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封土挖出3000多碎片,歷經八年修復,再現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情景
秦始皇是一個流傳千古之人物,生前統一六國,縱使千年過去仍讓後人震撼,去世後陵墓更是讓人捉摸不透,不管是萬里長城、兵馬俑還是秦始皇陵,個個都堪稱世界奇蹟。迄今為止,就算採用目前最先進的科技技術,秦始皇真正的陵墓仍舊打不開,大家只能從秦始皇陵旁邊的陪葬坑去了解這個千古帝王。
早在1978年的時候,考古隊員在對秦始皇帝陵周圍區域進行系統考古勘探時,在封土西側發現了一顆金燦燦的圓珠,但是專家當時並不知道這顆圓珠到底是何物。隨後,他們又在封土西側挖掘,結果卻意外地挖出一大片銀泡和金塊。
後來經過詳細的勘探,確認了這裏存在一個陪葬坑,編號為3號陪葬坑,後來改為銅車馬陪葬坑。陪葬坑的面積很大,有三千多平方米。1980年11月到12月,對其中的一部分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了距今2000多年的銅車馬。而他們最早發現的金燦燦的圓珠其實是一個精緻的馬頭上的零飾件。
銅車馬距離地面約七八米。隨葬坑是一個長方形的豎穴土坑,底部有一個木槨,木槨內放置兩乘銅馬車。由於經歷了2000多年的時代變遷,木槨全部腐爛,上層的填土全部塌壓下來,將兩乘銅車馬壓成碎片。
由於當時是隆冬季節,土層已經上凍,繼續進行發掘會對遺址及銅車馬本身造成一些損傷。考古隊決定將兩乘銅車馬整體搬移到室內進行發掘整理。兩輛馬車連同底部的土層,被用鋼板固定包裝後轉移到室內。
最後專家們從泥土中清理出了3000多塊碎片,這些碎片無疑就是青銅車馬的殘片。而面對這3000多塊的碎片,對其進行修復也成了一大難題。不過,好在這個坑沒有被盜擾。雖然銅車馬已經被壓成碎片,但是原來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兩乘銅馬車的結構都保存了下來,這就為考古專家後期的修復工作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在經過了八年的修復之後,也就是1988年,兩輛馬車終於被完整復原出來。秦始皇陵銅車馬分為了一號銅車馬和二號銅車馬,實際上一號車應該叫立車或高車,二號車叫安車或輼輬車,這在《晉書·輿服志》中有相關的記載。
所謂立車(高車),是駕駛人站着駕駛的一種車,是從過去的戎車,即作戰用的車發展來的。安車(輼輬車)則是坐着駕駛的,帶有兩個車廂的車。前面有一個車廂是半封閉的,人坐在前面駕車。後邊還有一個封閉的車廂,是車的主人坐的。之所以叫輼輬車,是因為後面的車廂帶有窗户,冬天天涼了可以把窗關上保温。夏天窗户打開,就可以通風。按照歷史文獻記載,這種車通常是身份比較高的貴族乘坐的。秦始皇在出巡的過程當中,實際上就是坐這種類型的車。
作為我國考古史上發現最早、體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銅馬車,被譽為是“青銅之冠”。
它的發現對研究我國秦代冶煉與青銅製造技術、車輿制度、車輛結構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這也能給人一種再現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情景,氣勢非常的磅礴,這絕對是配得上秦始皇身份的銅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