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舞弊風雲:北宋考生長得太醜,大明首輔兒子不敢考上進士...

01

公元973年。

北宋科舉考試落下帷幕,一舉中第的深州(河北)饒陽人武濟川正在講武殿外等待皇帝接見。

此次全國科舉考試共錄取了三十幾人,其中最難考取的進士一科只錄取了11人,武濟川就是其中之一,站在殿外的進士武濟川每當想到這裏,心裏就激動不已。

沒等多久,就聽到有人召喚,11位進士被安排最先入殿,走在前排的武濟川內心開始緊張,他知道腳下地毯的盡頭,坐着的肯定是當今天子趙匡胤了。

磕過頭後,武濟川恭恭敬敬的垂頭站着,眼觀鼻,鼻觀心,心中雖然想見見這開國皇帝,但是眼睛卻不敢亂瞧,因為早就有人告訴他,按照前朝慣例,此次皇帝召對是例行公事,只是見見面,不會再出什麼試題,只要注意不失禮,就萬事大吉了。

想到此,緊張的武濟川又開始激動,彷彿看到光明的前程正在向自己招手。

可是他如何也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例行公事的見面,將成為他噩夢的開始。

皇帝看了一圈這羣天之驕子,突然點了兩個人開始問話,其中之一,正是武濟川。

皇帝問了武濟川的基本情況,但口氣十分的不善。

武濟川頓時惶恐起來,回答問題也結結巴巴,畢竟是第一次參加最高規格的接見,面對君父天子,緊張也數正常。

但是皇帝卻沒有多少耐心,直接給出了自己的評價,正是這兩句評價,差點讓武濟川吐血暈倒。

第一句是\'\'材質最陋\'\',通俗點説,就是長的最醜,這是皇帝口氣不善的原因。

第二句是\'\'應對失次\'\',顯然,皇帝對武濟川的口才也相當不滿。

這次會面結束後,武濟川的心情從天堂跌入了地獄。

但是,他還尚存一絲希望,畢竟考試已經全部結束,即使皇帝覺得自己長的像猴子,大不了讓自己做最後一名罷了。

武濟川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自隋唐以來,錄取名單皆由主考官擬定,皇帝不參與考試事宜,還沒聽過哪個皇帝曾否決主考官。

道理很簡單,哪有事情都完成了再提什麼意見的,如果有意見你為什麼不親自主持考試?

武濟川顯然低估了自己顏值的殺傷力,如果説討厭他的人很多,那麼皇帝趙匡胤絕對排第一。

會面完後,皇帝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下令調查,如此長相猥瑣口才差勁的人是怎麼考進來的。

結果一查,武濟川和主考官李昉是老鄉。

科舉舞弊風雲:北宋考生長得太醜,大明首輔兒子不敢考上進士...

皇帝的心情更加糟糕了,最糟糕的還在後面,此時恰逢一幫落榜的考生告御狀,説主考官不公平。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四:會進士徐士廉等擊登聞鼓,訴昉用情,取捨非當。

當然,落榜考生大都心裏不平衡,告狀的事情也時有發生,要説主考官李昉徇私舞弊,除了武濟川和其是老鄉外,也沒有其他實質性的證據。

而且放榜在即,全國人民都翹首以待,總不能因為對一兩個進士相貌口才不滿意就將考試推翻重來吧。

皇帝考慮許久,主考官的老鄉武濟川的音容相貌又浮現在眼前,一想到此,皇帝當即決定,將主考官降級查辦,自己親自主持重考。

北宋科舉歷史上的第一次舞弊案就此發生,武濟川也被踢出進士名單。

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經過重考後,其餘的十個進士還是原來的那批人,而且名次都沒有變。

堪稱北宋考場倒黴第一人的武濟川沒想到,被自己相貌改變的,不僅是自己的命運,還有科舉制度,自此之後,殿試逐漸變成一項制度,皇帝親自下場參與到考試選拔之中。

當然,武濟川也不能完全怪罪於自己的長相,最終導致舞弊案發生的,是自己與主考官那層要命的關係——老鄉。

02

自從出現考試以來,作弊就如影隨形,煌煌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史,也是與作弊的鬥爭史。

最初的戰場主要是考場,搜檢考生夾帶、互抄、替考。

後來作弊手法升級,有些人開始瞄向主考官兼出題人,暗中賄賂套題。

這種作弊手法堪稱高級,一旦成功,作弊者對其他考生簡直形成降維打擊,管你是學霸考神,都考不過已拿到標準答案的學渣。

俗話説,收益越大,風險越大,這種作弊如果被曝光,每次都會成為轟動全國的大案,輕則判刑,重則斬首。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就曾因賄賂主考官被判了死刑,而這次舞弊案被曝光的原因也很奇特,就因為周福清派去送錢的人情商太低。

周福清是同治十年的進士,他有一個同年的進士同事,後來當了鄉試的主考官,周福清為了兒子周用吉能考上舉人,便派家丁去送錢。

這主考官正在和同事聊天,一看老熟人周福清派家丁來送信,而那封信胖的和包子一樣,便心知肚明,收下信沒開封就打發家丁回去。

但誰料送信的家丁卻很愣,硬是要主考官打個收條。

還嚷道:這麼多錢呢!

主考官無奈,只好撕破臉,當着同事的面打開那封信。

結果,一場沒來得及舞弊的舞弊大案就此拉開序幕。

魯迅曾在自傳裏寫道:聽人説,在我幼小的時候,家裏還有四五十畝水田,並不很愁生計。但到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到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麼都沒有了。

書中説的變故,正是這場舞弊案。

科舉舞弊風雲:北宋考生長得太醜,大明首輔兒子不敢考上進士...

明代科舉考試

03

歷史上,科舉考試的作弊手法中,最高端的就是搞定主考官,一般來説,大致有三種方式:錢託、情託、勢託。

錢託顧名思義,就是送錢賄賂,這種風險較大,周福清就倒在錢託上。

情託就是利用親故關係,武濟川就屬於這種。

這種比較隱秘,但應用範圍很小,必須和主考官沾親帶故。

勢託是利用權勢,它要求很高,請託人官居一品只是最起碼的要求,最好是朝中的當紅炸子雞,權勢熏天的那種,勢託操作起來最簡單,有時候都不用開口,主考官就會主動合作。

勢託雖然做起來容易,但有個致命缺點,正因為這個致命的缺點,萬曆年間第一官二代王衡,默默罵了他爹整整13年。

萬曆十六年,順天鄉試放榜,王衡考了第一,此時王衡才26歲,比唐伯虎中解元時還年輕三歲,真可謂年少有為,春風得意。

一時風頭無限的王衡,就等着家裏辦喜宴收份子了。

結果趕回家裏,卻發現老爹王錫爵一臉凝重,絲毫沒有高興的樣子,彷彿自己不是親生的。

王錫爵告訴自己的解元兒子,你考的不錯,但是,你可能要重新再考一次了。

一直沉浸在巨大喜悦之中的王解元瞬間懵圈,連問為什麼。

王錫爵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你是我兒子。

科舉舞弊風雲:北宋考生長得太醜,大明首輔兒子不敢考上進士...

王錫爵畫像

王錫爵,一品大員,內閣大學士兼太子太保,皇帝恩寵的超級紅人,曾連張居正都不放在眼裏。

雖然位極人臣,但一物降一物,王錫爵被天然的剋星盯上了,這羣剋星更牛,雖然官職不大,但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裏,這羣人就是以吵架為職業的言官。

放榜後不久,言官們一看王錫爵的兒子考了第一,首輔申時行的女婿也名列前矛,便紛紛掏出奏章,一擁而上。

禮部郎中高桂率先發難:主考官徇私舞弊,所取的舉人中有很多人文章不通,王衡雖然\'\'素號多才\'\',但身份敏感,應該重考自證清白。

舞弊大案就此拉開序幕,皇帝雖然表示不必複試,還扣了高桂兩個月工資,但在王錫爵、申時行的請求下,還是進行了重考。

這羣剛慶祝完中舉的考生,又拿起書本積極備考,接着垂頭喪氣的再次走進考場。

重考的結果是全部通過,就在王衡收拾心情,回家打算重新開始慶祝的時候,再次看到了老爹那張晦氣的臉,而且,表情比第一次更加凝重。

王錫爵説:你考的很好,這次,我恐怕要辭職了。

原來,複試通過的結果一公佈,刑部主事饒伸馬上一躍而出,激烈上奏:

重考的主考官也徇私舞弊,我聽説重考試很多人連文章都不會寫,仍然被通過,申時行的女婿名次更靠前了,都是因為\'\'勢高者無子則錄其婿\'\'。王衡兩次第一,是因為王錫爵權勢太大,我估計他要當下一個張居正。

\'\'其勢將為居正之續。\'\'

正是最後一句話,把王錫爵嚇的急忙遞交辭呈,要知道,明神宗剛清算完張居正,最恨的正是這個已去世的人。

雖然皇帝並沒有同意王錫爵辭職,並處罰了言官,判定沒有作弊,但主考官卻都被罷免。

經過這一番折騰,王衡也不敢再繼續參加下一階段的會試。

科舉舞弊風雲:北宋考生長得太醜,大明首輔兒子不敢考上進士...

王衡畫像

縱觀整個案子,雖然最後沒有得到官方認定,但確實存在作弊,作弊者就是言官上奏提出的幾名文理不通的中舉考生,這從主考官被罷免也能側面證明。

而一場不公平的考試,主考官為巴結權貴將王衡判為第一,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王衡確實多多少少受到豬隊友的拖累,棄考之後的王衡,為了老爹不被罵死,一直沒有參加會試,直到老爹退休,王衡才重新出山。

經過兩次考試失敗之後仍然不依不撓,發誓要為自己的智商討個説法,天天苦讀考試大綱,終於考了全國第二(榜眼),結結實實的出了一口惡氣。

王衡的經歷雖然很勵志,但是之後明朝首輔們當政時的兒子,再也沒有敢考上進士的。

《明史-選舉志》:自後輔臣當國,其子亦無登第者。

看來勢託影響考試公平,確實已成為天下人的共識,包括首輔們。

畢竟,考試這種形式,不管是科舉還是高考還是其他,本質上就是以才取人,天然具有平等姿態,也是普通大眾改變命運和人生的最公平的機會。

當然,只要有考試,作弊也就永遠有市場,好在明朝的那羣言官並沒有消失,紛紛轉世投胎變成網民,不知知網的博士被撤銷錄取,實為例證。

參考:《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四《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九冊》《明神宗實錄》卷二0八《萬曆野獲編》卷十六-李玉晚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84 字。

轉載請註明: 科舉舞弊風雲:北宋考生長得太醜,大明首輔兒子不敢考上進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