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5365字 / 閲讀需11分鐘
王維的詩句“衞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是對李廣悲情人生的無盡嘆惋!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這是盧綸在《塞下曲》中描寫一名武將射虎的情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將軍深入山林,忽然風吹草動,似有虎嘯,隱約可見林木深處,果然有一隻斑斕猛虎,將軍搭箭引弓,一箭射出,不得其蹤,天亮之後,但見昨夜射出之箭,已深深嵌入石頭中。該詩三言兩語道出這位將軍箭法高超,臂力驚人。其實,詩的取材就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據載,漢代名將李廣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就有這樣一次富於戲劇性的經歷:“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王昌齡在《出塞》中也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其中“飛將”即指“飛將軍”李廣。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描寫了一個善射的武將名叫花榮,人稱“小李廣”花榮,可見李廣箭法高超,名聲遠揚。
李廣,隴西成紀人,西漢時期的有名戰將,其先祖李信為秦朝名將,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李氏家族世襲了“僕射”這一武官職位,世代相傳,男丁自幼練習騎馬射箭,陣法演練。李廣在“習武練兵”家風的薰陶下,武藝日漸精進。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以“將門子弟”的身份從軍抗擊匈奴。李廣身材高大,手臂修長,擅長騎射。因為武藝高強,勇猛頑強,置個人生死於不顧,斬殺匈奴首級眾多,被朝廷任命為漢中郎。李廣曾隨從皇帝出行,衝鋒陷陣義無反顧,抵禦敵寇捨生忘死;搏鬥猛獸從未閃失,深受漢文帝賞識和器重,有一次文帝嘆道:“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户侯豈足道哉!”意思是説:“很可惜呀,你沒遇到合適的時機,假如讓你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户侯不在話下!
李廣畫像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任隴西都尉,後又改任騎郎將。漢景帝三年,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吳王劉濞實力最強,發號施令,並向各諸侯國講明唇亡齒寒的道理,遂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七國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叛亂。“七國之亂”之際,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奉命出征,反擊叛軍。在昌邑城下,李廣身先士卒,率先登城,奪取叛軍軍旗,立了頭等大功,從此名聲顯赫。當時梁王也想稱帝,李廣錯誤地判斷了當時形勢,接受了梁王授給他的將軍印,還師之後,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後被調為上谷太守,駐守邊疆,防禦匈奴進攻。典屬國公孫昆對漢景帝説:“李廣才氣,天下無雙,屢次與敵虜肉搏。”後又調他為上郡太守,轉任邊郡太守,曾為陵西、雁門、代郡、雲中太守。李廣曾任七郡太守,皆駐守邊防一線,打仗不按常規,行動敏捷,飄忽不定,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因奮力作戰出名,匈奴聞之色變,不敢越雷池半步。
李廣在駐守上郡期間,匈奴有進攻的跡象,漢景帝一親近宦官帶了幾十名騎兵去打獵,忽然前方出現三個匈奴人,雙方交戰,匈奴連發數箭,傷了宦官,幾十名騎兵也被射傷射殺。宦官死裏逃生跑回營地向李廣稟報。李廣熟悉邊情,斷言説:“這一定是射鵰之人。”親自帶領百名精騎兵急追匈奴。結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鵰之人。待捆綁好俘虜上馬返回營地時,忽然發現匈奴有數千騎兵尾隨而來。匈奴騎兵見李廣只有百餘名騎兵,準備圍殲。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交戰,凶多吉少。此時的李廣胸有成竹,毫不驚慌,對部眾説:“我們孤軍出征,遠離大本營,兵員又少,如果此時撤退,匈奴一定會追趕射殺我們,必敗無疑。現在我們要沉着冷靜,匈奴以為我們是誘敵的先兵,必然不敢襲擊我們。”《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記錄了這次實戰情景:“猿臂善射,實負其能。解鞍卻敵,圓陣摧鋒。”李廣命令部隊朝着匈奴騎兵前進,當行進到距離匈奴陣地二里許時停了下來,又下令大家都下馬解鞍,把馬放開,隨便躺卧,就地休息。部眾不理解説:“敵眾我寡,又距離敵人很近,如果匈奴發起攻擊,如何是好?李廣説:“敵人以為我們逃跑,現在向他們走來,又解鞍下馬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敵人更加堅持地認為我們是來誘敵的。”果然匈奴騎兵沒敢襲擊。天黑之後,匈奴也始終不敢出擊。兩軍對峙多個時辰。直至夜半時分,匈奴深感恐懼,以為漢軍伏兵就埋伏在附近,隨時準備襲擊他們,遂趕緊撤走。此記載可以看出李廣戍邊時,不但勇猛,而且很有謀略,治軍簡便易行,士卒安逸快樂,士兵大多願跟隨李廣,也心甘情願為他拼命。
《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謂之:“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葉適言:“李廣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論之,固非矣。”李廣行軍打仗不講究章法,隨便任意,無嚴格隊列要求,不講究旗幟陣勢,宿營時不嚴格要求地點、程序,哪裏有水草,就在哪裏駐紮軍隊,三三兩兩,及其分散,晚上也不打更,但卻遠遠地佈置了哨兵,以防敵人偷襲,他簡化各種繁文縟節,飲食起居,皆針對匈奴騎兵來去迅速,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所率領的騎兵一聽號令,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能快速收攏,隨時出征,所以不曾遭到過險情。李廣認為打仗要隨機應變,不要過多拘泥於隊伍編制、行軍隊列、作戰陣法。如果飲食起居過於繁瑣格式化,對軍隊駐營陣勢要求嚴格,夜裏要打更,還要處理軍務、考核軍吏、回覆往來公文,有時通宵達旦,軍隊得不到休息,這樣反而會影響戰績。李廣性孤、寡言,不與人多説話,行軍休息就在地上畫作戰陣圖,與軍士以射箭作遊戲,每每作戰箭不虛發,只有待敵抵進才射擊,敵人往往應弦倒地,匈奴皆畏“飛將軍”的勇猛與謀略。
《飛將軍李廣》- 李廣殺敵
水天宏繪,1959年作品
漢景帝后元三年,景帝駕崩,漢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認為李廣是名將,漢武帝將李廣從郡太守調任未央宮禁衞軍長官。漢武帝元光二年,武帝聽從王恢之言,在馬邑伏重兵意圖圍殲匈奴主力,但因單于生疑退兵而作罷,馬邑之戰功虧一簣,徒勞無功,時李廣為驍騎將軍。公元前129年,李廣從雁門出擊匈奴,李廣寡不敵眾,匈奴單于深知其足智多謀,驍勇善戰,下令活捉李廣為己所用。李廣被俘,匈奴軍士將他放置在兩匹馬中間搭成的網上,李廣假寐,突然跳上匈奴騎兵座騎,驅馬向南跑了數十里,數百名匈奴騎兵尾追而來,李廣用奪來的弓箭射殺追兵,終於回到漢軍營地。可是朝廷認為李廣戰敗,又當過俘虜,貶其為庶人。
李廣後來又被朝廷啓用,擔任郎中令。漢元朔六年,又調任為將軍,跟隨大將軍衞青從定襄郡出擊匈奴。三年之後,李廣率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發,博望侯張騫率一萬騎兵和李廣同行,兩隊人馬分頭並進。深入匈奴地域之後,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李廣,在十比一的兵力對比之下,李廣毫不畏懼,派遣兒子李敢快馬加鞭衝擊敵陣。李敢直穿匈奴騎兵包圍圈,越左右兩翼而回。面對匈奴的猛攻,李廣命軍士布成圓形陣勢,匈奴兵鋒所指,箭如雨下,漢軍死傷過半,漢軍兵力疲憊,箭也即將用完。李廣命士兵遠遠拉弓,不要放箭,待敵抵進再射擊,李廣親自用大黃弩弓射殺敵將多人,匈奴畏懼不敢近前。面對強敵,李廣氣定神閒,振奮了軍隊士氣,天色漸暗,夜無戰事。次日仍奮力戰鬥,後張騫率軍趕到,匈奴方才退去。此戰,李廣士卒死傷慘重,功罪相當,沒有封賞。
《飛將軍李廣》
水天宏繪,1959年作品
漢武帝元狩四年,派遣衞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由定襄、代郡出擊,橫跨大漠,遠征匈奴本部,是為“漠北之戰”,此時,李廣已經年邁,幾次請求隨行參戰,未被武帝應允,後經不起李廣一再請求,同意他出任前將軍。漢軍出塞後,衞青捉到匈奴俘虜,知曉單于駐地,自帶精兵追逐單于,而命令李廣和右將軍隊伍合併,從東路出擊。東路迂迴繞遠,且缺乏水草,勢必難以成功。李廣請求説:“我乃前將軍,大將軍卻命令我從東路繞道出兵,況且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熟知軍情,今日難得與匈奴對陣,我願做前鋒,先與單于決戰。”衞青曾暗中受到漢武帝點撥,認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讓他與單于對陣。李廣悲憤地領兵與趙食其合兵從東路出發,不料迷路,沒有按預定計劃到達指定地域,李廣失去了最後一次封侯機會。李廣將罪責全部承擔,仰天長嘆:“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李廣認為,他為國家戎馬一生,六十多歲了,不能再忍受刀筆吏對他的污衊,隨後引刀自刎,死的甚是悲壯。將士為之痛哭,百姓聽聞嘆息。《漢書•李廣蘇建傳》曰:“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流涕,彼其中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將,道家所忌,自廣至陵,遂亡其宗,哀哉!”李廣戍守邊關,歷任七郡太守,前後四十多年,朝廷賞賜均分給部下,飲食與士兵無異。家中沒有多餘財物,也未曾購置田園美宅。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稱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勇於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鄉之,其李將軍之謂也!”
李廣墓位於天水市城南石馬坪,建於何時已難考究,應為衣冠冢墓,門額題“飛將佳城”。墓前立有清乾隆已未年間重建的“漢將軍李廣墓”以及後來蔣介石題“漢將軍李廣之墓”兩塊石碑。
門額題字“飛將佳城” @三輔客微博
“漢將軍李廣之墓”石碑 蔣介石題 @三輔客微博
李廣死時,長子、次子已經過世,僅留下幼子李敢。李敢為霍去病部將,因功被封為關內侯,聽聞父親死訊,認為是衞青任意調離李廣所致,為此打傷衞青。衞青隱藏此情,衞青外甥霍去病得知後,在甘泉宮狩獵時射殺了李敢。李廣孫子李陵,愛士卒,為猛將,但是也因時運不濟,戰敗投降了匈奴,招致夷三族的命運,甚至司馬遷也因為李陵事件而遭受莫大的屈辱。到了唐代,皇帝李淵、李世民追李廣為先祖。唐朝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廣,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李廣亦位列其中。
《史記•李將軍列傳》文末曰:“猿臂善射,實負其能。解鞍卻敵,圓陣摧鋒。邊郡屢守,大軍再從。失道見斥,數奇不封。惜哉名將,天下無雙!”李廣英勇善戰,與匈奴作戰七十餘次,立下赫赫戰功。歷經漢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對大漢王朝可謂是忠心耿耿,李廣難封,悲壯自殺,抱憾千秋。千百年來,人們為“飛將軍”李廣不得志而憤憤不平,高適在《燕歌行並序》中寫道:“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呂蒙正言:“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
那麼,為什麼李廣難以封侯呢?讓我們看幾個事例。“七國之亂”時,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定吳楚聯軍,立下戰功。梁王劉武想做皇帝,看上李廣之才,希望李廣能日後支持他,私授李廣將軍印,李廣自以為立下戰功,錯誤地站在了梁王一邊,竟然接受了封賞,認為梁王授其將軍印合情合理,回京還炫耀一番,此舉觸怒皇帝,未受到獎賞,從此在漢三帝心中,埋下李廣不忠的陰影。老子曰:“自視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由此可見,李廣不識時務,分不清利害,此其一也。
當年李廣被貶,遊獵回霸陵亭太晚,城門已關。隨從言:“此為前任李將軍”,霸陵亭尉藉助酒性呵斥道:“今將軍不得夜行,何況前將軍乎!”李廣氣而無可奈何,只能夜宿城外。不多久,匈奴入侵遼西,殺太守,皇帝任命李廣為右北平太守。李廣請求霸陵尉與他一起赴任,後而斬之。由此可見,李廣公報私仇,氣量狹小,此其二也。
李廣任隴西太守期間羌人發動叛亂,平叛後誘殺八百降卒,損害了大漢王朝的仁義形象,由此可見,李廣手段殘忍,背信棄義。李廣在參與衞青大將軍的漠北之決戰時,衞青讓其從側路襲擊,但李廣急於封侯,請戰想當先鋒,渴望最後一博取得戰績。但時運不好,中途迷路,沒有完成任務,氣急自刎而死,失去最後封侯的機會。李廣崇拜個人英雄主義,不能顧全大局,氣量狹窄,血性男兒,留下千古遺憾。
《飛將軍李廣》- 李廣自刎
水天宏繪,1959年作品
王維詩句“衞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是對李廣悲情人生的無盡嘆惋!
▼
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