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以隋唐時期為歷史背景的影視劇中,徐茂公都被塑造成一個料事如神的軍師形象。屏幕上,他身穿道袍,手拿拂塵,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即便是大敵當前,他也是不慌不忙,三言兩句便是一個退敵妙計。但實際上,徐茂公是一個虛構出來的人物,他的原型是大唐的開國元勳李勣。
李勣原名為徐世勣,字懋功。由於,“懋功”與“茂公”同音,很多小説家都把他寫為徐茂公。與善於謀慮的徐茂公不同,歷史上的徐世勣是一個實打實的悍將。為了表彰徐世勣的軍功,唐高祖李淵特意賜他姓李,稱他為李世勣。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李世勣為了避諱,就改名為李勣。
徐世勣早年的時候曾經投靠過瓦崗寨,後來,瓦崗寨的首領李密投降唐王朝後,他就跟了過來。再後來,李密叛變被殺,李淵特意派人來向徐世勣傳信,想要看看他的態度。徐世勣原為李密的心腹,自從投靠唐王朝後,他一直如履薄冰,行事不敢有絲毫的張狂。
可是,當他聽到李密的死訊後,馬上向李淵上書,請求厚葬故主。李密本想試探一下徐世勣對大唐是否忠誠,沒有料到他居然如此耿直。不過,經過仔細的考慮,李淵還是同意了徐世勣的請求。畢竟,李密曾是徐世勣的主公,兩人有點情分也是正常的。
但是,徐世勣之後的舉動再次驚到了李淵。徐世勣得到許可後,馬上準備了麻布服和白綾,並親自為李密送葬。安葬完李密後,他又披麻戴孝,守在李密的墓地旁邊,直到服喪期過了之後才離開。經此一事,李淵完全信任了徐世勣。在李淵看來,徐世勣是一個非常忠義的人。他現在對李密有多忠誠,以後對大唐就會有多忠誠。
李淵去世後,徐世勣跟隨太宗南征北戰,先平江南,再破突厥,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有一次,徐世勣突然得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病。前來診治的大夫説,想要治好此病,藥中必須要有燒成灰的鬍鬚。李世民得知之後,毫不猶豫地拿刀剪下自己的鬍鬚,以此來為徐世勣治病。徐世勣聽説之後,流着淚向李世民磕頭,磕的滿頭是血。
李世民見狀,只是輕描淡寫地説道:“你不必這樣,朕這樣做不僅是為了你,還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啊。”貞觀十七年(643年),為了表彰那些為大唐王朝出生入死的功臣們,李世民特意命人在凌煙閣繪製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其中,就有徐世勣。在晚年的時候,李世民仍然對徐世勣很是信賴。當時,太子李治年幼,李世民一直想要找個老成持重的大臣輔佐太子。
考慮了很久,李世民還是感覺徐世勣最為合適。
在一次宴會中,他誠懇地對徐世勣説道:“太子年幼,恐怕不能獨立處理朝政。朕想找個人幫他,可想來想去,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了。你過去對李密忠心耿耿,現在肯定不會背叛朕的。”聽了皇帝的肺腑之言,徐世勣誠惶誠恐,趕忙咬破指尖,立下永不相負的誓言。過了一會,李世民見徐世勣有點喝醉了,又將自己衣服脱下來給他披上,唯恐他受了風寒。
李世民與徐世勣關係之融洽,可謂是君臣佳話。但令人不解的是,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病重的李世民突然將徐世勣貶到了疊州(今甘肅省迭部縣)。疊州位於大西北,是非常荒涼的地方。
那麼,徐世勣身為開國大將,又沒有犯過什麼重大的過錯,為什麼李世民會將他貶謫呢?
其實,李世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太看重徐世勣了。據《舊唐書》記載,李世民去世前,曾經對太子李治説道:“徐世勣這個人是大唐的頂樑柱,可惜你對他沒有什麼恩情。朕想了想,決定先將他貶到偏遠的地方,等你即位了,再把他調回來。這樣的話,徐世勣定會非常感激你。”李世民駕崩後,李治趕忙令徐世勣回到京城,並授予他洛陽刺史。沒過多久,李治又將他升任為宰相。
見高祖、太宗、高宗三任帝王都對自己恩重如山,徐世勣在感激的同時,對大唐更加忠心。不久之後,他率軍攻打高句麗,接連為大唐攻下了一百七十餘座城池,將高句麗徹底消滅。高宗得知之後喜出望外,深感自己用對了人。總章二年(669年),徐世勣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歲。徐世勣逝世的消息傳來,高宗李治痛哭不止,下令輟朝七天,以示哀悼。
可以説,在高宗的眼中,徐世勣是與衞青、霍去病一樣的人物。
但是,到了光宅元年(684年),徐世勣之孫李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武則天於是追削徐世勣等人的官爵,將其掘墓砍棺,恢復本姓徐氏。一直到了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李顯復位,才下詔恢復徐世勣的官爵,並重新為他起墳改葬。
參考資料:
【《舊唐書·卷六十七·列傳第十七》 、《新唐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