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俊彥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不管是丞相還是宰相,都是在不斷變遷中的,主要是為皇權服務的。宰相制度的頻繁變化,是封建君主專制下的必然結果,君主想要專權,這與官僚制度的分權又產生了矛盾。
在很多古裝劇中我們可以聽到“宰相”的稱呼,有時候又變成了“丞相”。在古代王朝大部分都採用“宰相”制度,在政治制度上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宰相”則是百官之長,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可以説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丞相”的權利也是如此,只不過同宰相的官職還是有差別的,那具體區分在哪裏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百官劇照
“宰相”中的“宰”,意為主持,而“相”則是相助之意,引申之後的含義就是幫助皇帝處理政務者。
“宰相制度”的廢除在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穩固皇權,就將這一制度廢了。但是他廢黜的很可能是“丞相”這一官職,並不是“宰相”。
在《皇明祖訓》中就有記載:自古以來,各朝代都沿用三公九卿制,並沒有設丞相這一説法。但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就設立了“丞相”這個職位。之後漢、唐、宋都承襲了下來。
當然,這一時期也出現過很多賢明的丞相,但是“奸佞”之人更多,利用權勢腐敗朝政,危害江山社稷。因此,明朝就廢除這一官職,以後都不再設立丞相。如果朝中有大臣敢提及重設丞相,甚至會被定罪。
圖片: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劇照
可見,朱元璋都已經下了嚴令了,一時間也就沒人敢提這個事。當然,朱元璋的後人也不敢違背這一祖訓,都沒有再設丞相,也沒有提及恢復“宰相”這一官職。
從職位的性質上來看,“丞相”和“宰相”這兩個職位存在着很大的重疊性,很多人都是區分不出來的,認為這兩個職位其實就是同一種,只不過是稱呼不同罷了。
“丞相”中的相也是幫助、輔佐之意,和宰相差不多。因此我們可以説“相”就是輔佐帝王處理政務的人。像姜尚、周公等就被後世稱為了“相”。
不過這“相”也只是一個泛稱,他們是無法用“相”這個職稱來行使權利的,還得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
圖片:丞相劇照
在戰國時期,“相國”這個官職就出現了,很多國家都有開設,並讓有德行的人擔任,更是文官之中的領袖人物。而“丞相”這一官職是秦國首推出來的,後人也一直沿用,但有時又改成“相國”,來回交替着。
“丞相”的權利也是很大的,直接與中央多個部門接軌,同時還負責所有官員的獎懲之事,所有很容易培植自己的勢力,形成丞相專權,從而威脅到皇權,威脅天下的穩定。
在漢朝元壽二年時,“丞相”這一官職被改為“大司徒”,一直採用到東漢末年。但是有王莽、曹操等人操作,在他們的野心下恢復了丞相制度,並自己擔任。大司徒這一職位雖然還在,但是遠遠比不上丞相了。
圖片:曹操劇照
而“宰相”的設立是出自南朝時期,發展到了唐朝之後這一稱呼便盛行了起來。這一時期宰相的含義是:能夠行使丞相的職權,但是沒有百官之首的頭銜,也就是説有權而無名。
圖片:唐朝時期的宰相劇照
知道了“宰相”與“丞相”有所不同之後,我們再來看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他們的不同。
在唐朝時期,很多時候“宰相”是頂着其他頭銜辦着丞相的事,到了南宋的時候“丞相”這一稱呼才得以恢復。此時的“丞相”是真正擁有宰相的實權了。
之後到遼、金政權也效仿中原王朝設立了尚書省,另外還開設了丞相這一官職。不過這些部門都在行使宰相的權利。
到了元朝,也採用了這種重疊的官員制度,而且還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設立了“中書省丞相”,負責管理地方的行政。
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古代中央行政體制演變
到了明朝也是基本承襲了元朝的官員制度,不過此時明朝設立的丞相與宰相是沒什麼區別的。所以明朝廢除丞相也就是説宰相也跟着廢除了。
當然,我們可以用另一種視角來解讀,明朝明令廢除的是“丞相”,並沒有將宰相給划進來,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設立“宰相”這一官職的,也沒有違背祖訓。
但是後面的皇帝都沒有再設立宰相,這是為什麼呢?
圖片:擔心宰相會分割皇權劇照
到了清朝時,統治者同樣追求皇帝集權,一直都在打壓宰相制度。但是在唐朝的歷史上“丞相”曾得以兩次恢復。一次是在武周時期,將“尚書左右僕射”改稱為丞相,而唐中宗給改了回來。
到了唐玄宗時期,又下令將中書令和門下侍中改稱為左、右丞相,而後天寶年間又給改了回去。那時擁有“丞相”權利的官員稱呼上並不叫丞相,而是門下三品官員、中書令等等。
而那些稱呼上叫丞相的官員,反而沒有“丞相”的權利,是名副其實的“假丞相”。後來在明朝,朱元璋又廢黜了丞相,而太平天國時期又恢復了宰相的官職。
圖片:唐玄宗劇照
所以説,在歷史上有很多“權相當國”的事件,也有許多皇帝打壓權相的事件。例如皇帝重用宦官,以此壓制宰相甚至是替換掉宰相。隨後,宦官勢力漸漸大了又啓用宰相來壓制宦官勢力,如此往返交替。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説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