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小學教育估計大家早有耳聞,跟中國相比,同一個年級,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考試能力明顯比美國學生好。
“美國高考”SAT考試數學部分,跟國內初中畢業難度差不多!讓剛開始去美國讀書的孩子覺得:美國理科學習好簡單!
這樣的美國基礎教育,怎麼到了大學就變厲害了,又是常青藤又是全球精英的,這是怎麼回事?
斯坦福大學的博士曾經做過一個對比研究:
發現23名隨機調查的美國小學教師,沒人做得出雞兔同籠的題目,而56名中國小學教師,全部都做對。
另外,對於“除以二分之一”的數學概念,沒有任何一個參與研究的美國小學教師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所有的中國小學教師都正確答對。
於是,很多中國人百思不得其解:美國的中小學教育,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這些孩子上了大學怎麼一躍成為精英了?美國基本壟斷每年的諾貝爾獎......
美國人相信“不落後於終點”
中國人相信“不落後與起點”
美國人講究快樂教育,學生的小學和初中教育,課後不是埋頭抓緊寫作業,或者着急補課,而是在課後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踢足球,打籃球……
中國家長拼命拔苗助長,生怕落在“起跑線”,填鴨式地教了很多學生接受不了的東西,不管學生是否能夠吸收、消化。
美國與中國教育的差距,在高中逐漸拉開。
學制時間上有差異
大部分美國高中階段是9-12年級,有四年的時間學習。中國的高中階段其實只有兩年,第三年要準備高考,基本就沒多少時間學新知識。
課程枯燥VS課程多樣
美國高中是學分制的,因此可以開出比中國的高中多得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普通一個美國高中,都能開出上百門的課程,跟一所小型大學差不多,這點中國大部分高中都無法相比。
高中除了學歷還要考專證
美國的高中,因為要開大學的課程,對教師的要求就要很高。美國的高中教師很多都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也不少。
美國的教師執照課程跟中國不一樣。中國讀師範畢業,四年本科,能考到教師證書就能當老師。
但是,美國人要當教師,無論擁有何種學位,一律要讀兩年的教師執照課程。要考進去讀,讀完還得考出來。
同時,因為美國的大學嚴出,因此,美國的正規大學出來的博士碩士的水平都很高。
公共資源配置高
美國的高中可以開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或者二年級公共課程度的科目,中國的高中基本不會開設大學程度的課。
因為美國的高中可以開出很多高程度的課程,而且很多是得到資金雄厚的科研機構、政府機構或者商業機構支持的,因此,美國高中的配置跟設備,很可能是連中國的一些大學都望塵莫及的。
比如一些美國高中的生物技術課的設備,學生們可以檢測市場上有哪些食物是用轉基因生物做原料的,這些實驗,會得到學校和教授的大力支持。這樣的實驗,在中國的大部分高中是很難實現的。
重視學生課外實踐
另外,美國的大學、科研機構、醫院、政府機構、商業機構,都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協調高中生的課外社會實踐和科研活動。
因此,美國的高中生可以到大學上課,拿大學的學分;可以到科研機構,跟科學家一起做研究;可以到各級政府機構去當官員的助理、議員的秘書、民選官員的競選團隊義工;在教育董事會,州或者縣市的教育局的決策機構裏面,也有學生委員,可以參與公立教育的最高決策。
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美國的高中生們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興趣點以及將來努力的方向。
大學“寬進嚴出”並不放鬆
耶魯大學前任校長理查德·萊文曾説:“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大學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育具有健全的道德和審美修養,又對人生、世界及大自然有反思和好奇的知識精英。教育的初期應是培養學生對於探索和發現世界的好奇心和行動力,鼓勵社交,理解責任感的意義。
美國教育的核心則是通識,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併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自我教育”可以讓美國孩子比同齡人更成熟,更瞭解什麼是自己想要的,國內應該有很多同學都會有這種感受,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興趣在哪裏,沒什麼熱愛,只是為了工作、收入等去焦慮。
而那種“自我教育”會讓孩子一生都在學習而不厭倦,導致了美國中小學的看似簡單的快樂教育,卻最終造就了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
當然國內在教育上也有很大力度支持,畢竟每個國家國情不一樣,在全球一體化影響下,我們知己知彼,瞭解自己也瞭解國外體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自己規劃更有利的人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