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成立大會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成立大會舉行

中國日報6月17日電(記者 鄒碩)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成立大會暨中文國際教育論壇於2020年6月16日在逸夫會堂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徐青森、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黨委書記馬箭飛、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張旺喜等出席了大會。成立大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兼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杜鵬主持。

劉偉首先代表中國人民大學致辭,他表示中國人民大學是全國最早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高校之一,吳玉章老校長曾經領導過全國的文字改革工作。經過60多年的發展,學校對外漢語教學專業學科基礎不斷夯實,人才培養成果斐然,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劉偉校長強調,成立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是學校黨委在新時代做出的重要決定,將在既往國際中文教學、中華文化國際推廣及研究基礎上,積極整合相關優質資源,提升國際文化交流水平,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劉偉對學院今後發展提出了五點要求:強化使命擔當,打造“人大品牌”;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構建更加開放、包容、規範的國際交流體系;推進學科理論建設和學術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第二語言教育學科理論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流學者隊伍;注重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學習要求,培養優秀人才。

徐青森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有助於進一步豐富學校自身的學科建設,拓展對外交流渠道,提高學校國際影響力,助力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他希望新成立的學院為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科專業發展發揮積極引領作用,打造一批漢語國際教育的“金專”“金課”,為培養複合型國際化人才、中外友好交流使者,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貢獻。

馬箭飛在致辭中首先回顧了國際中文教育70年的歷史和取得的成就,這項事業始終堅持服務中外人文交流和國家發展大局。2019年12月召開的國際中文教育大會提出,要努力開創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規範的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新體系,中國人民大學集中優勢資源,成立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恰逢其時,值得期待。相信必能為新時代我國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新的力量。馬箭飛提出了三點期望:建設最具吸引力的國際文化交流機構;搭建最具潛力的國際中文高端人才培養基地;成為最具活力的國際性溝通交流平台。

張旺喜代表兄弟院校致辭,他高度評價了中國人民大學在對外漢語專業領域取得的成就,希望新學院發揮綜合優勢,探索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手段,努力為建設頂尖教學與科研機構做出積極貢獻。他表示北京語言大學將繼續加強與人民大學的合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共同為學科發展和事業發展、繁榮貢獻力量。

原對外語言文化學院第一任院長金戈教授作為退休教師代表,深情回顧了學院的發展建設歷程,對新學院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人大校友代表、CCTV英國籍主持人大牛(Daniel Newham)講述了自己學習漢語的經歷,感恩母校,感恩老師,並希望新學院“繼往開來”,中文聲音響徹全球。

劉偉、徐青森、馬箭飛、杜鵬為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揭牌,並共同點擊開通了學院官方網站。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成立,受到了兄弟院校和海外合作伙伴的矚目和關注。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院長趙楊,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黨委書記王學松,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執行院長張曉慧出席本次成立大會。由於疫情原因,不能到場祝賀的國內外高校紛紛發來賀信和視頻,表達了他們的祝福和期盼。大會設置主會場和分會場,學校相關部處負責人、相關學院負責人、學院師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成立大會。

成立大會後,舉辦了中文國際教育論壇,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專家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師生就學科導向、學科建設等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前身為學校成立於1986年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心”,該中心1996年與“語言文字研究所”合併組建了“對外語言文化學院”,2008年對外語言文化學院與文學院合併,成為文學院“對外漢語教學中心”。2019年6月,學校決定在文學院對外漢語教學中心、漢語國際推廣研究所基礎上,整合國際交流處留學生辦公室、孔子學院辦公室部分職能,組建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學院是學校的二級教學研究型單位,主要負責來華留學生教育教學、國際漢語教師及其他國際漢語人才的培養培訓、漢語國際推廣和中國文化傳播工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成立大會舉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