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知否》原著的靜安皇后,我不免一聲嘆息。電視劇裏面沒有她這個人,在原著中,她也只是活在所有人的回憶裏。
可是,我想寫一寫她,不為別的,只為她身上有我們女人幻想中的一切美好。
37歲離世,顧廷燁對她的評價是:“真正驚才絕豔,可惜紅顏薄命。”
可我認為,顧廷燁的這句話,並不能形容她萬分之一。可惜,我也實在是找不出一個適合她的形容詞。
01
原著裏只有明蘭知道她是穿越過來的,而她對靜安皇后是這樣評價的:
幸福,大多是平凡,甚至不起眼的。而悲劇,往往才是壯麗輝煌的。
明蘭也可以走靜安皇后的那條路,可是她沒有。可見,明蘭並不是特別認可靜安皇后的一生。但是在那個時代的人看來,她卻是傳奇一樣的存在。
所以出身侯府的盛老太太卻這樣描述她的一生:
“她出身顯赫,生就美貌,又自小聰穎,三歲能詩,五歲能畫,一手詩詞驚採絕豔,十五歲選作皇子正妃,後武皇帝登基,她被冊立為皇后。”
這樣的開掛的人生是不是我們每個女人的幻想?可是我不免想問自己,她幸福快樂嗎?
我想穿越過來的靜安皇后一開始和明蘭一樣,對自己的身份是難以接受的。她想不通為什麼自己會穿越來這裏?我來這裏是幹什麼的?
隨着時間的推移,她接受了這個古代人的身份。所以她努力在這個時代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她確實做得很好,活得很漂亮,然而所有人都記住她的時候,卻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02
她被入選皇宮,成了皇后。在這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命運從來沒有給她選擇的機會。從她嫁入皇宮的那一刻開始,她就成了籠中的金絲雀。
也許在古代人人羨慕,可是對有現代靈魂的她,這其實就是在坐牢!
她不僅要伺候高高在上的皇帝,還要面對後宮勾心鬥角的算計,其實這些對於擁有現代思維的她來説根本不是難事。
可是她不願!
在現代,她本可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找一個相愛的人結婚生子。如果她喜歡,還可以與愛人一起吃苦創業,一起享受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悦。一起環遊世界,相伴到老。
可她偏偏在這深宮中,要和許多女人共享一份不完整的愛,而且這份愛還極不平等。她的愛可以被皇帝隨意踐踏分割,卻不允許自己對他有絲毫不滿和不敬。
所以她乾脆選擇不愛。“太宗爺寵她,她高興,太宗爺不寵她,她也高興”。
她以為不愛,所以便不會受傷害。可是她錯了。
皇帝開始寵幸別的女人,他以為這樣便可以引起靜安皇后的注意,可惜卻讓那些別有用心的嬪妃鑽了空子——她們讓靜安皇后失去了兩個皇子,一個公主。
在經歷了這一切痛苦和委屈之後,她終於看清了命運給她開的這個玩笑,對這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有了新的感悟,她對那時還是自己侍女的孔嬤嬤説:
“女人這一輩子順心意的事太少了,出身嫁人又全不由己,當需給自己找些樂子,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孔嬤嬤還用靜安皇后對她説的一番話來勸導盛老太太: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做女人的一輩子不容易,但凡能做的都做了,後頭如何就看老天爺的意思了......”
所以靜安皇后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宮門緊閉,對宮裏宮外,甚至皇帝不聞不問,專心研製製作玻璃的工藝。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便是她那時的心境吧!
03
皇帝愛靜安皇后嗎?當然是愛的,可是他的愛和齊衡愛明蘭一樣,是單相思。
原著裏靜安皇后離世之後,皇帝暴怒,一連殺了九個太醫確定皇后是中毒而亡。
我甚至覺得靜安皇后,她知道自己中了毒。不管是自己孩子的被害,還是自己的毒,她並不想去追究。
就像盛老太太説的:“她也極少責問後宮嬪妃,只把賬算在先帝爺頭上。她的品格像山崖上的雪蓮一樣高潔無暇。她不是輕信,而是待人真誠,她不是不懂機巧,而是不屑。”
在這世間,她的孩子不在了,她已經沒有了在乎的人,沒有了牽掛,她放棄了這個令她心灰意冷的世界。
當皇帝查明一切後,他對靜安皇后的愛和對自己的悔恨達到了極致,所以接下來就是一場血雨腥風,從後宮到整個朝堂。
“鳳儀宮裏,武皇帝在屍體旁坐了一天一夜,不過短短几日,原本豪邁英武的武皇帝驟然變得暴怒多疑,至此之後,他心性大變,誰都不信,不但徹查宮廷,杖斃宮人宮妃近千餘人,還掀起幾起大案,將無數官吏投入大獄拷問。
皇貴妃賜死,族誅;淑妃、麗妃勒令自裁,父兄賜死,族人貶為庶民;莊妃打入慎刑司,嚴刑拷打後處死,然後也是族誅……”
這樣帶着悔恨的愛殘酷而又無情,如果靜安皇后在世,這一定不是她想要的。
某日深夜,皇帝忽夢醒,徹夜縱馬去孝陵,跑到靜安皇后的棺槨旁痛哭一場,絮絮叨叨説些胡言亂語,然後清晨再縱馬回來上朝;自此之後,就養成了習慣。
而不久後,皇帝也跟着靜安皇后去了,這或許是他最期待也最圓滿的結局。
生前,他最愛自己的皇權;死後,靜安皇后終於成了他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