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改,但是個人這樣做的不多,通過改名來改變種姓的,通常是整個族羣的人都改。前一陣子在古吉拉特大鬧的帕蒂爾種姓,其實真實名稱叫做帕蒂達,這本來是一個首陀羅種姓,但有錢有權了之後,整個族羣集體把姓改成了 Patel,意即有土地的人,傳統上來説這是個剎帝利的姓。
19 世紀中葉到 20 世紀中葉,有很多族羣這樣幹過,以抬高自己的身價;他們不但改姓,而且還改生活習慣,比如婚禮請婆羅門主持,(要是自稱剎帝利後裔)在日常習俗中就尚武,而且會開始集體吃素(高等種姓的行為)。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梵化,即從前被排斥在精英主流文化之外的下層階級大規模地朝主流傳統靠攏。
順帶一説,為什麼賤民改名這種個人行為不是太多呢?理由有三個。第一,窮苦的賤民沒有這樣做的能力,也沒有這樣的動機。印度政府出台的保留制度和補貼方案,意味着賤民可以憑藉自己的身份得到教育機會、糧食補貼和公職,這些措施即便非常微薄,對於極端貧困的賤民來説也是不可缺少的資源,就算一輩子被人看不起,好歹你要先確保能把自己餵飽。
第二,而翻身了有錢的人反而更不願意會改。對這樣的人來説,賤民的身份是一個政治資本和社會資本,這意味着他無論再怎麼有錢,住在他的賤民同胞一輩子都想不到的空調別墅裏,選舉時他身後總有一呼百應的賤民羣體,他再窮奢極欲腐敗至極總可以説他是為賤民窮人代言,如果是經商時遇到阻礙,他永遠都能滾釘板説我沒有錯是社會有錯世界有錯都是你們在迫害賤民。如果改了姓,他一定會被視作為忘本,然後被唾棄。
第三,很多種姓都是和職業掛鈎的。有的賤民職業沒什麼技術含量,比方説掃大街這種,誰也不會來和你搶,你一輩子都會又賤又貧。但有的職業就不一樣了,比方説屠宰水牛,製作皮貨,還有火葬工人——傳統上這些職業都被視作污穢不潔,但是人民生活極其需要它啊,賤民壟斷了這些職業,從小學習的都是這些職業技能,這意味他要是改名,除非他有其他的一技之長,否則還是隻能幹老祖宗傳下來的活,那改名不改名,區別何在?
真正有動機改名的,大概是賤民中生活在城市裏的中產階層,但這樣的人,恐怕不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