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包拯頭上真的有月亮嗎 包拯家訓是什麼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揭秘包拯頭上真的有月亮嗎

我們都知道,影視屏幕中的包拯不僅臉黑得像碳,額頭上還有一個月亮。這樣經典的包青天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真實的包拯頭上真的有月亮嗎?答案是否定的。包拯頭上有月亮的説話只存在與小説或傳説裏,這要從包拯出生時説起。包拯剛出生時,臉就像鍋底一樣黑,父母嫌棄其醜陋,便把他遺棄在路邊。大嫂看其可憐,便把他抱回家撫養長大。所以包拯一直喊他的嫂子為“嫂娘”。

包拯劇照

包拯長大以後,嫂娘把他的真實身份告訴家裏人,所以包拯的父母才重新認他。包拯的大哥大嫂對他特別好,但是二哥二嫂卻相反。他們想要把包拯害死,原因是他們怕包拯與他爭奪財產。有一天,小包拯在外面玩耍,二嫂看到他獨自一人便把他叫住。那時候的包拯並不知道二嫂要害他,於是屁顛屁顛的跑過去。二嫂對他説那裏有一枯井,説自己很珍貴的簪子掉進去了,讓包拯幫忙去撿。可是井那麼深,包拯怎麼進去呢?二嫂説用繩子系在包拯的腰間下去。於是包拯就在井底摸呀摸,摸了半天也沒有。他就拽繩子,讓二嫂拉他上去,誰知用力過猛,把繩子拽了下來,還摔了一跤。包拯急得大哭,一起來,頭就磕到了東西,他就捂着疼痛的頭往前爬,一直爬,直到發現前面有亮光。原來這口井一直通到村邊小溪口。於是包拯得救了。

後來包拯頭上的傷口痊癒了,但是留下了一個小月牙。因為包拯皮膚黝黑,那個月牙顯得更明顯了,就像月亮一樣,由此才有了包拯頭上的月亮之説。

包拯家訓是什麼

包拯一生清廉,他嚴於律己,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他希望自己能為百姓幫忙,為百姓做實事。包拯對自己的家人,後代要求也很嚴格,這篇家訓向我們揭示了包拯的廉潔品質。

包拯家訓

包拯在家訓中告誡自己的後人,我的後代啊,我希望你們做到我説的話,你們要是不選擇從官那我管不着,要是你們有人在當官的時候因為貪污,或者因為失信於百姓遭到撤職的,在告老還鄉的時候,都不能選擇這裏。

應為我包家的土地上容不下你們這樣的不忠誠之人,你們死後,也請麻煩你們自身自滅,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子孫把你們葬在祖墳上。要是有不聽從我的話的人,那麼請你自動和我撇清關係,因為我們的緣分已盡。

家訓的原文一共三十七個字,在之後包拯又補了一些,希望我的兒子包珙把這段話刻在石碑上,然後立在我們家屋子東面的牆壁上,我要讓我的後代全都看到我説的,我希望他們能像我一樣,做百姓的好幫手,而不是隻貪圖自己享樂,要始終記住,當官的只有把百姓服侍的很好,才是最值得驕傲的。

從家訓中我們可以看出包拯態度的堅定,從他對後代的期望中,我們知道,他想要將這股廉政之風一直持續下去,並做到影響深遠,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喚醒那些沉睡在自身享樂官員,讓他們回憶起自己最出選擇走上做官這條路的目的,回憶起他們當時純淨的心靈。

五鼠鬧東京包拯資料簡介

相信很多觀眾對《五鼠鬧東京》這部劇的期待度很高,這也是情理之中。這部劇整體的劇情應該是非常緊張刺激的,劇中有不少特別出彩的武打場面,部分情節的文戲裏也是充滿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讓人不禁大呼過癮。當然,雖然是武俠劇,但它適時插入的輕鬆搞笑的部分插曲也能恰如其分的調節觀眾的情緒,讓人沉迷此劇無法自拔。

包拯劇照

當然,除了每部劇中高顏值的男女主演,五鼠鬧東京包拯也是此劇的一大看點。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對於表現包拯這個人物,都保持着一致的默契。他註定就是一個清官,鐵面無私。黑黑的臉,額頭上的月牙印記都能將包拯這個人闡釋的活靈活現。但幸運的是,包拯的服飾沒有被同化。五鼠鬧東京包拯此時應該是人到中年了,劇中將他的官服表現為黑色,不同於白色展現的活力,黑色將包拯這個人身上的沉穩和公正之氣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説《五鼠鬧東京》中包拯的服飾是一個處理的很好的細節。

《五鼠鬧東京》包拯的飾演者是知名演員梁冠華。梁冠華是天津人,他出生於一個醫學世家。在1981年,他成功考入了北京人藝,畢業後就留在了人藝,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其實梁冠華最初接觸的領域是話劇,在98年才開始參演電視劇。但話劇的好底子給電視劇的演繹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由此,他陸陸續續參演了眾多影視作品,成為了眾人尊敬的老戲骨。


包公的鍘刀歇後語是什麼

包公的鍘刀不認人這句歇後語説的就是包青天的鐵面無私,在斷案上,剛正不阿,在中國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開封府包拯最高的刑具就是這三口鍘刀。

包公的鍘刀

傳説當年宋仁宗親自給包拯的權力,見到這三口鍘刀就是見到了當今聖上,而且這三口鍘刀可以先斬後奏,當時朝中大臣沒有不怕這鍘刀的,這三把鍘刀分別可以斬殺不同身份的人。

龍頭鍘,可以鍘皇親國戚,就算太子也不在話下;虎頭鍘則是為朝中的貪官污吏準備的,對那些危害國家安全的奸賊臣子,這是等待他們的下場;狗頭鍘則可以處置一些地方官員,無賴。

這三口銅鍘是在清朝的《三俠五義》中流傳開來的,之後被運用到各種戲劇當中,加了不少的修飾和美化,但凡有包拯出現的藝術作品中,鍘刀的描述都是一大亮點,包青天的故事被不斷改編,樣式也越來越多,但是隻有這鍘刀是數百年來不曾變化的,詩中扮演包拯剛正威嚴形象的象徵物。

在諸多元雜劇中都有包拯用鍘刀處理犯人的場景,但是在元朝其實是沒有鍘刀這種刑具的,甚至沒有腰斬這種死刑,可能是元朝的統治者橫行不法,私自用鍘刀用刑,所以在當時社會留下了這樣的影響。

到了清代,在《三俠五義》的説明解釋後,人間更相信包拯和三口鍘刀的;聯繫密切,文學作品對文化的傳播,人們價值觀的改變,甚至是後期一系列文化風氣的傳承都有極大的影響。

白志迪版包公怎麼樣

86年的白志迪版的電視劇《包公》應該是很多70後的最愛了,也是許多觀眾眼中拍的最好的一部包公系列的劇集。這部劇的劇情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突出,雖然略顯樸素,但是演員表演出色,台詞更是印象深刻,非常貼近人物時期的時代背景。

白志迪版的包公

尤其讓人們回味的是,《包公》這部電視劇的配音陣容也是非常強大的,裏面有童自榮、尚華等老一輩的配音藝術家。並且,演員們的功底十分紮實,表演樸實純樸,沒有現在有些演員的做作、浮誇的風氣。

電視劇《包公》主要是從年輕時候的包公進京趕考,路上遇到了危險,得到了展昭的相救。在京城之後,偶然獲得了朝廷清官劉鈞的賞識,並且在京城中還結交了很多的朋友。包拯在金榜題名之後,被任命為偏遠地區定遠縣的縣令。在定遠縣,為老百姓伸冤,拯救蒙冤的老百姓,從而得到了“包青天”的稱號。出任端州的知州之時,上任的時候就立即給了當地貪官一個下馬威,並且怒斥了當地官場不正的不良風氣,使得當地的貪官污吏有所收斂。後來通過微服私訪,發現當地的官員趁着為朝廷提供硯台為理由,不顧及百姓的貧苦,將青年人士都徵集去採集硯石,只留下婦女兒童在家裏種地為生。這種行為導致百姓怨聲鼎沸,包拯非常痛恨那些為官不仁的官員,最終因為這個得罪了太師張堯佐,被解除了職位奔赴京城去請罪。

包拯名言有哪些

包拯一生為官,但是他的為人清廉正直,剛正不阿,為百姓們打抱不平,不為任何利益所迷惑,還是能堅持自己的內心想法。在他當官的時候,雖然官位很高,但是他的生活起居卻跟普通人一樣,這也能説明他的質樸、純真的特點。

包拯畫像

包拯在端州當官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叫做《書端州郡齋壁》的詩,詩中的內容也正是他為官的寫照,也是他的名言。原詩的大致的主要內容説一下:清除自己的私心是辦事情的根本,講究正確的道德是立身的宗旨和計謀。優秀的樹幹最終能夠稱為好棟樑,精良的剛才是不會彎曲的。倉庫存滿糧食,這會使得偷吃公糧的鼠雀感到十分高興,沒有了雜草會使得常肯草的兔狐感覺到憂愁。牢牢記住先人們留下來的立身處世的教訓,絕不能讓後人想到我的時候感覺到羞愧。雖然這首詩在藝術上沒有什麼創新的地方,但是不論怎麼説,它在人們思想的方面還是有我們所學習的地方。

這首詩主要是包拯來表明自己志向的作品,很顯然,他也做到了自己所規定的要求。包拯在端州任職知州,端州出產有名的硯台,之前許多官吏權貴趁着進貢的期間來斂取硯台,雖然硯台的產量大,但是通過他們這麼一弄百姓的負擔加重了。因此等到包拯當了知州,就下令要求製造硯台的數量只要滿足進貢就好,而他在任職的期間沒有拿一方硯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98 字。

轉載請註明: 揭秘包拯頭上真的有月亮嗎 包拯家訓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