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最近,主播李佳琦成功入選上海特殊人才引進落户名單,妥妥的“轉正”標誌。同樣轉正的,還有“直播銷售員”工種。
6日,人社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一批新職業,包括:“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城市管理網格員”“互聯網營銷師”“信息安全測試員”“區塊鏈應用操作員”“在線學習服務師”“社羣健康助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增材製造設備操作員”等9個新職業。這是我國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頒佈以來發布的第三批新職業。
新職業提高就業吸納能力,對於山東的求職者和企業而言,如何迎接這場新動能大潮?
多樣化就業
“我是‘985高校’的新聞專業畢業,有不少同學進了報社、電視台和出版社,但是我堅持自己的想法,進入了直播行業。”7日,在濟南新方向MCN機構中,已經從業兩年的直播總監陸凱給經濟導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從業經歷,“2018年畢業,正好趕上直播剛起步,先跟着公司做了一段時間短視頻,接着就轉到了直播上,如今不僅能夠自己帶貨,還負責帶新人,成為了公司直播部的總監。”
面對如今風口正旺的直播行業,陸凱透露,自己的薪資水平甚至超過了不少學哥學姐,已經貸款買了車。
BOSS直聘於4月8號發佈了《2020應屆生春招趨勢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新興行業應屆生崗位明顯增加,新興行業對於應屆生在工作經驗等方面的要求相比傳統行業更加“友好”。
“我們的業務每天都在增加,目前簽約的主播已經有百餘位,隨着帶貨商家的不斷拓展,主播、銷售、招商團隊的需求缺口非常大。”連日來,山東樂之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錢進,在朋友圈連續打出了“緊急招聘”的廣告。錢進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們目前對主播開出的條件非常“豐厚”,只要能夠按照公司的時間要求每日進行直播,公司在流量方面會給到最大扶持。
陸凱表示,今年疫情面臨“最難就業季”,在激烈的競爭下,新職業、新風口確實給了畢業生更多的選擇機會。
遭遇“成長煩惱”
新事物有生機勃勃的一面,也有“煩惱”的一面,“新就業形態”也不例外。
“我做電競主播有1年多了,租房時房東問我職業是什麼,我説是主播,她感覺我是‘不務正業’,怕我逃房租,甚至要求預留兩個月的房租作為保證金。”對於自己的遭遇,濟南的電競主播孫珂顯得有些無奈。
他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自己從每天晚上8點開始直播,天天要到深夜12點下直播,時間長了身體確實有些吃不消,但因為所屬的公司與自己所簽署的是合作協議,並非勞動僱傭關係,因此與企業之間的勞動關係就非常模糊。
“比如社保繳納的問題,我專門諮詢過所屬的MCN機構,公司表示可以幫助我們代繳社保,但費用需要個人承擔,算下來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孫珂表示,自己的社保一直拖到現在也沒有固定繳納,只能購買高額的商業保險。
“新就業形態”還打破了舊有行業和秩序下的利益關係和管理規範。易聯信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HR總監季珊珊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職業培訓體系中,對專業技術、技能的培訓存在實操性不強、知識體系更新不及時等問題,求職者想“轉換賽道”進入新職業,頗為不易。“尤其是針對應屆畢業生,如何讓他們迅速適應高速發展的新形勢,需要管理者以新的觀念擁抱新就業形態。”
“內部孵化”助轉型
“以工業行業工種為例,專業化與精細化帶來了崗位細分,比如傳統的鉗工,現在就有工具鉗工、機修鉗工、裝配鉗工等不同側重。 如果捨棄做了幾十年的老員工,高薪‘挖’新人,對於企業來講不現實。”7日,濟南費爾佳智能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牛虎給經濟導報記者講了講他們的轉型經驗。他表示,面對新職業,企業可試着“降降標準”,把“老”員工培訓成“新”能人。
“為了保證製造質量,我們從德國引進了重型機械,需要招聘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系統運維員等,但濟南相關的工種很少,能夠立即到崗的應用型人才更是嚴重供不應求。索性我們派出了兩位老工程師帶隊,帶着兩個小組外出學習,請相關專家來培訓。公司把成本投入到員工培訓上,目前可以實際適應相關工種的員工在30位以上。”牛虎表示,這樣“內部孵化”的形式不僅降低人力成本,從長遠看還擴大了企業在行業的競爭能力,員工的主動性更高了。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表示,新職業的開發和論證推動,對就業、創業也有帶動作用。比如有一些職業屬於勞動密集型,可以通過及時轉化職業崗位,讓一些現存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人員等實現就業。
“對管理部門來説,要珍視產能過剩行業員工的價值,通過培訓,在原有知識技能基礎上提升其能力,向新行業、新模式輸送,避免這些人中途轉行、從頭再來,造成國內人力資源浪費。”季珊珊建議,對於求職者個人而言,也要有“跨界”成長意識,比如,在高級技術工人稀缺的今天,應屆畢業生可以嘗試投身技術行業,參加一定的技能培訓,以新觀念擁抱新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