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瞞着家長,這些細節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孩子在上學之前都是家人陪在身邊的,家長就是孩子的依靠喝保護傘,對於孩子的事情總是瞭如指掌。

可是當孩子步入校園,家長就很難知道孩子校園裏的生活,只能從老師和孩子的反饋中得到。

但老師也不能時刻關注着孩子,在這些盲區,可能一些孩子在遭受着欺負,除了實質性傷害還存在很多精神上的傷害。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瞞着家長,這些細節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孩子放學後,家長下班回來,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課業上,很多孩子也不願意告訴父母自己在學校遭遇了“精神暴力”。

有家長表示孩子不説,老師又不知道,我們根本發現不了。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細節瞭解孩子在校情況

⑴對於學校生活不願提及

對於孩子來説,從家庭的保護圈進入校園,新的環境新的人對大部分孩子來説是陌生恐懼的。

但上學時每個人的畢竟之路,一些孩子在家時的表現可能並不適合放在集體中,大家都是相互陌生的,這時候孩子對於歸屬感“抱團”的需求很強,因此有的小朋友很容易受到來自小團體的敵意。

也許孩子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選擇隱忍,不告訴家長。實則是在孩子受到欺負後,向家長訴苦,並祈求不想上學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瞞着家長,這些細節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家長在對待孩子對學校的抗拒的時候,更多的是説教孩子:“學是必須要上的,別的小朋友都可以怎麼就你不行呢?”

認為孩子時間長了就好了,大家都是從上學過來的,堅持堅持孩子就能熬過這個度過期了。

孩子的求助沒有得到父母的理會和重視,之後得到父母的指着和説教,學校就是噩夢,孩子對學校產生牴觸,孩子不再願意向父母題學校的遭遇,變得沉默。

⑵家長主動向孩子提及同學觀察孩子的反應

除了武力暴力可能留下傷痕,來時學校的言語暴力卻是傷的孩子的心,是無法從外觀上察覺到的。

家長如果關係孩子的學校生活,除了向老師瞭解孩子情況外,可以主動與孩子提及學校裏的同學或活動,觀察孩子的反應。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瞞着家長,這些細節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孩子即使在隱忍再會假裝無事終究還是個孩子,尤其在心理受到創傷後,當你詢問孩子與同學相處情況時,孩子一定會表現出抗拒感,不願多説,言語上非常敷衍。

這是人在遇到危險信號時會產生“本能反應”的心理現象

,當你提及關鍵詞時,孩子會下意識想起哪些不愉快的回憶,難掩抗拒。

⑶對學校顯得焦慮,不上進

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形成心理傷害,從對學校的厭惡排斥,進而影響到孩子對學業的抗拒。

孩子在學校的性格變得自卑,在面對學習時變得焦慮,表現出不上進,甚至是想盡辦法離開學校。

如何避免孩子在學校被孤立?

孩子在家時被家人捧在手心,得到所有人的關注,進入校園其實就相當於是步入了社會,身邊沒有了讓着自己寵着自己的人,大家都是獨立、平等的個體,這種落差感很強。

一般班級中容易受到欺負的孩子的性格偏向於過強或過軟弱。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瞞着家長,這些細節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⑴真正聆聽孩子的學校生活

剛進入校園孩子都是焦慮的,或興奮或害怕,如果孩子願意主動告訴你,自己的校園生活,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信心,家長都要耐聆聽。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給予孩子底氣,不要孩子沒説幾句就打斷孩子並教育批評。

⑵不要站在“上帝視角”開導孩子

雖然説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但也不要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以“上帝視角”疏導教育孩子,就像每一個江湖都有每一個江湖的規矩,孩子們的江湖有他們的規律。

可以先疏導孩子的想法,表示理解孩子,並從孩子的想法出發幫助孩子點對點的分析其他同學欺負人的心理原因。

讓孩子知道被孤立的自身原因和對方的原因,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融入羣體中。

⑶必要時家長需要直接干預

當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過於惡劣時,家長需要與學校老師或對方家長溝通,進行直接干預,嘗試着鼓勵孩子結交1個朋友,為孩子交朋友提供條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4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瞞着家長,這些細節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