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一個自侓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好這三點

擁有一個自律的孩子,是多少家庭夢寐以求的事情。

我們希望,放學回到家,孩子就能主動去寫作業;

我們希望,電視不用斷電,孩子也不會主動去開;

我們希望,手機放在身邊,孩子也對它不會沉迷;

我們希望,每天不用陪讀,不用吼得自己和孩子都懷疑人生。

然而,自律的孩子並不是天生的,一個自律的孩子的養成,縱然有孩子自己的原因,而其背後的家庭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自律的孩子?

一、父母教育方法是否正確

很多時候我們給孩子們制定計劃、委派任務,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威脅、被強迫、被控制着做這些事情的,孩子們很可能就會用“非暴力不合作”的矇混戰術,來進行他們自己的消極抵抗。教育孩子,最忌諱的就是簡單粗暴。一定不能讓孩子感覺到家裏所有的“規”,都是為他一個人“定”的。

所以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可以多跟孩子溝通,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參與感和儀式感,引領着孩子入門。

二、父母教育應以鼓勵為主

有些孩子不願意脱離自己內心的舒適區,懼怕新環境和改變。

顧城有一首詩叫做《避免》,很好的詮釋了這個邏輯:

“你説 你不愛種花

因為害怕看見花一片片的凋落

所以 為了避免一切的結束

你拒絕了所有的開始”

孩子會擔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為了避免最後的失敗,所以孩子們選擇逃避。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最初一段時間都是最困難的。不能完全靠孩子的自律,還必須配合父母的幫忙。

以我朋友圈裏的那位媽媽為例,她跟孩子一起定的計劃是:每天寫一篇日記、每天背誦一首唐詩、每天閲讀1個小時。孩子語文底子本身不是太好,所以他不容易自律,並不是自己本身沒有決心,可能只是真的覺得難,大腦自然而然的對改變的一種反抗。比較可行的是循序漸進的來 ,稍微降低一下對孩子的要求。比如每天一篇日記孩子寫不出來,可以允許孩子每週有兩天時間坐在書桌前,寫任何自己想説的話。無論寫什麼,只要寫夠10分鐘就可以。

這個階段只要孩子先邁出了雙腳,有了進步和改變,就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就值得鼓勵。

三、父母保證學習氛圍是否安靜

自律的要素之一就是專注力,一個孩子如果做事情經常被打斷,他就很容易被各種事情所吸引,到最後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好

如果學習環境過於嘈雜、書桌書房擺放物品過於花哨、一次性給孩子的任務過多,經常被各種事情打斷,都可能造成孩子專注力的降低,自律也就更無從談起了。在這個部分,主要是靠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環境做出一個整體的安排,儘量讓孩子的計劃在執行的時候,可以安靜的不被打擾的進行。

養育一個自律的孩子,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去克服。

而孩子一旦成為一個自律的孩子,父母就會發現,以前困擾自己和孩子的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比如不吼不見效的陪寫作業、搖搖欲墜的親子感情、被佔用的大把的時間……

不要怕麻煩,培養孩子的自律,對孩子來説是一生的財富,對父母來説,也是解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3 字。

轉載請註明: 培養一個自侓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好這三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