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潭夜月”
廣州沙面島的珠江河面,
是珠江三段河道的交匯處,
這一段開闊的珠江水面叫做白鵝潭。
挺拔秀麗的白天鵝賓館便座落於此。
入夜,江上漁火閃閃,
鵝潭酒舫燈火通明,
明月懸空,月色倒映,
舟影綽綽,江天四望,
景色迷人美麗,充滿詩情畫意。
這就是曾經的羊城八景之一“鵝潭夜月”。
如此美景之下,記載着一段歷史故事,
還有藴藏着一則有趣的傳説。
“白鵝潭”的由來
相傳“白鵝潭”這一美麗名字的由來,
同揭竿起義的順德農民黃蕭養有密切關係。
在明代正統年間,
人民生活異常困苦,
順德衝鶴堡農民黃蕭養,
不滿當朝政治腐敗和對人民的殘酷剝削,
在獄中密謀越獄造反,成功後率眾起義,
因順應民意,遠近貧民紛起響應。
輕鬆取得順德桂洲和逢簡,
後又攻佔大良、佛山。
據《順德縣誌》記載:
1449年8月27日,
黃蕭養親率500艘戰船直搗廣州,
自立為順民天王,改元“東陽”。
四方前來投奔的人馬源源不絕,
義軍很快發展到十多萬人,日夜圍攻廣州,
守官嚇得“相顧涕泣”。
當時朝廷忙於防邊,無暇顧及嶺南,
沒有援軍的廣州成了一座孤城。
可惜圍城八個多月後,
因受援守官軍的抵抗和朝廷招撫討伐策略的內外夾擊而失敗,
黃蕭養不幸中箭落水被擒,傷重身亡。
而落水的地方正是現今的白鵝潭。
“白鵝潭”的民間故事
民間還傳説,
黃蕭養中箭後是騎上大白鵝浮水而去的。
據説,這白鵝經常在這江面上隨意遊弋,
時隱時現,被視為“神鵝”。
相傳當時天上忽閃白光,
兩隻美麗的大白鵝從江心浮出,
伸頸拍翼揹着黃蕭養向江心遊去,
消失在茫茫迷霧中。
從此,民眾便稱這裏為“白鵝潭”。
若到廣州沙面白鵝潭畔的小公園裏,
可以看到黃蕭養乘飛鵝馳於浪峯的塑像。
遙想當年黃蕭養面對封建朝廷是多麼的果敢大膽。
也正因為有了這位起義的勇者,
才有了順德的建縣。
1452年,
明朝廷為加強對起義策源地的管治,
劃南海新會之地設置新縣名順德。
來源於:順德檔案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