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正中國徽下的銘文:L’UNION FAIT LA FORCE(聯盟力量大,引申意為“團結就是力量”,象徵了海地黑人與混血人種的團結一致)
(注意海地另有一種“概念貨幣”海地元,如果遇上奸商,明明標價是古德,他卻告訴你是海地元,那麼價格就翻了五倍。)
海地位於西印度羣島中海地島(即:伊斯帕尼奧拉島)的西部,國土由兩個半島構成,兩個半島間為戈納伊夫灣和戈納夫島。全國四分之三的土地為山地,因此其印第安語為“多山的國家”(海地Haiti)。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常年降水量豐富。主峯為塞勒峯,海撥2680米。由於多山的地理環境,僅在沿海有狹窄平原,因此河流多短而急。雖然海地的自然條件並不差,但由於歷史上頻繁的動亂更迭,讓其淪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貧富差距極大,很多居民住在用紙板、鐵皮搭建的棚屋裏,5%的人掌握着95%的財富。作為最早獨立的黑人共和國(1804年1月1日),因此海地又有黑人共和國之稱(也是世界歷史上唯一由奴隸起義建立的國家,美洲第二個獨立的國家)。
海地島在西班牙殖民者到來之前,為阿拉瓦克語系印第安人泰諾人(意為“優秀的人”men of the good)世代居住。泰諾人在當時的島上,估計有100萬左右,也是加勒比地區當時的主要民族之一。泰諾人信仰多神教,主要信仰神明為澤米神,一種形象不定的神。在殖民者到來前,泰諾人已經形成了五個早期部落國家,島上居民多以漁獵耕種為生。他們的生產方式,還停留在使用石斧、木鏟的時代(也就是説石器時代)。另外,島的西北部居住着少數西沃內人。今天波多黎各島上極少數印第安人,還具有泰諾人基因。
十五十六世紀隨着地理大發現的開啓(所謂的大航海時代的劃分,是咱們教科書中的劃定。),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歐洲各國都開始了航海探險活動(主要先是伊比利亞地區)。
哥倫布於1492年4月17日與西班牙王室簽訂了協議。協議中承認哥倫布為新發現領土總督,仲裁新發現領土上西班牙人的糾紛,並且有權把全部獲得物的十分之一歸為己有。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着給印度皇帝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包括聖瑪利亞”號、“平塔”號和“尼雅”號在內的三船遠洋船隻,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踏上尋找東方的道路。
1492年12月6日,兩艘遠洋船隻(平塔號在路上因風浪而掉隊)抵達今天的海地島。哥倫布為此島命名為“伊斯伯尼奧拉島”,意為“小西班牙”,宣佈此島為女王“所有”(典型的強盜邏輯)。然後他帶領一羣“烏合之眾”踏上陸地,“虔誠”的跪下“感謝”上帝。令他們失望的是,他們並沒發現遍地的黃金
1492年12月25日,由於旗艦“聖瑪麗亞”號因海風擱淺破碎,哥倫布不得不下令用船隻的木料(沒錯,鐵甲艦在十九世紀才出現)建立了島上第一個木堡――納維達德城堡(Navidad,即“聖誕節”之意)。留下39名“自願”留下的水手及大炮和物資,抓上十名印第安人俘虜,倉皇逃回西班牙。
1493年9月哥倫布再次出發,抵達海地島時,發現堡內無一人存活。原來,英勇的泰諾人酋長凱拉奧博率領民眾消滅了這羣殖民者。但哥倫布並不死心,他又在海地島北海岸建立了伊莎貝拉殖民地,也正式開啓了海地的殖民時代。
雖然哥倫布後來在窮困潦倒中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但1502年,海地島正式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島上包括泰諾人在內的原住民遭到殖民者的血腥屠殺,並淪為奴隸。由於天花的肆虐,到16世紀時,島上的泰諾人幾乎絕跡。做為最早被殖民的地方,歐洲人“親切的”稱呼海地為“美洲的母親”。
歐洲人的強盜邏輯,愛爾蘭著名小説家斯威夫特(他出生於都柏林,一生都在為愛爾蘭民族的利益而戰鬥,説他是英國人簡直是對他的一種污辱)的《格列佛遊記》中有這麼一段,足以總結:“一幫海盜被風暴吹到了方位不明的地方。最後爬到主桅上去的水手發現了陸地;他們登陸劫殺;發現了一個於人無害的民族;他們受到優待;他們為這個國家起了一個新國名,正式為國王佔領這個地方,樹了一塊爛木板或者石頭當作紀念碑,殺了二三十名土人,劫走了兩三名土人當作樣品,回國請求國王赦免他們。於是這就開闢了一塊天賜的領土。國王趕緊派船到那地方去;把土人趕盡殺絕;為了搜刮黃金折磨土人的國王下令准許進行一切不人道的、放蕩的行為,於是遍地染滿居民的鮮血。這一幫專做這種虔誠的冒險事業的可惡屠夫,也就是派去開導感化那些崇拜偶像的野蠻人的現代殖民者。”
這大概就是他們所謂的“文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