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納入必修課需精準評價
6月3日,教育部公佈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該方案明確,勞動為必修課程,共6學分,其中志願服務為2分,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3年內不少於40小時。
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而教育部本次明確了勞動為必修課程,在普通高中課中佔6學分,無疑是對該意見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至關重要,但如何讓勞動教育真正落地生根並非易事。提高青少年對勞動的認識,培育正確的勞動觀,使勞動教育在以往被弱化、淡化的狀態下重新得到重視,補齊勞動教育短板,既需要學校努力,也需要家庭和社會協同推進。學校作為勞動教育的“主陣地”必須發揮主要作用。雖然教育部明確了普通高中勞動必修課的學分,但對於學生課外從事的活動中哪些算“勞動”,時間又如何計算等,相關細則在施行中都需加以明確,這也涉及學校對學生在勞動這門必修課上的評價問題。比如,如何量化學生做志願服務期間的內容和時間等,相關評價必須做到精準,否則就可能流於形式,達不到督促學生勞動的目的。
因而,對勞動課這6學分還需更細化的評判標準,對與勞動相關的志願活動具體內容要加以明確,對時間也要把控好。唯有精準評價、精準施行,才能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也才能喚醒學生的勞動意識,進而提高其對勞動價值的認識。(劉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