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七雄打架從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卻總是缺糧,原因很簡單

有沒有覺得小編碼字很辛苦呢,一起交流下吧。
陳壽是這樣評價諸葛亮的,“進則龍驤虎視,包括四海;退則跨臨邊疆,震盪宇內”。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諸葛亮的人品和才華,他不僅幫助窮困潦倒的劉備攻佔荊、益兩州,成就大業。在劉備死後,諸葛亮還鞠躬盡瘁的輔佐後主劉禪,並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北伐之戰。
然而,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指揮的幾次北伐都失敗了,原因不外乎一個,糧草不足,被迫撤軍。
戰國時期,七雄打架從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卻總是缺糧,原因很簡單
根據史書記載,蜀漢全國上下的人口不到100萬,需要供養的軍隊數量竟然到達了10萬,官員數量也有4萬。這個比例很恐怖,也就是説,6個蜀國老百姓就需要供養1個人,到後期,蜀國甚至都出現了“民有菜色”的情況。
我們都知道,戰爭拼的就是誰的國力強盛,那麼,戰國七雄動輒出兵幾十萬,為什麼沒有缺過糧草呢?戰國戰國字如其名,就是連年征戰的一段時期,從公元前453年到公元前221年,這兩百多年裏,大大小小諸侯國你來我往,打的不亦樂乎。
戰國時期,七雄打架從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卻總是缺糧,原因很簡單
就拿趙國長平之戰來説,戰敗之後被秦國白起屠殺40萬士卒,卻依然有十多萬兵馬,戰國七雄中,被秦國壓着打的弱國韓國也有“精兵二十萬,廝屠十萬”,也就是30萬兵力。韓國這個四戰之地,土地狹小,都能養這麼多兵,很不可思議。
要知道,三國時期的蜀漢,土地可是比韓國大多了,益州更是天下有名的大糧倉,只養了十萬兵馬,為什麼還會經常缺糧呢?原因不外乎一個,也就是軍制。戰國時期奉行的是全民兵役制,也就是到打仗了,你們全部集結起來,如果沒有戰事,那除了守衞城池的,其他都回去種地。
戰國時期,七雄打架從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卻總是缺糧,原因很簡單
但是到了三國時期,這時候的士兵更像是“職業兵”,也就是專門為了打仗的,平日裏不參與勞作。最先看出這個兵制缺點的是曹操,所以他也率先施行了屯田制。但蜀國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晚了。
因為北伐,蜀國的十幾萬兵馬一直沒有就地屯田的機會,所以蜀國的糧草才會一直跟不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54 字。

轉載請註明: 戰國時期,七雄打架從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卻總是缺糧,原因很簡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