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8年,因孫可望投降清廷,向清廷獻上了西南地圖並詳細透露了李定國軍的情況,直接導致了李定國盤江大戰大敗。盤江大戰後,永曆帝決定南逃緬甸,李定國則留下阻擊追來的清軍。
公元1659年二月二十一日,李定國與追擊的吳三桂先後渡過潞江,進入磨盤山。李定國根據磨盤山“徑隘箐深,屈曲僅容單騎”的地理優勢,設伏三道,待清軍進入三伏後,山頂發炮為信,三伏併發,首尾相擊,天衣無縫,進入伏擊圈的清軍必無一生還。
吳三桂一路追殺幾百裏,沒有任何守軍阻擋,認為李定國肯定跑遠了,所以當他進入磨盤山也沒太在意。就在吳三桂要進入埋伏圈時,南明降將盧桂生告訴吳三桂有埋伏,而此時清軍前排部隊已經進入二伏,吳大驚,命令精甲兵搜殺伏兵,一道伏兵隊長竇名望見伏兵被識破不得已發炮參戰,隨後二道伏兵也發炮響應救援。頓時短兵相接,喊殺聲、大炮聲響震山林。此時上山的清軍已有一萬兩千人,因為只有兩聲炮響,在山頂的六千伏兵不敢貿然殺出,導致三分之二的人躲藏在樹蔭下被殺,等到信號發出來的時候,伏兵只剩下兩千人,雖然最後都戰死但還是給清軍以重創。
在山頂督戰的李定國聽到號炮失序,正在納悶怎麼回事之時,一顆炮彈飛到他的面前,擊飛的塵土濺了他一臉,看到山下一片混亂,他已知無力迴天,不得已撤離。
磨盤山之戰,明軍將領竇民望、王璽等戰死,士兵陣亡一萬多人,南明失去了最後的精鋭力量,再也沒有能力抗擊清軍。清軍自都統下,固山額真沙里布、祖澤潤等18名將官及輔國公幹圖、扎喀納等戰死,士兵陣亡情況未知,但是從清廷對參戰主將的懲罰可知軍情的傷亡絕對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