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一個人的名字,它是我們每個人身上最重要的標籤。然而,在上古時期的姓氏可不是一回事,姓是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當時是母系社會,很多姓都有女字旁,比如大家熟悉的姬、姜、贏、姒等。
母系社會中,往往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秦漢之際,姓氏逐漸統一。史書記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某種程度上來説,姓氏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因此父母給孩子取名非常慎重。可並不是所有姓氏都很好起名字,為此還出現了尷尬的一幕。2015年網絡上出現了一則新聞,一對年輕夫妻準備給未出生的孩子取名時,吵得不可開交,甚至鬧上了法庭要離婚。
妻子認為丈夫的姓“操”,實在比較難聽,堅持要讓寶寶隨自己姓。丈夫自然不答應,爺爺奶奶也不答應。那麼,操姓背後有何不為人知的故事呢?在《百家姓》裏的眾多姓氏中,操姓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據公開的資料,操姓在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河南、四川、貴州、廣西、台灣地區等地區都有分佈,並不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姓氏。有一點成為大家的共識,就是操姓是三國最著名的人物,差點成為皇帝的一代梟雄曹操。
話説曹魏末年,朝政被司馬氏牢牢掌控,司馬昭為篡奪大權,肆無忌憚地迫害曹操子孫。鹹熙三年(266年),司馬懿孫子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曹魏政權滅亡。司馬炎上台後,更加瘋狂迫害曹操子孫。
為了生存下去,曹操族子曹休舉家逃往鄱陽郡新義。曹休認為僅逃離洛陽還不行,必須隱姓埋名,家族這才有可能倖免於難,於是改姓“操”。曹休還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曹”和“操”之間決不能通婚,“蓋因曹、操原本為一家的緣故。”這種説法來自《譙國操氏族譜》,為唐朝初年編寫。譙國,即為曹操出生地,故址在今安徽亳州附近。
當然,除了操姓起源曹操這一説法外。還有一種説法,操姓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後代。持這種觀點的人有一個證據,就是明朝有一位名叫操節的官員,此人在臨終時一再囑託家人,“我操氏始祖乃周武王姬發之後代、昭考公第十三子振鐸之第二十七代子孫,因先祖在其時社會地位崇高,時孔子所出《漪蘭操》一書,他獨解奇妙,世人恭稱其為琴操家,後人始以操為氏。”
參考資料:《中國姓氏起源》、《百家姓》、《譙國操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