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對延續中華文明的意義,其重要性無與倫比

原作者:鄒律師的思想空間

在北緯26°~39°,東經73°~104°之間,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橫斷山,北界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抵喜馬拉雅山的一片地理區域,就是聞名世界,被稱為“世界屋脊”與“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地形上由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達木盆地、祁連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峽谷區等6個部分組成,貫穿中國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的部分地區。在地理上與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相連。

西藏的藏北高原與藏南谷底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面積10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東臨中國四川,西連克什米爾高原,北靠崑崙山—唐古拉山脈,南連平均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是中國長江、黃河發源地,也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

青藏高原對延續中華文明的意義,其重要性無與倫比

在古代,青藏高原作為地理屏障,拱衞着中華民族安全,使得中華文明成為世界上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

印度作為文明古國,最悲催的是位於西北部興都庫什山脈有一條狹長的開伯爾山口,來自北面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遊牧民族雅利安人,大約於公元前1750年後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恆河上游,通過征服原住民達羅彼荼人,摧毀古老的哈拉巴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創造了吠陀文化並建立了種姓制度。現今的印度,已經與本土原住民創造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沒有任何關係,哈拉巴文明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留下文明遺址供世人弔唁。

仍然是通過這個開伯爾山口,公元前516年,波斯人大流士遠征印度,吞併了犍陀羅和印度河流域,這兩塊領土後來分別成為了波斯帝國的第七和第二十個行省;公元前334-公元前227年之間,從希臘半島東來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帝國,隨後通過開伯爾山口入侵印度,一路橫掃千軍,在遭到恆河流域的摩揭陀王國阻擊後,率眾沿着印度河南下,再兵分兩路回到了巴比倫。

其後,大夏人、塞種人、安息人、大月氏人、突厥人等走馬燈似的統治印度,入侵的路線都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河與恆河流域。當今印度有幾十種宗教,100多個民族,2000多種語言,都與北面或西面外來民族對印度的蹂躪摩擦有關,而印度次大陸不利的地理環境在冷兵器時代起了關鍵因素。

中華文明則受益於青藏高原與河西走廊以西浩瀚沙漠的天然阻隔,使得來自西方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的外來民族幾乎不可能深入古代華夏民族內陸,更談不上對華夏大地進行輪番入侵統治。

從西面而來外來文明與中華文明的激烈對撞,於公元7世紀發生在帕米爾高原以北的葱嶺怛羅斯城,是唐朝安西都護府的軍隊與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中亞諸國聯軍在怛羅斯相遇而導致的戰役。唐軍與阿拉伯軍交戰5天,因唐軍下屬葛邏祿突然叛變對唐軍進行夾擊,導致李仙芝統帥的唐軍戰敗。怛羅斯之戰的失敗,導致唐王朝在西域的擴張從此停滯,但阿拉伯軍隊因對西域大漠的畏懼卻並未乘勝深入華夏內地對中華文明進行侵擾。

青藏高原對延續中華文明的意義,其重要性無與倫比

十五世紀後,隨着西方大航海世紀的到來,印度在東方再次成為西方進軍東南亞以及遠東各國的橋頭堡。因青藏高原與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板塊形成的巨大落差,在兩千餘里的中印邊界上形成一道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英國殖民者無法越過喜馬拉雅山深入內陸從而形成對中國的壓倒性優勢,避免了中國像印度那樣淪為西方列強的全面殖民地,基本保住了中華文明獨立自主的延續性。

中國古代王朝深諳青藏高原的地理屏障作用,善於利用地理屏障拱衞中華文明的安全

中國的疆域以黃河中游為核心,由內向外、由中心往四周拓展生存空間。初始階段,位於西北方黃帝部落與位於中原地區炎帝部落爭鋒,炎帝部落落敗融入黃帝部落,形成黃河中游最初華夏民族;其次,周王取代商王分封列國,各諸侯國紛紛搶佔地盤,擴大疆域,形成遠超夏朝的疆域;後來,秦統一六國,秦漢建立和鞏固了統一中央集權制度,又一次擴大華夏地理面積,今日中華地理版圖自此奠定。但真正奠定中華廣闊地理版圖的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以及滿人建立的清朝,兩朝都是由外向內將邊疆納入華夏版圖。

元朝通過扶持西藏佛教中的薩迦派,構建起蒙古草原與青藏高原的一體化,與中原一起成為元朝一部分。元朝首次設置中央機構宣政院,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及西藏等地的軍政事務;在西藏清查民户、設置驛站、徵收賦税、駐紮軍隊、任命官員,並劃分西藏地方行政區域。

滿清在入主中原以前,先是統一蒙古草原,然後利用漠南蒙古俺答汗與西藏藏傳佛教中格魯派的會盟關係,構建了蒙藏一體化,獲得了清軍入關的必要而足夠的軍事力量,西藏脱離華夏200多年後再次納入中華帝國直接統轄範圍。其後滿清在康熙朝還鎮壓了蒙古人噶爾丹在西藏的叛亂。

青藏高原的北緩南陡地形使得西藏地區能夠與中國中原政權發生天然親近與聯繫,並接受華夏文明的哺育輻射;相反,位居南亞次大陸的印度,要想進軍華夏內地,除了青藏高原少有幾處關隘可以通行外,其他地方都是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礙,即使逾越關隘進入青藏高原內部,如果沒有充足的補給,也難以走出四周無人區。這也是為什麼古代印度的佛教能夠在東南亞形成遍佈各地的廟宇,而中印之間文化交流卻並不頻繁,相互形成不了巨大影響的重要原因。

早在商代,中國統治者就已經形成了以華夏為中心,夷狄在四方拱衞華夏,將華夏民族包圍在中間的空間想象觀。統治者自覺的將青藏高原與西域作為華夏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地理屏障,在華夏四周建立起緩衝帶。在北方,統治者從戰國時期就開始修建長城以抵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在東南方,統治者利用海防抵禦外敵入侵內地。統治者不僅通過征服,而且通過教化把周邊的一系列屏藩建立起來。

青藏高原對延續中華文明的意義,其重要性無與倫比

清朝花費巨力維繫中原對新疆和西藏的統治,並不是要從邊疆獲取巨大經濟回報,相反,滿清為維持邊疆的統治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與金錢遠多經濟回報。古代中國領土擴張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像歐洲殖民者一樣去建立海外殖民地,而是要將邊疆建成拱衞內陸中原安全的地理屏障,這是與中華文明中特有的朝貢文化內核相一致的。

青藏高原的當代價值在於:它不僅孕育了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與黃河,哺育着幾億中華兒女,是中華文明之源;而且藴藏着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民族復興,中華崛起的重要物質保障。青藏高原還具有巨大的軍事戰略價值,擁有青藏高原,就擁有無與倫比的對南亞次大陸的戰略優勢,且這一優勢幾乎是不可戰勝的。這也是為什麼印度從獨立建國之日起,就處心積慮吞併錫金、直擊不丹,擠壓尼泊爾,強攻克什米爾,拼命捍衞以英國人制定的麥克馬洪線作為國境線的原因。

中國的疆域很廣闊,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在中印又為邊境糾紛發生激烈對峙之際,讓我們為邊境戰士大無畏犧牲精神喝彩!並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13 字。

轉載請註明: 青藏高原對延續中華文明的意義,其重要性無與倫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