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特別火的育兒講座視頻,和演講的人,正是當今特別火的公安大學教授,在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一生分為幾大階段,還6歲前正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三個習慣養成勝過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
不過很多家長朋友看到這裏可能會有些疑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為什麼能夠講育兒,所講的內容可靠嗎?
曾經就有一些人在李玫瑾的講座中問出了這個問題,而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回答的值得讓家長們深思:
“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於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視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問題,你也會發現,它和人的早年的關係密切相關。”
由於長期對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讓李玫瑾教授總是能夠在講座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孩子問題真正的根源所在。
而李玫瑾教授在講座時所傳達的育兒觀念正是如今父母們應該學習的,根據李玫瑾教授的總結:6歲前養成孩子這3個習慣,勝過給孩子報名10個興趣班,孩子將來更容易有出息。
習慣一:做事不拖拉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每次讓乾點什麼事情都要拖好久好久,尤其是最近暑假要到了,看着孩子的作業,一天拖着一天,很多家長都忍不住教訓孩子,可是就算打了好幾遍,孩子仍然死性不改,這讓很多家長都束手無策了。
其實孩子做事拖拉的習慣一般都是在六歲之前養成的,而六歲前正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一旦養成孩子的習慣,將會很難改掉,此裏面演教授給出的建議是,在孩子六歲之前一定要培養孩子做事不拖拉的好習慣,這樣孩子長大後父母才會更省心,也更容易有出息,培養孩子這個習慣,勝過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
習慣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由於大部分家庭家裏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總是對孩子寵愛有加,當然除了父母的寵愛之外,很多家裏的老人對孩子更是無條件的溺愛,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讓孩子從小就像一個小皇帝一樣。
這樣對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認為家長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更不會對此心生感激,反而父母有任何一點做的不夠好,還會受到孩子的訓斥,讓那孩子將來步入社會,連最基礎的自理能力都做不到,談何立足。
對此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從孩子3歲起就要培養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這樣更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習慣三:閲讀
閲讀的習慣是三個習慣中最為重要的,閲讀不及能夠開闊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知識,還能提高孩子的氣質,讓孩子在與人交流時,談吐文雅、更受大家的歡迎。
還記得斯坦福教授曾説過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確實如此,對於孩子的陪伴往往要勝過那些所謂的興趣班,像兒童3-6歲正是閲讀的敏感期,璐璐媽小時候就經常聽母親在身旁講故事,讀繪本,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養成了良好的閲讀習慣。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
我是璐璐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台原創作者,專業育兒領域創作者,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