在普通中學裏,孩子們的精力都被其他的事情分散開,有的地方孩子們比的不是學習,而是比誰穿得好,誰玩得好,心思渙散,沒有學習的動力。大家都甘願做“雞頭”,只要比有的人強就行了,不需要那麼拼命。
而事實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去接近什麼樣的人。圈子很重要。
如今中國各行業的龍頭大佬們,都是出自於名校,他們之所以能坐在一起,討論中國的未來,因為他們都是一個圈子的人。
★孩子爭氣,跟經濟條件好壞沒有關係
我們看到許多高考狀元的家境並不是多麼理想,有的出自於農村家庭,比如譚志佳,像楊晨煜、孟令昊都出身於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經濟條件最好的武亦姝和熊軒昂,也頂多只能算中產階級家庭。
多年前,《我是演説家》的冠軍,北大才女劉媛媛以一篇《寒門貴子》,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説明了,孩子爭氣,跟家庭的經濟條件沒有關係。
越是條件不那麼好的家庭,父母為孩子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越能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但,這是有前提的。
劉媛媛説,自己的母親,是個字都不認識的農村婦女,卻懂得讀書很重要,夫妻倆砸鍋賣鐵也要供三個孩子上學,把兄妹三人培養成了高材生,從此跳出了他們原本的階層,實現了躍遷。
通過分析這些我們眼中的學霸才子們的家庭背景,你會發現,教育的真相無外乎那麼幾點,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和原則,就能離學霸的成功之路更進一步。
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説過:“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沒有知識是一定改變不了命運的。”
希望每個孩子都有前程似錦,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