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問皇帝:糧食太多國庫裝不下怎麼辦?皇帝回答8個字流傳千古
在為江山社稷做出過許多貢獻的皇帝中,除了少數人盡皆知的皇帝外,實際上還有一個皇帝為人民做了很多事,但卻並不每個人提到。這個人是隋文帝楊堅。他的人生經歷實際上是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
許多開國皇帝剛開始建功立業時都是一窮二白,隊伍都是逐漸壯大的。楊堅與他們不同。他出身於官二代。他的父親當時是朝中大將,手握重兵。因此,可以説他在起跑線上贏得了那些人很多。但是,如此強大的身份背景並不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因為家室好的人又不是隻他一個,為什麼他是唯一一位成功登上皇位的人呢?
當時,皇帝讓兒子娶了楊堅的女兒,以籠絡楊堅,楊堅與皇帝成為親家。沒想到,這位年輕的皇帝早就去世了,於是當時娶了楊堅女兒的太子就成為皇帝。但是這個皇帝終日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也早早就走了。可以説,楊堅這一路等同於被幸運女神所青睞。沒有做任何事情,他就成為當時最有權力的重臣。可以説,此時他離皇帝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遙,而且他很有治國才能,機遇也就在眼前,他怎麼會就此錯過呢?
竊人之國,竊的雖然是宇文氏的國,但是當時周朝的天子已經不是宇文邕了,是宇文攸,宇文贇昏庸無能。再者古時何人不想為帝王?雖然楊堅所作所為的確有令人詬病的地方,比如誅族,有哪個皇帝會放任可能威脅自己皇位的勢力存在?其實我們在這裏談論前人不過是事後諸葛,若設身處地自己存在於當時,沒有現今學過的這些知識,自己若是楊堅也不能做到更好。今人能做的無非就是了解當時歷史,借鑑當時歷史不讓當時的悲劇再度發生,每一段歷史皆是如此。不能以自己主觀去評論某一歷史人物,至少他能垂名青史,他也至少在即將大統一的局勢順手篡位,不得不説,他會把握時機,會利用時機。
基本上沒有一個開國皇帝登帝輕鬆的,一方面掌權者有多次想殺掉隋文帝,官場也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另外都説是其他人幫楊堅鋪好路,沒有數十年如一日的佈局和知人善任以及隱忍,怎會獲得獲得如此好的局面,對於一個沒有能力和準備的人來説,突然給他這麼大一個任務,怎麼可能會完成好。另一方面,獲取輔政大丞的任命後,面臨着宇文家族以及手持重兵的尉遲炯的威脅,外有突厥和陳國,一步之差,萬劫不復。南北朝時期,有多少人佔據了優勢,都失敗了,楊堅一方面確實運氣稍微好一點,但是這背後更多的是他的雄才偉略和,知人善任,謹慎和隱忍等能力。
可以説,楊堅真的很適合當一國之主。他創建的三省六部制改善了整個國家的發展。後來,它還被其他朝代使用,可以説使後代受益良多。掌權時,他還統一了周圍的小國。當時,他還被突厥尊為“聖人可汗”。可以説這是很高的讚譽。但是除了這些,他還建立了許多制度,所有這些都是相當明智的決定。例如,他簡化了許多地方的行政機構,減少了許多冗餘官員,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提升了官員的辦事能力。最重要的是,這一決定還使朝廷的支出減少了三分之二。
隋文帝的登基是“順應命運”。在隋文帝掌權期間,也幾乎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巨大花銷,因此,在他登基之後,隋朝的國力空前強大,他還制定了許多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政策,隋朝的財政實力和實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根據相關的歷史記錄,即使隋文帝像隋煬帝那樣勞民傷財,隋朝的國庫也足以供隋朝使用60年的。可以看出隋代的國庫真的很慷慨!
那時的隋朝有多富裕?據説當時負責財政的大臣問皇帝:如果國庫裏有太多糧食,裝不下,該怎麼辦?是不是要多建一個倉庫?
一般皇帝很高興聽到這一消息,但隋文帝首先想到了百姓。他問官員:“是否因為徵税過多,平民百姓的生活會不會過得很不好呀?”因此,皇帝説了“
寧積於人,無藏府庫
”這8個字!隋文帝打算把這些富餘資源返還給人民,使他們富足起來。
因此,這個好名聲傳遍了城池鄉野,大臣們也非常佩服皇帝有如此遠見。隋文帝的“藏富於民”的思想確實非常先進,這種思想對後世的影響也非常重大。從這個角度來看,隋文帝確實是一個值得人民尊敬的好皇帝!
隋文帝為何傳位楊廣?
隋文帝晚年,他聽信讒言,濫殺無辜,這大大降低了楊堅的形象。史萬歲在隋朝滅陳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統一後又不辭辛勞,北上攻伐突厥。因為楊素讒言陷害,結果楊堅怒火沖天,命令左右暴殺了史萬歲。
在傳位給楊廣的這件事情上,楊堅的乖戾更明顯。長子楊勇本來是王儲的最佳選擇,但在被任命為王儲後,楊堅認為他的性格憨厚貪玩,不足以繼承王位。楊堅認為,楊廣更像一個君主。加上楊廣的經營、皇后的勸説、楊素的讒言,楊堅廢黜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
如何評價隋文帝之子楊廣?
分個時間段來表明他是昏君和暴君,大業11年之前他是個暴君。因為當時他的做的事的確是有利於朝代發展。但是他的功績沒有和老百姓的幸福聯繫在一起失了德所以是個無德之君叫做暴君。而在大業十一年之後也就是在雁門之圍後。他是徹底失去了對北方的信心。就逃到江都。用美色迷惑自己,渾渾噩噩過日子。這段時間我們稱他為昏君。
事實上,“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並不一定能完全描述楊廣。所謂“功在千秋”,從主觀上説也都是為了以後的統治能夠更加穩固、長久,奴役百姓更加有效率罷了。功是對專制君主家族統治而言的功,這種家天下,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自己家族的政權和利益,這個國家就是他們的家,老百姓只是他們的附屬品而已,一點兒小恩小惠安撫安撫就能甘心替自己賣命,老實説,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吃苦耐勞,逆來順受的,不逼太緊根本不會反,楊廣什麼人品和胸懷,由此可見一斑。以他的個性,我看大運河真建好了,下一步就是奴役百姓拼死拼活替他運貨了。就算楊廣看到了大運河的重要性,可這又能説明什麼呢?只有一個籠統的設想卻沒有好的戰略和戰術眼光,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説也是紙上談兵,另一個趙括罷了,可見楊廣還是水平不行,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總而言之就沒啥好説的,把王朝都丟了還談個鬼的功過?難道是故意想要犧牲自己成全未來百姓的幸福?哈哈,真有趣,不為自己現在百姓的生活考慮卻要考慮以後百姓的生活質量,楊廣不愧曠世奇才,角度刁鑽。
説楊廣有志無才,是很不公平,不客觀的,楊廣在真實的歷史上才華橫溢,沒才你能壓制的唐初那些大佬死死的?説各種工程損耗國力,拜託你先看看,隋朝的國力有多麼的雄厚。楊廣之敗,更多的是內部並沒有完全團結,三徵高麗後,內部不穩,沒有一定時間調節,自己就掛了。雖然他也做過很多逗比的事,如高麗詐降,等等,但好像很多大佬都做過類似的決定(明太祖設的不徵之國),毀滅一個國家,不是一個人就可以的,他做錯了很多事,但請不要把隋朝的滅亡扣在一個人身上,有失公允。隋朝也是在大業朝達到鼎盛的。楊廣有雄心壯志,也有超凡設計能力,這一點無可否認。他失敗,但並沒有敗亡整個國家,他的開創性成就恩惠了唐以及此後數百年!他失敗,大概是因為他自視甚高、太急迫、還無法接受失敗。
楊廣在戰術方面也未必爛成渣。這裏有大環境因素。首先從魏晉開始就玩九品中正制那套。經濟,文化,政治早被貴族壟斷了。科舉就是打破世家豪族壟斷的工具。然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在那情況下誰能指望剛一推出就能在世家豪族之外找到人才?至於打高句麗失利,這裏面固然有隋煬帝的原因。更多的和大環境有關,隋朝是不經過革命破立的王朝。原先國內的種種矛盾只是暫時隱藏起來。各個山頭勢力尾大不掉的情況並沒解決。朝廷的掌控力並不算強。隋煬帝更是篡位而來。原本的世家大族多是支持原太子的。內部更加不穩。像李家早早就在宣揚十八子得天下的民謠。隋煬帝的敗並不是敗在農民起義,也不是敗在對外征戰,僅僅是敗在動了世家奶酪被世家聯手幹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