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曹操極度傷心的摯友,叛降呂布險些讓曹操一無所有,最終被滅門原創
文史磚家
1小時前
文|格瓦拉同志
魏武帝曹操喜好交際,一生結識過很多推心置腹的朋友,當然因為種種原因,也跟不少的至交好友反目、決裂,最終成為你死我活的仇敵。其中,最讓曹操傷透心的摯友,無疑是張邈。那麼,張邈究竟是何許人也?他為何跟曹操反目?最終的結局如何?
張邈字孟卓,東平國壽張縣人,出身豪勢之家,年輕時喜歡行俠仗義、接濟貧苦,併為此耗盡大半家產,跟《水滸傳》中“小旋風”柴進的風格很像。在當時,張邈、度尚等8人皆以樂善好施、助人為樂而名滿天下,因此時人便稱呼他們為“八廚”。這裏的“廚”並不是廚房、廚師的意思,而是指喜歡用錢財救助他人苦難的豪傑。
張邈
袁紹、曹操年輕時,也喜歡行俠仗義,因為經常聽聞張邈的事蹟,所以便刻意跟他交往,一來二去地便成為意氣相投的鐵哥兒們。袁、曹二人都是官N代,家中非常有勢力,所以在他們的引薦下,張邈得以被朝廷徵召為官,最終竟做到騎都尉、陳留太守,成為鎮守一方的諸侯,地位和名望都遠非其他“七廚”可比。
國賊董卓上台後,各種殘忍暴虐、倒行逆施,張邈出於義憤,便支持曹操在陳留起兵,然後會合袁紹等勢力組成討董聯軍,意在誅殺國賊、匡扶漢室。然而,袁紹等人畏懼董卓的勢力太強,都不敢、不願主動出擊,唯有曹操率眾西進,結果在汜水遭到伏擊,損失可謂慘重。
在此期間,張邈始終支持曹操,並當面斥責袁紹不肯施以援手,不配做盟主。袁紹對張邈的指責極為憤怒,便指使曹操殺死他,但曹操卻以“天下大亂,不應自相殘殺”為由予以拒絕,經此一事,張邈跟曹操的關係更加親密。等到兗州牧劉岱被黃巾軍餘部殺害後,張邈還與陳宮一起推薦曹操繼任,對後者的幫助極大。
曹操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東征徐州牧陶謙,因為擔心此次出征凶多吉少,所以在臨行前叮囑家人:“萬一此戰失利,我回不來了,你們可以去投靠孟卓。”對於曹操的囑託,張邈含淚應允。結果曹操此戰取得勝利,在回到根據地跟張邈會面時,兩人相對喜極而泣,慶幸又能重逢在一起。曹操、張邈關係之親密,由此可見一斑。
在當時很多人看來,曹操志向遠大、用兵如神,加上高舉“匡扶漢室”的正義旗幟,將來必定能建立一番霸業,而跟他關係最好的張邈,自然也會成為佐命元勳。但讓世人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1年時間,張邈便公然反叛曹操,幾乎害得他喪失全部根據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陶謙
導致張邈背叛曹操的原因很複雜,但有兩件事可以稱之為“導火索”。其一,是曹操以私怨杖殺兗州大名士邊讓,由此激起士族的憤怒,對其統治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其二,曹操第二次征討陶謙期間,將刻骨的仇恨發泄在徐州的百姓身上,所過之處都以屠城作為報復,遇難者多達數十萬人,其暴行讓張邈等人感到憤慨。
曹操之所以能當上兗州牧,跟張邈、陳宮等人的積極奔走有很大關係,他們之所以願意追隨曹操,是把他視為救世英雄來看待的。如今,心目中的英雄變成了嗜血的暴徒,張邈等人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為救助兗、徐兩州百姓出水火,阻止暴徒繼續危害四方,張邈等人經過深思熟慮後,毅然決定跟曹操決裂。
呂布
正因如此,就在曹操第二次東征徐州接近尾聲之際,張邈、陳宮等人利用留守東郡(兗州治所)的便利條件,迎立從長安逃出來的呂布為兗州牧,時在興平元年(194年)。東郡“反水”後,其他各郡紛紛響應,最終只剩下範縣、東阿、鄄城三地,因為由曹操的心腹荀彧、程昱、夏侯惇等人把守,才沒有落入呂布之手。
消息傳到前線,曹操趕緊撤兵回到兗州,經過持續兩年的艱苦戰鬥,才在鉅野一戰中完勝呂布,並收回全部失地。呂布戰敗後投奔徐州牧劉備,張邈自知得不到曹操的寬恕,便跟着呂布一起東逃。臨行前,張邈派弟弟張超防守雍丘,幫助他照顧留在該城的家人,並叮囑他務必堅守城池,而他自己稍後便會率軍前來救援。
曹操攻佔雍丘,將張邈的親人全部殺死
然而,張邈剛剛跑路,曹操便親率大軍進攻雍丘,並在圍城數月後將其攻陷。雍丘淪陷後,曹操將刻骨仇恨發泄在城中軍民身上,將他們全部殺死,至於張邈兄弟的家人,自然也不能倖免。張邈聞聽家人遇難後哀號不已,於是親自去求見淮南大軍閥袁術,請求他出兵討伐曹操。但非常不幸的是,張邈在求援途中被部下殺害,最終還是無法完成報仇的心願。
史料來源:《三國志》、《資治通鑑》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