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俗話説一朝天子一朝臣, 但史上就出了一位歷經十個朝代不倒的牛人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經典

歷史上大多情況都是一朝天子一朝大臣,能侍奉兩個朝代最後都未必能有一個好結局。可是歷史上偏偏就出了一位歷經了十個朝代牛人,他就是馮道。


馮道出身於耕讀之家,年輕時品行淳厚,勤奮好學,善寫文章,且能安於清貧。他平時除奉養雙親外,只以讀書為樂事,即使大雪擁户、塵垢滿席,也能安然如故。天佑年間,馮道被幽州節度使劉守光闢為掾屬。

乾化元年(911年),劉守光率軍征討定州,並詢問僚屬意見。馮道加以勸諭,惹怒劉守光,被關入獄中,幸遇營救,得以出獄。劉守光兵敗後,馮道逃往太原,投奔晉王李存勖,被監軍使張承業闢為本院巡官。張承業看重他的文章操行,對他非常禮遇,後又薦為霸府從事。後來李存勖佔據河北,將霸府文書全部委託給馮道,任命他為太原掌書記。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鄴都稱帝,是為後唐莊宗。馮道被授為省郎,充任翰林學士,獲賜紫衣。莊宗滅梁後,擢升馮道為中書舍人、户部侍郎。後來,馮道因父喪離職,返回景城守孝。當時年成不好,他便將剩餘的俸祿全部賑濟鄉民,自己卻居住在茅草棚中,而對官吏所贈財物,分毫不受。這時契丹強盛,素聞馮道之名,想把他掠到契丹。但因邊將有備,馮道才得以倖免。

天成元年(926年),馮道守喪期滿,被徵拜為翰林學士,到洛陽赴任。這時,李嗣源在鄴都被叛軍擁立為帝,並反攻京師洛陽。馮道正行至汴州,不顧孔循的勸阻,急速趕赴洛陽。四月,唐莊宗在兵變中遇害,李嗣源繼位,是為後唐明宗。明宗素知馮道之名,授其為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

天成二年(927年),馮道被拜為宰相,擔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他對有才識的孤寒士子加以引薦任用,而對品行浮躁的士人子弟則加以抑制。當時,百官為明宗加徽號,都由馮道起草奏章。他的文章渾然一體,不是一般流俗的風格,舉朝臣僚無不欽服。後來,馮道改任門下侍郎、吏部尚書、集賢殿弘文館大學士,加授尚書左僕射,封爵始平郡公。

清泰元年(934年),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反叛,攻打洛陽,後唐愍帝逃往衞州。馮道便率百官開城迎接李從珂,並擁其繼位為帝,是為後唐末帝,三日後愍帝被殺害。同年五月,唐末帝罷去馮道的宰相之職,讓他出鎮同州,授任匡國軍節度使。清泰二年(935年),馮道被召拜為司空。

天福元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唐稱帝,建立後晉,是為後晉高祖。馮道再次被拜為宰相,授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天福二年(93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遣使到汴梁,為晉高祖加徽號。晉高祖也為耶律德光獻徽號,並遣馮道為使,出使契丹。

天福四年(939年),馮道自契丹歸國。晉高祖廢除樞密使,將樞密院職權劃歸中書省,將政務都委託給馮道,加授他為司徒、兼侍中,進封魯國公。馮道曾上表高祖,請求退隱。晉高祖也不看錶,便讓侄子石重貴前去探視,對他道:"您明日若不上朝,朕就親自來請。"馮道無奈,只得繼續任職。當時晉高祖對馮道的恩寵禮遇,滿朝無人能及。

天福七年(942年),晉高祖病重。他在馮道獨自侍疾時,命幼子石重睿叩拜馮道,並讓宦官將石重睿抱到馮道懷中,希望馮道能輔佐石重睿即位。高祖病逝後,馮道卻與景延廣商議,以"國家多難,宜立長君"為由,擁立石重貴為帝,是為後晉出帝。 出帝繼位後,加授馮道為太尉,進封燕國公。


開運元年(944年),朝臣中有人在晉出帝面前離間道:"馮道只能做和平時期的宰相,不能靠他度過艱難時期,就像參禪的僧人用不上鷹犬一樣!"出帝遂授馮道為匡國軍節度使,讓他出鎮同州。後來,馮道又移鎮南陽,改任威勝軍節度使,加授中書令。

天福十二年(947年),耶律德光攻入晉都汴梁,滅亡後晉。馮道前去朝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問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馮道答道:"此時的百姓,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了。"此後中原百姓能不受侵害,都是馮道和趙延壽暗中庇護的結果。 二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是為後漢高祖。

同年四月,耶律德光北歸契丹,命馮道等後晉降臣隨行。不料,耶律德光途中病逝於欒城殺胡林,永康王耶律阮接掌兵馬,返回契丹爭奪皇位,馮道等人都被留在鎮州。八月,漢軍收復鎮州,驅逐契丹守將嘉裏。馮道與同僚四處安撫,採取適宜措施處理各類事務,使人各安其所。九月,馮道自鎮州入朝,歸附後漢。

乾佑元年(948年),馮道被授為太師,以"奉朝請"的名義參加朝會。 後來,漢高祖病逝,太子劉承佑繼位,是為後漢隱帝。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聯兵反叛。朝廷屢次征討,都未能平叛。八月,隱帝命大將郭威節度討叛諸軍。郭威臨行前向馮道問策,馮道道:"李守貞自恃朝廷老將,深得士卒之心。您不要愛惜財物,多賞賜士卒,便能化解他所倚仗的優勢。"郭威聽從他的建議,果然使軍心歸附,終於平定叛亂。

乾佑三年(950年),郭威在鄴都起兵,攻入汴梁,漢隱帝遇害。郭威認為後漢羣臣一定會擁戴自己即位,在見到馮道時,如往常一樣向他下拜。馮道安然受禮,毫無擁戴之意。郭威方知還不到稱帝的時機,便揚言欲立武寧節度使劉贇為皇帝,並派馮道到徐州迎接劉贇。劉贇尚未到達汴京,郭威便在澶州軍變中被士卒擁立為帝。 後漢太后冊郭威為監國,並將劉贇廢為湘陰公。

廣順元年(951年),監國郭威繼位,建立後周,是為後周太祖。馮道被拜為太師、中書令。周太祖對馮道非常敬重,每逢馮道覲見,從不直呼其名。 不久,河東節度使劉崇(劉贇之父)也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

顯德元年(954年),周太祖病逝,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後周世宗。劉崇趁機入寇,攻打上黨。周世宗欲御駕親征,馮道極力進諫。世宗道:"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親自出徵。"馮道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世宗又道:"漢軍乃是烏合之眾,若遇我軍,如泰山壓卵。"馮道仍道:"陛下不是泰山。"世宗大怒。

同年三月,周世宗親征北漢,不讓馮道隨行,命他擔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太祖喪事。不久,周世宗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 四月,周太祖入葬嵩陵,還沒來得及袝祭太廟,馮道便在十七日病逝,終年七十三歲。周世宗聽聞,廢朝三日,冊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賜諡文懿。


馮道晚年自號"長樂老",生前後世都引起爭議,但現代卻認為這個名號有雙重含義:

長樂指籍貫。馮道是瀛州景城(今河北省滄州市西)人,而其祖居在長樂(今河北省冀州市),《自敍》的開頭就説:"餘世家宗族,本始平、長樂二郡,歷代之名實,具載於國史家牒。"馮道自稱"長樂老",猶如唐代賀知章自稱"四明狂客",五代楊凝式自稱"關西老農","長樂"、"四明"、"關西"均指本人籍貫。

長樂含"永遠快樂"之義。不過馮道的"快樂",毫無享樂主義、縱慾主義的意思,只是"劫後餘生"的慶幸,"知足常樂"的自得。《自敍》説:"靜思本末,慶及存……曠蒙天恕,累經難而獲多福,曾陷蕃而歸中華,非人之謀,是天之佑。"在全文結尾處説:"時開一卷,時飲一杯,食味別聲被色,老安於當代耶!老而自樂,何樂如之!"馮道的"樂",如此而已。

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馮道病逝,追封瀛王,諡號文懿。後世史學家出於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親濟民、提攜賢良,在五代時期卻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