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的矛頭指向了何方 孔子與新文化運動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新文化運動的矛頭

1915年,在陳獨秀等人領導下爆發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又被稱為思想解放運動,它是新中國進步青年一次偉大的思想探索,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新中國的傳播。從意義上來説,新文化運動具有多重進步意義,同時新文化運動也具有侷限性。

新文化運動先驅

新文化運動侷限性之一就表現在新文化運動的矛頭上。新文化運動將矛頭指向了孔孟之道,陳獨秀等人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專制和迷信。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聖人他們倡導的是三綱五常,自漢代開始,儒家思想就被尊崇為統治工具。以三綱五常為例,其中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從很大程度上來説儒家提出的倫理綱常都是為地主階級所服務的。

1915年前後,進步青年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紛紛站出來以思想拯救中國。在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人的倡導下,新文化運動將矛頭對準孔子。當時新文化運動正處在發展階段,為了給激進派尋求一個突破口,他們否定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其次,1913年,袁世凱復闢帝制,袁世凱登上大總統之位後,極力鼓吹尊孔活動。同年6月,袁世凱親自發表尊孔令,他妄圖通過儒家思想,再次鞏固自己的帝位。

進步青年看到袁世凱一系列“尊孔”活動後,便將孔孟之道作為新文化的矛頭,號召廣大進步青年抵制儒家思想。

新文化運動 白話文

從新文化運動內容來看,白話文運動也被包含其中。20世紀早期,新文化運動前驅陳獨秀在《新青年》批判儒家思想而引入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另一方面,胡適雖然反對陳獨秀推崇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但是胡適先生支持白話文運動。

胡適

眾所周知的《西遊記》、《水滸傳》等都是用白話文所寫的,在晚清之前,白話文一直未被學者所接受。隨着國門被打開,文言文已經不適用人們的交流。在諸多情況之下,以胡適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已經意識到白話文推廣的迫切要求。

20世紀20年代前後,胡適和在《新青年》發表了文章《文學改良芻議》。在這篇文章中,胡適提到了八點,都與倡導白話文相關。比如其中提到“不講對仗”、“不模仿古人”等,都是為白話文運動預熱。胡適提倡的白話文運動既得到了陳獨秀、魯迅等人的擁護,又得到林紓為代表的古文學家的批判。1918年1月份,陳獨秀和胡適為了讓白話文運動深入人心,他們要求發表在《新青年》上的刊物都要用白話文陳述自己的觀點。

5月份,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第一部白話文作品《狂人日記》,這標誌着白話文運動已經取得了新突破。而隨着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白話文應對也逐漸深入人心。1919年,白話文運動進入到高潮,國語統一籌備會召開了第一次大會。第二年,教育部下令將各科教科書全部改成為白話文形式。

孔子與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一次進步思想的運動,它啓發了國民意識和民族覺醒。但從另一方面來説,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倒孔行為,它全盤否定了儒家思想。單從孔子與新文化運動來説,新文化運動站在否定角度上,不但否定了孔子也批判了儒家思想。

孔子

新文化運動有四提倡、四反對,其中涉及的內容都與儒家思想有關,比如反對專制、反對迷信、反對舊道德和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者認為,封建專制根本劣根性就在於儒家思想。對統治者來説,他們將千百年的儒家思想作為保護傘,以仁義和道德滿足自己的“私慾”。

為了讓廣大青年覺醒,只有推翻儒家思想,推翻孔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才能拯救新中國。恰逢當時,袁世凱復闢之後,大搞尊孔運動,他想繼續用儒家思想穩固自己的統治。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看見袁世凱一系列尊孔行為之後,便想借機發動推動新文化運動,順便引入馬克思主義思想來到中國。在此背景下,孔子與新文化運動成為兩個極端,要想接受新文化運動思潮,那麼必須全盤否定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雖然新文化運動者旨在通過批判孔子來替資本主義在中國發展掃清障礙,但是事實證明資本主義在中國根本走不通。但是通過此次新文化運動,給孔子和儒家思想帶來了消極否定的影響,它使中國的固有文化逐漸走向沒落。


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高舉“民主”和“科學”兩大旗幟的新文化運動在胡適、魯迅、陳獨秀等一批接受過西方先進文化思想的人的帶領下順利而有序地進行着。考究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就可以發現,新文化運動的發動並非偶然,它是有道理有基礎的,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興起的一個運動。

新文化運動配圖

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使新文化運動的形成和發展成為必然。辛亥革命以後,西方先進的文化思想在中國得到進一步傳播,一部分文人作家的思想得到了啓蒙。像多骨諾米牌那樣,這一小部分新思潮的力量將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更多的人心裏。新文化運動只是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其作用在於加速推進民主共和思想的普及。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胡適等人對儒家思想進行了批判,反對文言,提倡白話。當時胡適還曾寫過一首白話詩《蝴蝶》,這被看做是新文化運動發展的又一階段。

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也有其複雜性。當時,帝國主義加緊了對舊中國的侵略,軍閥統治下的中國也越來越暗無天日。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軍閥這三座大山壓着的中國不堪重負,搖搖欲墜。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的新文化運動正是中國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的體現。經濟上,民族資產階級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順應民意,順應社會發展的。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

辛亥革命以來,以魯迅等人為首的新式教育代表人在中國掀起了一股推陳出新的新思潮。如沉寂千年的死海水面上吹來的一陣清風,中國的傳統迂腐的思想終於泛起了幾圈漣漪。其中功不可沒的就是胡適、陳獨秀等人發動的新文化運動。

新青年照片

1915年9月,《新青年》雜誌的創辦被看做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新青年》原名為《青年》,後來才改名為《新青年》。想來,只加了一個“新”字,就是為了有別於舊社會上的抱着舊思想的年輕人吧。作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新青年》承載着人們太多的希冀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最初,陳獨秀是《新青年》雜誌的編者,後來整個刊物的發行與編輯都由他一手主辦。後來因為陳獨秀在北大任職的原因,《新青年》的編輯部還從上海遷移到了北京。

同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上發表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德先生和賽先生的理念,也就是民主和科學的口號。自此,民主和科學這兩大旗幟在改革之風的吹拂下,飄揚飛舞,逐漸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在給予迂腐教條禮節以沉重打擊的同時,還為人民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户。《新青年》雜誌的發行之所以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是因為它如新式教育開出的一劑良藥,從思想上將中國人民從傳統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並賦予其新的生命。

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新文化運動作為首次解放思想的運動,對後來的歷史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正如每片樹葉都有正反兩面一樣,新文化運動的發生有着其先進性也有其侷限性。那麼歷史上人們對於新文化運動的評價是什麼呢?

新文化運動配圖

新文化運動發生之前,中國人民長期受到帝王的統治,大家對於這種生活方式是默認的,思想上也沒有很多的變化。而自西方列強開始進入中國之後,不僅帶來了新的技術也帶來了新的思想。人們經過一系列的鬥爭才好不容易推翻了皇帝的統治,但是袁世凱卻不想順應歷史的發展,想要做皇帝,恢復到以前的社會,並在此時大肆推崇孔教。這就使得當時的社會先進人士不能苟同,開始創刊辦報,解放人民的思想。於是對於新文化運動的評價中好的地方就是其開始讓人們意識到之前的生活是不對,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只是讓人們開始接受新鮮的事務。但是也正是由於這樣,當社會主義的春風來到中國時,才能緊緊的抓住機會。

當時先進的知識分子對袁世凱的做法十分憎恨,也就對其推崇的中國傳統文化十分痛恨,他們反對我國一切的傳統文化,好的不好的。再加上,當時只有先進的知識份子才有這樣的精神覺悟,他們也沒有想到要聯合到最廣的農民,進行的範圍十分小而且大多隻是在進行喊口號之類的,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反對措施。這也就是它的侷限性,是人們對於新文化運動的評價中不好的地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68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文化運動的矛頭指向了何方 孔子與新文化運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