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喜歡荔枝,皇帝找人快馬相運,意思是速度很快,只能看到滾滾煙塵卻沒有看到烈馬掠過。古代的交通狀況,從南方將荔枝運往京城,吃到嘴裏的味道如何呢?
在我國,荔枝一般生於嶺南,據白居易《荔枝日序》所言,這種水果嘈離該校,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則香味盡去矣”嶺南距楊貴妃居住的京城長安有千里之遙,當時又沒有發明飛機,無法空運,為了能讓楊貴妃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鮮荔枝,只得派人將剛摘下的荔枝,一個驛站一個驛站地換快馬於當日送到京城。
唐明皇甚至專門在秦嶺南邊修了一條快速驛道,名字就叫“荔枝道”,並且部分遺蹟保存至今。
清朝12帝,沒有學唐玄宗“勞民傷財”的運輸荔枝的辦法,來解決口腹之慾。
一開始的時候,清朝皇帝享受的是用瓶子裝的蜜荔枝,可是,蜜荔枝屬於果脯的範疇,與鮮荔枝根本就不屬於一個性質的東西。
雍正二年,閩浙總督滿保想出了一個方法,用盆栽小荔枝樹。
根據清朝的史料記載,乾隆25年,一批送到紫禁城的荔枝盆栽,共有40顆荔枝成熟,可是皇宮中妃子眾多,這一點點的荔枝該如何分配?
乾隆經過仔細計算,皇太后送了兩顆荔枝,餘下的十多名嬪妃只能一人得到一顆荔枝。
盆栽荔枝,這件事確實解決了荔枝無法長途販運的大難題,而且確實是一個非常高明的辦法,因為它採取的是船運,故此,不需要動用太多的人力,也就不會成為史學家詬病朝廷的地方。可是有一點,盆栽荔枝的味道和福建等地荔枝的味道是否一樣?
曾經擔任過福建學政的沈初,他有一年在京城獲賜了這種盆栽荔枝。他説:其味遜於閩中遠甚。
皇帝吃荔枝,如此的折騰,可是最後吃到嘴裏的荔枝,卻並非原產地的味道,想一想,也確實是夠悲催的。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