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邦德侃搞笑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説歷史的女人——第815期)首先我們來説一個誤區,通常説起古代,我們都會認為,在古代史上,不管是哪朝哪代,皇帝絕對是最有權力的人。但是實際上,在歷史的進程中,皇帝在絕大多數時候,因為集權制度,確實是最有權力的人,但自東漢末期到隋唐之前,這一段長達數百年的歷史時期,皇帝卻並非最有權力的人,那麼權力都被誰掌控呢?門閥制度之下的門閥士族們。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帝國在名義上確實是皇帝的,但是帝國需要一個龐大的官僚管理體系,而這個體系中的官員卻因當時的官員任用方式或制度,導致這個羣體盤根錯節,十分龐大,甚至出現了動一發而牽一身的情況。比如東漢末期的袁紹家族,被稱之為是“門生故吏遍天下”,其影響之廣不言而喻。袁紹甚至藉助家族的影響力舉兵起義,還率先成為東漢末最強大的諸侯。
門閥制度的基本發展脈絡,大約源頭在於漢朝官員選拔制度,即察舉、徵辟,後來還有舉孝廉等。不管是察舉還是舉孝廉,其主要手段還是靠推薦。比如A推薦了B和C,以後B和C再為官,繼續推薦D和E,以此類推,結果就造成了袁氏家族的“門生故吏遍天下”的情況。
到了曹丕時期,更是推行“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的方式,門閥士族的力量就進一步壯大起來。先前察舉制雖然以推薦為主,但還有考試這個過場需要走一下,但到“九品中正制”就省了,名門望族本身就是入仕的通行證、免試牌。出身望族的貴族子弟,很輕易就能獲得高官。
如此選官制度,後來略有變化,但是大體上是換湯不換藥,基本模式沒變,門閥制度對各個時期的帝國影響一直延續到隋朝。隋文帝繼位後,廢九品中正制,實際上是打破了名門望族對帝國管理的壟斷,為了贏取民心,為帝國謀求真正有才能的人,正式把科舉制度列入帝國的人才選拔方式。
開皇三年正月,文帝楊堅頒詔書舉“賢良”,開皇七年,文帝楊堅又推行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到隋煬帝時期,科舉制得到進一步發展,大業三年四月,隋煬帝楊廣又下詔擴大為10科舉人,以及進士科。
隋亡後,到唐朝,因為科舉制選拔人才的方式比較科學,被得到了繼承和發展。可是現實情況是,科舉制的發展並沒有徹底消除門閥制度的影響,門閥制度畢竟存在了數百年,而且門閥制度培養了一大批名門望族,這些大族樹大根深,枝繁葉茂,他們的子弟多在朝為官,甚至一些望族還是帝國建立的功臣。比如隋唐時期的關隴集團。
關隴集團影響力非常大,可以説隋亡的一大半原因都跟這個集團有關。隋文帝和隋煬帝想讓帝國的管理擺脱關隴集團的束縛,但是皇帝的舉措同時也影響了關隴集團的利益,因此關隴集團和帝國朝廷之間的矛盾是不斷加深,楊玄感叛亂則是最好的例證。隋煬帝楊廣一心想把帝國的重心難移,以及他在江都的滅亡,也跟動了關隴集團的蛋糕脱不了干係。
可以説,從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一直在發展科舉制,以對抗門閥制度。可是這五位皇帝都不能根除的門閥制度,武則天為何能夠成功破解?其實武則天還是繼續發展科舉制,不過武則天不是默守陳規的發展,而是大刀闊斧地進行變革。
武則天是一個具有改革創新精神的政治家,尤其是改革精神令人敬佩。為了獨攬大權,邁向權力的巔峯,擋在她面前最大的一座大山便是門閥制度的殘餘——即那些望族大臣對她的阻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採取了兩個方式:
第一個是進一步突破性地改革科舉制,目的很簡單,就是要通過科舉制度從民間選人才,補充到帝國的官僚隊伍裏,與望族大臣共同為帝國服務,其實也打壓和分化了望族大臣的影響力。
為此,武則天發明了殿試,載初元年二月,武則天“策問貢人於洛成殿”。
第二個是,科舉制度自產生之日起,就是不健全的,或者説是嚴重偏科的。科舉制主要着重於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的考核,但是在以冷兵器作戰的古代,軍事的重要性也佔據着半壁江山。
為此,武則天在加大文舉科考核的基礎上,又創立武舉科考試。公元702年,武舉考試正式實行。主考負責部門為帝國的兵部,考試科目主要有騎射、馬槍等,其目的是為帝國選拔帶兵將才。比如大名鼎鼎的郭子儀,便是武舉科考試中的武狀元,後來平定安史之亂,為唐帝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以上是大致情況,可為何説武則天所推動的科舉制,對門閥士族打擊最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根除了門閥制度的殘餘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寒門士人的重用上,這是武則天的必須選擇,準確來説這是武則天邁向女皇寶座的政治需要。
寒門士人需要機會,武則天需要政治團隊,在雙方互相需要的基礎上,他們的合作自然是非常有力和完美,至少對於門閥制度殘餘的影響力是直接的,致命的。寒門士子佔據了朝廷的半壁江山,甚至成為主導之後,門閥士族在被打壓或被迫害之後,幾乎消失殆盡。
比如武則天除了搞殿試、武舉、自舉、試官等多種科舉制度改革,從寒門士子中發掘和重用大批人才,甚至還欽點十大“存撫使”到底層民間去發掘人才,一年都發現人才百餘人。武則天秉承“唯才是舉”的方針,都親自接見,並根據其主要才能,合理安排官職,給予重用。
不管武則天是處於政治需要,還是別的目的,總而言之,她對科舉制的改革和推進,除了對科舉制本身的積極意義之外,對於當時已經衰落的門閥制度更是一種徹底的終結。實際上,自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都對門閥制度是心懷芥蒂,並採取措施的,但是根除卻沒那麼容易。可是五位皇帝都沒幹成的事,讓一介女流武則天做成了。門閥制度的終結,科舉制度的興盛,對於歷史而言,是一種值得稱讚的積極進步。
參考資料:金錚所著的《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等。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