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燬前的少林寺,才是真少林!可惜這些照片卻在日本
“嵩嶽巍峨隱紫煙,少室秀麗瑞雲閒”。嵩山之嶽巍峨浩瀚如海,雲霧疊巒層障,少室山下,景秀嫺靜彩雲悠悠。由遠方傳來一聲雄渾悠揚宏遠的鐘鳴,震盪了魂靈,震潰的疲憊。于山間清水之淙淙,於雲際梵音之縹緲,松間塔影之深沉。
紫煙繚繞,香火通明的雄偉寶殿內,一如端莊,高身端坐的大金身佛祖,於平靜的佛眸中,色空無我般俯視紅塵。然,如此莊嚴尊重的佛門聖地,千年古剎,卻有惡魔膽敢以一火焚燒殆盡。有幸的是,
日本達摩寺中有當年未焚燬前的少林寺留影所存至今。
今日之少林經翻修,復古,恢復了少許生氣,
可百年前未被焚燒的少林才是真少林!
可悲,佛教禪宗祖庭,遭小人侮晦;可嘆,萬千古卷,佛羅古剎於火光之中化為灰燼。
祖源諦本嵩少禪林
鐘聲悠揚,煙火氤氲,寬敞弘揚的大雄寶殿,盤坐於蒲團上的僧侶,雙手合十,虔誠頌念着降苦渡厄的經文,隨着木魚聲聲中,佛音繞過古紅色瓦牆,攀過古藤老樹,迴盪在整個寺院中。
這一座少室山央的禪寺,公元527年,達摩祖師自海上"一葦渡江"終在嵩山少林歸跡,在此傳授佛法,禪宗。由此信徒往來匯聚,少林寺也由此成為佛教禪宗的祖庭,是如八面牆外石坊所刻“祖源諦本,嵩少禪林”。
少林寺山門的莊嚴古樸、墓塔塔林的肅穆靜雅,
這座有着千多載悠悠歲月的寶剎,匯聚了世世代代的信仰,傳承了無盡歲月的建築,佛教瑰寶。
當年,若是它沒有經過火難的焚燒,那今留給世人的,又該是一座多麼宏偉的讓人肅然起敬,虔心恭敬的千年佛家祖地,輝煌古剎。
國難當頭佛亦有道
在滿目瘡痍的戰爭下,少林寺主持妙興法師,在同國家安危與我佛慈悲救世渡難中,選擇運用少林的拳法武術,集結自衞隊,來保護寺院以及附近鄉鄰。
妙興法師是第一個打破少林秘籍不外傳的規矩,教授俗家弟子拳法,他眼見豁然,深知當時船堅炮利才是抵禦的新力量,於是請人教授槍炮火器的使用方法,那時候少林寺的護衞團高峯時期可達兩萬多人。
妙興法師是佛家之人,組建護衞團庇護了一方鄉鄰,可此時還有為數千萬的百姓,處於戰爭之水深火熱中,慈悲心腸的妙興便率部參軍投靠吳佩孚的革命軍,當時吳佩孚手下大將樊鍾秀於少林有恩,且是妙興的俗家師兄,二人關係甚好。
天不遂人願,英雄奈緣淺,還未拯救普羅大眾於水火,年僅三十七歲的妙興法師壯烈犧牲,僧眾將其遺骸葬於其師墓側。正值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跳出方外,
以佛法渡世,以武力救國,雖死猶生,堪稱一代現世活佛——妙興。
是惡人,也是罪人
妙興法師的同門師兄,俗家弟子樊鍾秀,時任吳佩孚手下大將,趁馮玉祥後方空虛匱乏之際,攻佔敵方陣地,但不久又被馮玉祥手下石友三打得潰敗轉戰登封,以少林寺為臨時陣地,因為樊鍾秀曾助少林寺修葺寺院並且解囊相助,且為少林俗家弟子。
當眾少林弟子皆助樊鍾秀抵抗石友三的追擊,但是敵眾我寡,人我刀俎我為魚肉,石友三率部一舉擊潰少林寺數百僧眾,全部屠殺殆盡,可惡這位惡魔並沒有絲毫的罪業殺業纏身的醒悟,他憤恨少林狙擊於他,
遂下令將少林寺所有看到見的看不見的一切全部焚燬
,要少林寺消失於世間。
一把火,斷了歲月,葬了傳承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追今撫昔,歷朝歷代的興衰成敗,硝煙戰亂,都是不負責任的胡作非為,猶如強盜,土匪,漠視文化傳承和歷史見證,無視百姓生死,草菅人命。
民國革命軍與北洋軍閥的混亂內戰中,傳承千多年的佛祖卧榻之地,
佛門傳承的源流之地——少林寺,被一羣野蠻軍閥,一火焚之。
大雄寶殿,鍾、鼓樓,六祖堂內的大量佛門卷藏以及千多件珍貴文物、拳譜、寺志還有這氣勢輝煌,佛息盎然的多址經典佛門建築等都在石友三的狹隘私憤中付之一炬。
得幸於旁人,焚燬古剎尚有影留存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冬,寒雪消融,少林寺方丈率武僧團出訪日本做國際交流,途經日本京都達摩寺發現了一套完整珍貴的焚燬前少林寺時年留影四十餘張。
重温少林寺千年積累的風光,唐玄宗欽賜的碑文,清康熙乾隆御筆題寫的匾額,雄偉壯觀的大雄寶殿,珍藏萬千宗卷的法堂(藏經閣),更有遙相呼應的天王殿東角鐘樓,西角鼓樓,瑩瑩繞繞,
在照片中,看到了屬於真正的千年古剎——少林。
歷史的烽煙已然消盡,曾經的古剎,也隨火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新中國時期,國家又重建少林寺
,根據這套珍貴的歷史照片重建少林寺各個大殿原景,可百年前未被焚燒的少林才是真少林。
如今也只能藉此微薄手段,讓人睹物思情,那段輝煌規模宏大的佛羅古剎,停留在每個人的心中,亦無消散。
“且管佛前香一柱,任由他議短和長”。佛本無物,雖然傳承悠久的少林寺已不再留形,但是佛卻在心中,少林寺依舊是我們在俗世喧囂中,心中求靜的一所歸處。
待如今,少林也慢慢恢復生氣,於新時代中,於老址上新生的少林寺,人往來虔誠,手足擁攘,浴火重生,佛陀轉世。且又管其新與舊,皆是心中之所向,信仰之歸宿。
往日輝煌,皆為方外物,有影留存,供世人觀仰引懷。
“欣於所遇何空色,樂在其間足古今。”來於少室山下,虔心禮佛,於佛前行禮,素手埋香一柱,以靜心中煩雜,安穩魂靈。與禪室中誦經,一心又何有掛礙。聽那遠山悠揚鼓樓之鐘鳴,看那塔林景深之無憂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