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來對各類學生進行測驗,結果是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了不同的觀點。
大學生:(太簡單,不屑回答)
高中生:是零。
初中生:是英語字母“歐”。
小學生的回答最有趣:“是太陽!”“是月亮!”“是鐵環!”“是皮球!”“是乒乓球!”“是足球!”
幼兒園的回答最有想象力“是燒餅!”“是湯圓!”“是唱歌時的嘴巴!”“是老師發脾氣時的眼睛!”……
測驗的結果是出人意外的,即:受教育程度越高,想像力越貧乏。
3-5歲是孩子大腦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孩子創造力培養的最佳時機,能夠最快掌握並接受新鮮事物,此時的學前教育更是至關重要。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建議家長這樣做:
設置輕鬆的遊戲環境,讓孩子多參與
兩天前晚上,我在家和元寶玩積木。元寶用樂高積木建造了一個奇怪的東西。他説是水龍頭,旁邊的按鈕是洗手液按鈕。中間有一個凹槽,是幹手機。那時候,我很合作,説:我剛從外面回來,我需要洗手。然後他假裝打開水龍頭。他假裝因為手上有氣泡而不能把水關掉。他請元寶幫忙關水龍頭。孩子小心翼翼地關上了水,讓我記住要擦乾雙手,不要到處灑水。每個孩子都有天生的創造力。父母對孩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保護和提升,有助於他們擺脱平庸,成為一個不願意模仿別人的人。
模仿是發展創造力的基礎
模仿就是對人、動物、事物的表面現象仿效、照樣子做,這是創造的開始。模仿是孩子的本能,在孩子幼年時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不斷加強,大腦結構日益完善,可以認識更多的事物,這是模仿的最佳時期。我家元寶兩歲左右最喜歡過家家的遊戲,就是模仿醫生和病人,他經常拉着姐姐,看病、打針、吃藥......,這些模仿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常識,所以才有了我家元寶打針吃藥之類的從來不用頭疼,不用按住孩子強喂,三秒鐘搞定。
打破常規、定勢思維對孩子的影響
法國生物學家貝爾納説過:“妨礙學習的最大障礙,並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我們都常常會受到定勢思維的影響,用已知的一些經驗來對事物做出判斷,這就容易使我們墨守成規、固步自封。
象今天早上,我帶孩子在公交車站等車,一陣風過後,吹落了樹上的黃葉,我憑經驗告訴元寶,要下大雨了,結果小傢伙卻盯着樹葉喊:爸爸,你看,樹葉他們在比賽跑步呢,看誰跑的快。孩子的生活、社會經驗少,所以他們做事、思考問題的一些方式常常會令成年人耳目一新。
結束語:想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首先就不能給孩子太多條條框框。要多給孩子一些自由選擇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學習。
教育實踐家,多平台,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