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與隋末瓦崗軍的興亡(六):王世充擊潰瓦崗,李密投降唐軍

公元618年九月十二日,將援洛大軍的總指揮王世充逼到絕境的李密,居然在與王世充的決戰中,一戰而滿盤皆輸,李密的心情比這深秋裏的寒風還要淒涼。一向足智多謀的李密,此時居然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李密拔出佩劍就要自刎,王伯當急忙奪過李密的佩劍,看着當眾痛哭的李密,王伯當悲痛地昏厥過去。不久前還躊躇滿志,以為霸業可成的李密,為何會如此絕望,勝利對於李密來説原本唾手可得,然而瓦崗軍為何一戰而潰不成軍?王世充已經處於人困馬乏的滅亡邊緣,為何能在大決戰中華麗逆襲?

公元618年七月十五日三更之時,一向標榜自己忠君愛國的王世充向東都洛陽的皇城發起進攻,留守官員元文都得知王世充兵變,馬上安排軍隊保護皇宮。

天將亮之時,王世充攻入皇宮,皇泰主楊侗並沒有表現出一絲慌亂,他責問王世充,舉兵入宮究竟想要做什麼?

面對皇泰主的鎮定,王世充畢恭畢敬的謝罪,稱元文都等人要加害他,迫不得已才舉兵入宮。王世充請求皇泰主殺掉元文都,自己甘願受刑。

究竟在王世充與元文都等留守官員之間發生了什麼矛盾,使得王世充發動兵變,為什麼王世充稱元文都要加害他?要解開這種種疑問,還要從隋煬帝以悲慘的結局退出歷史的舞台之後説起。

江都兵變的主謀宇文化及利用關中驍果的思鄉之情發動兵變,他不得不率領將士返回關中,否則就會再次兵變。

十餘萬驍果,龐大的隊伍,很快就面臨糧草供應不足的困境,當他們來到東郡時不得不駐紮下來,伺機奪取瓦崗軍的黎陽倉。

東都內的大小官員得知宇文化及大軍來到中原,十分的恐慌,一個瓦崗軍已經快要將東都逼入絕境,又來一個宇文化及,東都形勢更加嚴峻。

隋煬帝死於宇文化及兵變,君為臣綱,弒君之仇一定要報。

最終,元文都等人定下計策,採用驅虎吞狼之計,以高官厚祿招降李密,利用瓦崗軍攻打宇文化及。

公元618年六月,瓦崗軍為了避免與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兩方交戰,李密接受了皇泰主的冊封,率領瓦崗軍東討宇文化及。

李密詐稱要與宇文化及聯合,很快就給宇文化及送來大批糧食,然後雙方聯手攻打東都。

正為糧食發愁的宇文化及,不知是李密的計謀,讓士兵放開吃糧,等着李密送來糧食。

恰在此時,李密部下有人犯法逃到了宇文化及那裏,將李密的計策泄露給了宇文化及。

得知中計的宇文化及惱羞成怒,要和李密在童山(今河南浚縣內)決戰。雙方從早晨一直打到傍晚,最終瓦崗軍打退了宇文化及大軍。

走投無路的宇文化及開始拷打東郡的官吏百姓,索要糧食,很多部下受不了他的做法,便投降了李密。

經過童山大戰,宇文化及的實力已經對瓦崗軍構不成威脅,李密留下徐世勣防備宇文化及,率領部眾返回洛陽地區。

每當東都派人送來詔書,李密都是畢恭畢敬的朝北拜受,在討伐宇文化及的過程中,頻頻派人向東都告捷,李密的每一個舉動都符合臣子的禮節,沒有露出任何破綻。

東都內,元文都等大臣對於能夠和李密達成和解非常高興,他們擺宴慶賀,很多大臣在宴席上起身舞蹈。

宴席上的王世充憤憤的看着眼前這一切,李密這樣的人怎麼會真心投降呢?元文都等人也懷疑王世充會用東都響應宇文化及,反叛自立,雙方表面上一團和氣,假作友好,暗地裏都在算計着除掉對方。

李密戰勝宇文化及的消息傳入東都,王世充心急如焚,按照東都招降李密提出的條件,打敗宇文化及李密就可以入朝輔政,官爵地位遠在王世充之上。

王世軍與瓦崗軍的戰鬥,前前後後打死李密軍士的父兄子弟難以計數,一旦成為李密的部下,恐怕王世充的部下沒一個能逃脱死亡的悲劇。

元文都這些只懂辦理文書的小吏必定被李密捉去,隋煬帝已死,新登基的皇泰主楊侗楊只是個十五歲少年,王世充再沒有任何忌憚,兵變勢在必行。

同樣懷疑王世充要與宇文化及勾結的元文都等東都留守官員也在謀劃,趁着王世充上朝,埋伏士兵除掉王世充。

然而一位膽小的參與謀劃者,偷偷將元文都的計劃泄露給王世充,於是王世充決定提前發動兵變。

面對手握重兵的王世充,皇泰主只能痛哭着,任憑元文都被帶走,隨即王世充下令亂刀砍死元文都,用自己的人換掉了皇宮內的禁兵。

皇泰主嚴厲的斥責王世充:“擅自舉兵殺人,也不曾奏報,這難道是臣子的做法嗎?閣下想逞武力膽敢殺朕嗎?”

王世充俯身下跪,流淚謝罪:“元文都勾結李密,想要除害老臣,臣被迫求生,來不及奏報。如果陛下認為臣懷有惡意,天地明月在上,臣願滿門抄斬。”

在鬼神之所盛行的古代,王世充可以毫無忌諱的賭咒發誓,再加上他的眼淚大偽似真,大奸似忠,閲歷淺薄的十五歲少年竟然被王世充感動了,皇泰主封王世充為左僕射,總督內外軍機事務。

得到大權的王世充,很快就扯下了面具,他編織自己的黨羽,用自己的人擔任要職,很快掌握了軍政大權,皇泰主楊侗完全失去了對於朝政的控制。

王世充憑藉努力與眼淚接管的東都只是一個爛攤子,要不了多久,王世充的部隊就會因為糧食耗盡而滅亡,王世充沒有退路,他必須想盡一切辦法鼓舞士氣,與瓦崗軍展開殊死決鬥。

為了使全軍上下同心協力,王世充在軍中散佈謠言,稱手下一位軍士三次夢到周公,周公令這位軍士轉告王世充,王世充的部下必須互相協助打敗李密。

出兵前,王世充在周公廟舉行了一場祈禱儀式,巫師受王世充指示,稱周公命令他一定要立大功,否則士兵們都要身染瘟疫而死。

王世充的部下大多來自楚地,家鄉習俗相信這種謠言,人人請求出戰。

在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殫精竭智的王世充被幸運所眷顧,這天他的部下意外抓獲一人,王世充見到後大驚,面前這人和李密長得太像了。

擒賊先擒王,有什麼會比主帥被抓更能使敵軍喪失士氣呢?這個意外抓到的假李密將會成為壓制瓦崗軍士氣最強有力的法寶。

得知王世充大軍出動的消息,李密召開軍事會議,商議應對之策。

經驗豐富的老將裴仁基提出,王世充全軍出動,洛陽必然空虛,分出一部分兵力把守要道,另外派出三萬精鋭進逼東都,若王世充回防,瓦崗軍就撤回按兵不動,若王世充再次出兵,瓦崗軍仍然襲擊東都,這樣王世充疲於奔命,必敗無疑。

李密很讚賞裴仁基的戰術,他提出東都軍隊的三個不可抵擋,一、武器精良;二、全軍出動,決計深入瓦崗軍;三、糧食快要吃完,意在與瓦崗軍決一死戰。

然而瓦崗軍的外馬軍主將單雄信卻提出反對意見,單雄信提出要與王世充正面交鋒,攻打宇文化及時收降的江淮將領立功心切,聽到單雄信的話後,立刻附和單雄信,其他將領也隨波逐流,最後竟然有七八成將同意與王世充正面交鋒。

裴仁基的苦苦爭辯並不能説服眾人,十分悲痛的嘆息道:“主公日後一定後悔。”

隋唐之際,最善於進諫的魏徵也提出,要不了十天半月王世充的糧食就會耗完,然而頭腦發熱的武將根本不把魏徵這些文臣的意見放在眼裏,魏徵拂袖而去。

邙山決戰僅有兩萬人馬的王世充對抗李密的十萬瓦崗精鋭,李密率領內馬軍在北邙山駐紮,與偃師城旁的單雄信率領的外馬軍互為犄角。

第一天,李密看到單雄信營中騷亂,立刻命程咬金、裴行儼支援單雄信。

巫蠱之術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王世充的士兵全都拼死作戰,程咬金、裴行儼這樣的名將,在第一天的戰鬥中負傷,退入偃師城養傷。

十二日凌晨,王世充偷襲北邙山的李密大營,戰鬥依然打響,北邙山上喊殺震天。

在人數上瓦崗軍佔有壓倒性優勢,王世充的秘密武器正該派上用場,王世充一聲令下,假李密被捆綁至陣前,王世充的屬下高呼生擒李密,王世充自己的士兵也不知道這是假李密,一時之間,雙方士氣此消彼長。

噴灑的鮮血使陽光普照的北邙山分外的悽慘紅豔,慘烈的喊殺聲在山間激盪迴轉,傳至遠山。

遠處的單雄信只是聽着,看着,始終沒有支援北邙山。

瓦崗軍最後潰不成軍,從此以後,失敗的陰影就始終跟隨着李密。

李密率部逃往瓦崗軍的大本營洛口城,在路上,李密遭受雷霆之擊,單雄信率部投降王世充,在偃師城養傷的裴仁基、秦瓊、裴行儼、程咬金等得利戰將被王世充生擒。

單雄信的背叛並不是偶然的,早在李密殺翟讓的時候,單雄信的心中就有了這方面的想法。因為單雄信和翟讓的私交很好,他們同作為瓦崗寨的元老,而現在瓦崗寨的開創者翟讓都已經被李密處死了,這些瓦崗寨的將領們心裏自然就會發生一些變化。

房彥藻也曾經勸李密:“單雄信這個人輕於去就,對於忠心於誰沒有原則,所以還是把他殺了比較好。”

但是李密愛惜單雄信的才能,不忍心傷害他,還把外馬軍交給單雄信帶領,但是最終還是沒有留住他。

李密還沒從這個打擊中回過神來,又一個打擊接踵而至,洛口城守將獻城,王世充佔據洛口城。

李密提出前往徐世勣鎮守的黎陽城,部下提醒李密,殺翟讓時徐世勣差點被殺死,現在軍隊失利,徐世勣能夠接納李密嗎?

到了此時,李密終於嚐到了殺戮翟讓帶來的後果,眾將士喪氣頹唐,李密的心中頓時被絕望籠罩,他拔出佩劍就要自刎。

王伯當急忙奪過李密的佩劍,看着當眾痛哭的李密,王伯當悲痛的昏厥過去。

就在李密無路可走之時,突然想到一直與他書信來往的李淵,四個月前李淵在關中稱帝,不如歸降唐軍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眾將的認可,屬下稱李密雖然沒有隨李淵一同起兵,但阻隔東都切斷隋軍返回關中的歸路,使李淵不戰而取得長安,這是李密的功勞。

最終,李密聽從了屬下的建議,投降了李淵。

李密的失敗首先是自己失去了信心,其次是單雄信等人的背叛,還有就是對徐世勣的猜忌,最重要的就是他錯誤的估計了形勢。

很多史籍中對於李密的失敗還是比較惋惜的,《舊唐書》中對李密的評價為:及偃師失律,猶存麾下數萬眾,苟去猜忌,疾趣黎陽,任世勣為將臣,信魏徵為謀主,成敗之勢,或未可知。

勝敗乃兵家常事,而且當時李密的手下還有數萬將士,而且還有魏徵、徐世勣等文臣武將,也自己佔據的地盤,完全可以帶領着這些人東山再起,與王世充繼續作戰,但是李密自己喪失了信心,這是很可悲的事情。

李密降唐之後,適逢大朝會,作為光祿卿的李密,忙忙碌碌地管着上酒上菜,曾經統領瓦崗軍,叱吒大風雲的人物竟然站着侍奉別人。

李密無法忍受這樣的恥辱,他要回到中原,召集瓦崗將領東山再起。

李密請求李淵,派他率領自己帶入關中的部眾,去收撫中原,然而李淵只批准李密帶領一半人馬出關。

就在李密行至熊耳山(今河南盧氏縣),距離瓦崗將領鎮守的伊州(今河南汝州)只有百里之遙時,山谷之中伏兵驟起,箭如飛蝗。

這天是農曆臘月三十,長安城內張燈結綵,家家户户都在為迎接除夕之夜而忙碌而喜悦。

李淵在為大唐建元的年號“武德”將進入第二年而高興慶賀時,五百里之外的熊耳山,寒冬的朔風肅殺悲涼。

飛蝗一般的亂箭飛向李密,沉重的軀體轟然倒下,這一刻,他望向天邊最後一抹雲霞,斜陽落處,大勢已去。

公元619年農曆四月初五,王世充篡位稱帝,國號為鄭,隋朝滅亡。

一杯毒酒結束了皇泰主楊侗的性命,臨死之前,皇泰主向他信奉的佛祖誠心禱告,來世不要出生在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帝王之家。

公元620年,得到瓦崗將領支持的唐軍,在唐、鄭的角逐中勝出,瓦崗的文臣武將為大唐效力,開疆拓土,最終使天下一統歸唐,歷史的頁面被刷新,開啓了大唐盛世的華美篇章。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隋書》、《舊唐書》、《新唐書》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51 字。

轉載請註明: 李密與隋末瓦崗軍的興亡(六):王世充擊潰瓦崗,李密投降唐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