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梁啓超與新文化運動
戊戌變法時期,梁啓超是國人心中的英雄,他和康有為提倡的民權與自由影響了很大一批進步青年。從時間來看,梁啓超和康有為主持的百日維新在新文化運動之前,雖然梁啓超將救國救亡的希望寄託在統治階級身上,但是梁啓超提出思想核心,影響了很大一批進步青年。
梁啓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梁啓超與新文化運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梁啓超思想對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們產生了積極地影響,同時梁啓超個人也成為五四時期先進青年們追崇的榜樣。郭沫若曾評價梁啓超説,清朝末年思想覺醒時期代表人物當屬梁啓超。
梁啓超與新文化的淵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思想方面,梁啓超提出反對專制、主張民權,梁啓超指出君主專制制度存在諸多弊端,如果統治者想要挽留民心,需要把民權交予廣大百姓。而新文化運動提出的指導思想就是民主與科學,從這一方面來看,梁啓超的進步思想對新文化運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次,梁啓超主張做新民,並強調自新。梁啓超認為百姓愚昧無知,勢必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
新文化運動開展之初,陳獨秀就以“新青年”三個字開辦刊物,希望新青年們能大膽地解放思想,用思想來拯救國家。從梁啓超的“新民”與新文化運動的“新青年”來看,兩者是具有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胡適新文化運動貢獻
20世紀20年代左右,中國爆發了新文化運動,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由陳獨秀、魯迅、李大釗、胡適等人共同發起,其中胡適新文化運動貢獻有很多。1918年,胡適加入《新青年》,成為一名編輯人員。在陳獨秀等人倡導思想解放的潮流下,胡適給予擁護和支持,併發起白話文運動。
胡適
在“五四”文學革命前後,胡適自己創作了詩集《嘗試集》,引起了社會各界巨大反響。這部《嘗試集》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以白話文形式創作的詩集,對這場新文化運動來説,胡適創作並發表的《嘗試集》具有深遠而積極地影響。胡適將詩行文自由、語言淺顯易懂等特點運用於詩集創作之中,讓更多國人看見了白話文的優點,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擁護。
除此之外,胡適新文化運動貢獻還表現在他曾提出“全盤西化”的觀點,希望中國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優點,積極運用於建設本國之中。雖然胡適提出的“全盤西化”觀點有些激進,但是他旨在號召國民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思想和科學技術,對於打擊中國傳統舊思想、舊觀念等具有積極地意義。
提起新文化運動,都會想到勇扛大旗的胡適,他身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人物,對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和推進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在胡適積極努力推進之下,才讓白話文運動深入人心。
新文化運動後期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的進步思想,而馬克思主義是何時在近代中國廣泛傳播的?據有關資料記載,是在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後期。
新文化運動劇照
五四運動爆發後,新文化運動進入後期階段,此時,引導俄國大革命取得碩果的馬克思主義為近代中國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這一年,李大釗同志在《新青年》報刊上連續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作品,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這也成為近代中國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從此,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開始為普通中國民眾所接受,它在喚起近代中國民主意識的同時,也帶來了歷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此後,陳獨秀、沈尹默等一大批新文化運動的得力戰士紛紛發文響應,一時間,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後期的又一場思想變革潮流。
在新文化運動後期的漫長歲月中,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和輿論導向,越來越多的進步文人加入到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化陣營中,使得五四之後的中國文壇氣象更新,民主、自由、平等的觀念被更多有識之士所接受。
馬克思主義的進步思想,在新文化運動前期“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基礎上,更注入了結合當時社會變革,積極探索強國之路的理論依據,為日後新民主主義觀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與理論基礎,對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可以分為幾個方面,主要是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反對統治者專制,提倡民主,反對迷信,提倡科學等。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人之一胡適
在電影《建黨偉業》中有這麼一段情節,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在台上發表演講,高度倡導白話文的優越性。這時,有個女學生提出了異議,説文言文比較簡潔,而白話文則比較繁瑣,並舉例“無能為力”這個詞,用文言文僅有四個字,説成白話文,將會是很大的一段話。胡適則説,不然,無能為力用白話文來代替,只需三個字就好了,那就是“做不了”。這段電影很好地詮釋了新文化運動反對舊文學的思想。1918年5月,隨着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文的小説《狂人日記》的出版,中國逐漸開始摒棄了文言文,開始使用白話文了。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主要是將矛頭對準了統治了中國兩千餘年的孔孟思想。孔孟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巧妙地被統治階級利用,成為了維護君主制專制的道德工具。因此,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是其核心的運動思想。在1916年,袁世凱稱帝后,不少擁護帝制的人,開始鼓動君主立憲制和“國不可一日無君”等錯誤思想,企圖逆轉歷史潮流,將中國重新帶回封建制時代。以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為首的,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一九一六年》、《民彝與政治》等論文,對帝制和專制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新文化運動給予封建統治階級的打擊是致命的,他們從根本上影響了人們的思想,使其開始覺醒,並主導中國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新文化運動的作用
新文化運動的作用在中國近代史上是空前的,也是影響巨大的,它從根本上動搖了中國封建主義的統治,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基礎。
新文化運動的創導人之一胡適舊照
首先,封建主義統治了中國將近兩千餘年,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文化上,都已經根深蒂固。然而在資產階級的革命中,革命黨人對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宣傳是不夠的,因此當時的人民並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封建主義的衰落和腐敗。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讓封建主義受到了空前巨大的衝擊,人民思想的覺醒,使他們徹底摒棄了封建主義思想。
其次,在文化方面,新文化運動提倡使用白話文,而非枯燥繁冗的文言文。這一觀點,使中國數千年由來已久的文學方式受到了衝擊,從而改變了中國的文學方式,是中國文學史上里程碑的進程。
新文化運動的作用在科學上和民主主義宣傳上也是巨大的。從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後,科學逐漸在中國普及,新文化運動將科學廣泛推行和提倡,讓人民也對科學有了清醒的認識,推動了中國科學的發展。
當時辛亥革命雖然已經成功,但是社會上仍有不少人在吹鼓着封建主義思想,企圖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尤其當袁世凱復闢後,逆歷史潮流的封建頑固派大有復興之勢。新文化運動向人民宣傳了西方的民主主義思想,大力反對封建專制的興起,對那些吹鼓君主立憲的人羣打擊是致命的。
新文化運動意義
説起新文化運動,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這是由知識分子發起的一場有名運動,震驚中外,對中國的影響也是極大的。而關於新文化意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概述。
新文化運動油畫
新文化運動意義的第一個方面是知識分子和學生出現在了中國民眾的視線範圍之內。在此之前,無論是政客還是軍閥,都是肉食者的政治狂歡,和中下層的人民羣眾無關。新文化運動改變了這個現象,尤其是在此期間的有名的五四學生運動,號召起了全國上下的各個階級。從此,人民的愛國思想高漲。
新文化運動意義的第二個方面便是上文提過的愛國情懷高漲。通過新文化運動,人們更深的瞭解了自己是祖國的一部分,自己的祖國如今處於多災之秋,自己應該通過努力來改變現狀。新文化運動還增強了人們的團結意識。
新文化運動意義的第三個方面是讓人們增長了知識,還促進了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中,有一場很有名的文學革命。除了打倒孔家店之外,也提倡新文學,號召人們説白話文、寫白話文。由於大文豪的以身作則,新文學又更容易讓人接受,所以人們的文學面貌煥然一新。同時,許多舊的封建思想,在這個時候也被打倒。
新文化運動意義雖然很大,卻依舊有它的不足之處。比如説否定一切的做法,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蔡元培與新文化運動
蔡元培從小就善於學習,考取了清朝科舉制度裏的名次,當上了朝廷的官員。但是蔡元培卻選擇辭去官職,專心從事教育,因為他看出了封建科舉的弊端。後來中國曆經一定的改革,但是政府卻沒有真正有效的教育理念,因此當時專心教育的蔡元培與新文化運動不謀而合,要求改變過去固有的思想。
蔡元培雕像
新文化運動產生的時候國內的局勢變數太多。它是在舊制度即將消亡,新思想醖釀形成的時期誕生的。辛亥革命的發動直接摧毀了清朝統治,可是舊思想在統治階級卻沒有得到根除。中國還面臨着被強國奴役的危險。蔡元培一直主張教育應該和國家政治區分開來,是學習知識獲得更好的人生價值。蔡元培主張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新的思想革命,他自身的舉措也成了榜樣,北大也是這次運動的陣地。這麼多年過去了,北大也成為了當今最有實力的學校之一,這離不開那個時期知識分子的堅持和努力。
近代教育在蔡元培的努力下,開始脱離舊社會的觀念,讓文化知識為功名權力服務轉變成真正能夠學習知識培養自身價值的方向發展。蔡元培與新文化運動崇尚的自由思想是一致的,這些運動讓更多的自由思想得到傳播,是喚醒更多中國人民自由革命意志的催化劑。今天我們可以自由的學習文化知識,更應該學會珍惜接受教育的機會,因為這曾經是無數革命者努力換來的結果。
陳獨秀新文化運動
陳獨秀,1879年出生,是安徽懷寧人,他官名叫乾生,字仲甫。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他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他這一生最偉大的事蹟就是引領了新文化運動,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陳獨秀新文化運動
陳獨秀是一名思想跟上時代的民主主義者,他對當時的封建軍閥統治十分不滿,他要實現真正的民主主義。他否定封建社會的制度和舊思想,陳獨秀認為只有消滅封建制度,才能救中國。早年,陳獨秀趕赴日本留學,接受了西方文化,這在一定條件下也推動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正是由一羣受過西方教育的人所發起的一場革新運動。
陳獨秀新文化運動爆發的歷史原因是因為在辛亥革命失敗以後,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導致這場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國民缺乏民主意識,想要救中國,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抨擊舊社會制度。所以陳獨秀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是民主與科學,大力宣揚德先生與賽先生。
新文化運動開始於1915年,1923年結束,這場運動由陳獨秀領導,他是這場運動的主導人。新文化運動以五四運動為分界線,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是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運動,後期是新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而陳獨秀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所創辦的《新青年》,這本雜誌成為了新文化運動興起的重要標誌,是新文化運動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