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王青松,攜妻隱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積蓄
説到隱居山林,我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也許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往往隱居者都是不得意的失志之人。而身為北大高材生的王青松又為何會想要歸隱山林,迴歸原始人類的生活呢?這也許和他的人生經歷以及當時的心路歷程有關吧。
年少有為
王青松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政系。在當時80年代的社會這算是一份過於耀眼的榮譽了,後來本科畢業的王青松又選擇攻讀研究生,1983年他獲得了法律學的碩士學位。
擁有國政和法學兩個學位的王青松照理説他的前程應該是光明敞亮的,為什麼會歸隱山林呢?這可能與兩個方面有關。
據王青松同學回憶,當時上學的王青松每天都打扮整齊,顯得很端重的樣子。他過於成熟穩重了,在同學們身邊扮演的就是老大哥的形象。
本應該是青春洋溢的年紀和氛圍,王青松卻有時與此格格不入。他身上有種憂鬱成熟的氣質,太過於隱藏自己的感情,更傾向於平靜與自然的王青松可能從心底裏已經有些厭倦了俗世的熱鬧。但雖然當時的王青松可能厭倦了熱鬧卻並沒有放棄對功名前途的追求。
從國政轉法律這個決定就是王青松在仔細考量自己的未來職業後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因為法律系比較好留校找到工作,所以王青松才選擇考研轉法律。
但有時候人生也經常給你開個玩笑,一向順風順水的王青松在報考博士研究生的時候落榜了。
當時王青松的打算是博士研究生報考哲學系,這相當於再換一個學位攻讀,本身難度就不小,落榜了也在情理之中。後來王青松不死心又報考了法律系的博士研究生,想着這是他碩士時的專業,應該是能被錄取,可沒想到居然也落榜了。
這兩次博士研究生考試給王青松極大的打擊,他開始對未來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歸隱的念頭就在此時開始萌芽。當然,如果僅是兩次落榜王青松可能也不會想去歸隱山林,畢竟這也需要勇氣和考量。
王青松一直以來就很崇尚自然與養生,因為家裏離白馬寺不遠,王青松從小就在寺裏練過武,又喜歡看莊子的一些書籍,心中對於無為而治的人生境界感到十分嚮往。而且因為他的獨特氣質吸引了同樣追求精神富足,熱愛自然生活的妻子張梅的注意。
後來夫妻二人歸隱山林也是兩人商量思考後的選擇。正是現實和精神的雙重選擇才讓王青松夫妻二人做出了在當時看來十分不可思議的決定。
天之驕子變成居住在山林之間的原始人,這個決定一出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不小的熱議。有人讚揚和佩服王青松可以迴歸本心,但更多人則是不解和譴責王青松這個決定。
但王青松認為這就是知行合一的具體體現,用實踐來證明自己的本心,凡事靠自己身體力行,迴歸古意才能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心,充實自己的生活。
歸隱生活
王青松在2000年離開北大,承包了2500畝荒山,從此就開始自力更生、與世隔絕的生活。
王青松在地裏種上了高粱、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同時也種上了桃樹、杏樹、梨樹等果樹,同時還養山羊、養雞鴨等動物,他們刷牙、洗衣服都不用牙刷和洗衣粉,都是用純天然的草木灰、皂莢等替代,用的筷子也是秸稈制的一次性筷子。生活簡樸簡單,真正做到了自給自足,純天然的生活方式。
王青松也僱了一些工人幫他幹活,不許他們抽煙喝酒,平時也不能住在他的自留地裏,工作一結束就應該馬上離開。甚至王青松覺得這些工人幫他幹活應該是理所當然,不用收錢的,因為他們帶來了環境的污染,同樣污染環境的還有天上飛過的飛機。
王青松和妻子把物資一擔一擔地挑進挑出,他們也從中體會到農作的快樂和幹活的樂趣。其實王青松夫妻二人選擇來到山林也有一部分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的誕生讓當時的王青松夫妻二人措手不及,因為身處荒郊野嶺,沒有足夠的醫療設施,王青松的孩子也是他自己接生的,所以夫妻二人對這個孩子極為看重。
他們覺得孩子應該在一個純天然無污染的環境下健康長大,現代社會的教育對孩子而言是有雜質的,它不能幫助孩子身心的塑造和培養,所以考慮再三,王青松和妻子決定帶着年幼的孩子一起歸隱山林,讓孩子從小就體會到自給自足的樂趣,能夠擁有一個相對單純的環境塑造培養孩子天真活潑的性格。
因為歸隱山林的事情在外人看來可能難以理解,所以王青松和妻子的家人對外都説他們出國了。時間慢慢地流逝,不知不覺王青松一家人也在山裏住了11年,11年裏雖然很多東西他都力求自然淳樸,但無形之間也花費了不少錢,耗盡了積蓄。
而且這11年裏看着孩子慢慢長大,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比起外面城市裏的孩子差距還是很大的。為了孩子未來的發展和學習考慮,王青松一家人終於決定搬離大山,重返城市,給孩子一個穩定的學習環境。
王青松的這些行為舉動在很多人看來都是難以理解的。一個高材生居然荒廢了11年的時間去追求原始生活的寧靜,放棄了一生中最好的奮鬥時間,也等於間接放棄了國家社會對他的培養成果。要知道有多少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北大研究生,這11年的資源閒置成為了王青松被人詬病的原因。
不過也有一些人表示不同意這種看法,雖然國家培養一個高材生不容易,但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只要無愧於心就好。又有多少人能像王青松夫婦一樣坦蕩地放棄名譽和財富,選擇迴歸自我呢?
人生選擇,誰都難分誰對誰錯,但從社會角度,王青松的選擇確實辜負了國家的栽培,不過選擇這種東西,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畢竟人活一世,都少不了外界眼光和爭議,選擇不論對錯,但求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