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幼兒園勸退,老師:她一句話,弄哭全班小朋友,誰頂得住啊
人們都説,童言無忌。然而有些時候,無論是否有意,錯誤的説話方式都有可能會阻礙孩子的發展,甚至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鄰居家的孩子最近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卻總是在家裏被父母批評,無意間地詢問後,才發現事情讓人有些哭笑不得:孩子竟然被幼兒園給勸退了,理由是鄰居家的孩子總是把幼兒園的其他小朋友給弄哭,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鄰居家的孩子在幼兒園中,每天早上,老師都會和小朋友們打招呼、互相問好。其他的小朋友都乖乖地回答老師,或者主動和老師打招呼。結果到了鄰居家的孩子這裏,他二話不説,直接對着別的小朋友説:“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才會把你丟到幼兒園的!”聽到這話,其他小朋友全都哭了起來。
幾乎每天早上,鄰居家的孩子都要説一遍這句話,弄哭所有小朋友。老師難以管理,其他小朋友的家長們自然也不高興,多次向老師反映;幼兒園在經過考慮以後找到了鄰居,讓她把孩子接回家去。
孩子為什麼會説這種“惹人厭”的話呢?
1. 引起共鳴,博得關注家裏的小寶貝上了幼兒園,父母們也可以鬆了一口氣;但是在孩子們的眼中卻不是這樣的。孩子們剛到幼兒園,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自然會在心中產生反感。而往常在家裏,父母家人全都圍着自己轉,到了幼兒園裏,老師卻要一個人照顧許多小朋友,這會讓有些孩子覺得自己失去了關注,不再具有吸引力,因此想盡各種辦法來吸引老師的注意力,讓自己重新恢復成焦點。
出於對陌生環境的不熟悉、對父母的依賴以及對注意力的渴望,孩子會無意間將這種心理擴大化,讓其他小朋友也產生與之相同的共鳴,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2. 以自我為中心有些孩子説出這種話,純粹是為了看其他小朋友的笑話、讓老師感到頭疼,是典型的“熊孩子”。這類孩子通常以自我為中心,説話時不知道考慮他人的感受,很可能會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排擠。
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應該加強對孩子對於他人感受的體會,教導孩子多站在其他人的角度,這樣可以防止孩子的自我意識過強。
3. 家長的長期影響家庭環境和父母對孩子語言以及行為有着巨大的影響,如果父母總在孩子面前説“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諸如此類的話,孩子就會在心裏認為自己可能真的會被拋棄,無形之中會產生一種恐懼,加深自己對父母的依賴。而當自己一個人在幼兒園裏時,就可能會對其他小朋友説出這種話,或是聽到這種話時,認為自己真的被父母拋棄了,從而大哭不止。
在生活中,父母們應該避免給孩子傳遞消極的情緒,也需要注意自己説話中的措辭。
家長們又該如何讓孩子學會正確地説話呢?
1. 及時糾正家長如果聽到自己的孩子説出讓人討厭的話或者用了不恰當的措辭,應該及時糾正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説的話不對,下一次應該改正。同時,家長在孩子們面前也應該注意自己説話的語氣和態度,避免被孩子模仿。
2. 讓孩子感同身受很多孩子即使是糾正了,也不願意改正自己的錯誤,反而覺得這樣很有趣。當他們繼續説出“不中聽”的話時,家長可以如法炮製,用他們自己的話來“對付”這羣小調皮鬼,然後和孩子談談聽到這些話以後的感受。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應該多引導孩子使用禮貌用語,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這樣才能夠提高孩子的情商,讓孩子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變得受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