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覺得,養孩子,只要照顧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就可以了。至於教育,不需要太多,因為等孩子長大,該懂的道理自然就懂了。
實際上,我們不教育好孩子,社會將會為孩子補上這一課,而且方式可能更為激烈和殘酷。
所以親愛的家長,無論如何,也要教孩子學會下面的事情:
1、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影響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中,智能和技術因素只佔15%,更多的取決於人際關係和社交能力。可見社交能力對於每一個人來説是至關重要,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在孩子的社交上,有種放風箏需要捨得放線及時收線的感覺。不能管的太嚴,給孩子沒了自由和選擇權利的束縛;也不能放着不管,給孩子留下在社交無助中的彷徨。
我能想到理想的尺寸,是做他們身後的社交幫手。
小鳥翅膀總有硬朗的時候,孩子會有長大的一天,他們需要朋友如我們需要食物。所以社交的能力,他們越早學會,越好。
2、讓孩子學會感恩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會感恩,尤其是想到自己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了那麼多,對他那麼好,幾乎所有事都幫孩子做了,孩子卻不知道感恩父母
而實際上,恰恰是因為孩子被包辦、被替代的太多,讓他感受不到做事的艱辛。一個人正是因為經歷過困難才知道有人幫助他的時候是多麼幸福。讓孩子經歷磨難,有過吃苦的經歷才知道父母的不易,才能學會感恩。
首先,身教重於言教。要讓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和孝心最好能用行動去表明。父母要給孩子樹立起好的榜樣,做一個懂感恩,知孝順的人。
其次,從小抓起,從小事抓起。想要成大事必須要從小事做起。家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讓孩子多為父母分擔家務,在實際體驗中感受到父母的辛勞。
3、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
樂觀的人有個很明顯的特質:開朗。開朗的人,給人一種時時刻刻生活在陽光下的感覺,親近、善良、温暖,討人喜歡。
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影響因素。家庭的民主、和睦、文明、温馨,能帶給孩子很大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裏,時刻能體味到被愛、被尊重的感覺,就不會造成孩子心理的自我封閉,這是培養孩子樂觀性格的根本所在。
另外,多讓孩子們處在一起,他們會找到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愛好。通過這一點,孩子也可以尋得自己的興趣,體驗到集體玩耍的快樂,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使孩子不會因為沒有朋友而感到孤單,性格變得孤僻。
4、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對於金錢,家長要合理引導孩子,不要對金錢的認識和需求太極端。
在平時父母可以讓孩子瞭解錢不是天上掉,也不是樹上長出來的,而是通過工作換來的。比如可以讓孩子通過拖地,洗碗,倒垃圾,疊衣服來獲取一定數額的錢幣。通過勞動才能夠得到回報,慢慢的孩子就會意識到父母賺錢的不容易。
現在好多家長都會給孩子零花錢,固定一個星期給孩子多少錢,在給錢的同時也應該教會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在現在的社會中,好多人都是金錢至上的金錢觀,拜金主義,正確金錢觀應該從孩子時期築起,更是從父母做起,慢慢引導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請別讓物慾橫流的世界迷了孩子的眼。
5、向孩子傳授生活技能
生存能力是孩子未來參與競爭的第一能力,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是家長的重要功課。
孩子應該掌握一些成年前可以在家裏學到的普通技能。你的孩子知道如何洗衣服或做一頓簡單的飯菜嗎?現在是讓孩子學習這些技能的最佳時期!讓孩子學學敲釘子或者打掃浴室如何呢?這些技能可能看起來很基本,但最終會使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得到回報。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將學習和掌握許多其它的生活技能,讓人開心的是,大多數孩子都可以通過觀察父母學會這些技能!每天結束時,你可以通過樹立榜樣來“教”孩子最重要的生活技能。
孩子的學習雖離不開老師,但孩子的成長更需要父母。作為家長,與其等着老師對孩子負責任,不如自己先對孩子盡責。
畢竟,老師永遠替代不了父母的作用。有些事,父母必須要親自來。
以上這5件事,希望父母能夠好好教導孩子,讓孩子成長為積極樂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