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斥7.1億建豪華學校,別拿“不能窮教育”當藉口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經典

鎮安縣鎮安中學建築羣。新華社 圖

氣派的仿古牌坊式大門,4層噴泉的“鯉魚跳龍門”水景,削掉真山建的假山瀑布羣……這是陝西商洛市摘帽不久的深度貧困縣鎮安縣新建的鎮安中學新址。該中學總投資高達7.1億元。

“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學校,理當是地方公共建設中最重視的地方之一。把學校建得堅固一些,漂亮一些,設施完備一些,讓孩子們學習和生活更舒適,誰都不會有異議。但是,學校建設也要按需而行、量力而行。

按需而建,就是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改善教育硬件,和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但鎮安中學呢?各種校園豪景中,僅一座校訓大理石碑的運費,就花了五六萬;豪擲200餘萬元造假山瀑布水景,併為此削平山體。設備齊全的4棟教師公寓樓,又因為入住率不高閒置……這些投入,除了讓校園看起來更“壕”、造成資源浪費,沒有哪一項直接與教學有關,與服務學生有關。

量力而行,就是學校的建設應與當地的財政相匹配。剛剛脱貧的鎮安縣財政並不寬裕,2019年,財政收入僅1.78億元。報告顯示,當地今年“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激增,收支矛盾更加尖鋭”。鎮安中學7.1億元的總投資,需要該縣連續12年、每年至少償還5000餘萬元貸款。如此盲目舉債,為本就吃力的地方財政再增重壓,讓當地發展背上沉重的包袱。 

當地一些幹部稱,高標準建學校體現了“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這怕是對“高標準建學校”有太深的誤解。如果“高標準”就是比誰更會花錢,看誰把學校蓋得比酒店、景區還豪華,這不僅是“用力過猛”,更是“用錯了方向”。最終只會糜費公共資金,敗壞教育的風氣,甚至可能對學生的教育成長起到反作用。

針對類似現象,2013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勤儉節約辦教育建設節約型校園的通知》,和2018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都一再強調堅持厲行勤儉節約辦教育,嚴禁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嚴禁超標準建設豪華學校。

這些規定,地方政府和建設中的學校不可能不知道,但諸如鎮安中學這樣的,還是陽奉陰違,可見一些地方形式主義之風和跑偏的政績觀,到了何種地步。

這些亂象不僅造成浪費、扭曲教育生態,另一危害是容易滋生瀆職和腐敗。鎮安中學“副書記”“課管處主任”等的辦公室面積,按照相關規定已明顯超標,就是端倪。按理説,學校的建設,從立項到設計建造再到驗收評估,應當有鎮安當地相關部門的全程參與和監督,也應有上級部門的審批和把關。這麼多部門和環節,為何都置國家相關政策於不顧,對“豪華學校”大開綠燈?違規建設背後,是否有官員失職瀆職?7.1億元的鉅額投資,有沒有進行公開的招投標和規範的財務公開和審計?

貧困地區重視教育、發展教育固然值得肯定,但也要嚴防一些地方以發展教育為名,大興面子工程、政績工程。辦教育要捨得花錢,更要科學花錢,合理花錢,杜絕奢靡浪費,擠掉瀆職腐敗的泡沫,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