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教育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還會直接決定學習成績的好壞。
我國有一位高考狀元,從不上數學補習班,高考數學卻考滿分,英語也是如此,其中最大功勞者非他媽媽莫屬。
而該狀元的媽媽也很開心的給大家分享了4點教育觀,以便讓其他家長了解到她是如何培育學霸的。
這位狀元郎是廣西南寧人,名叫楊晨煜,其以730高分奪得2019屆廣西理科狀元,從而名揚中國。
傳説楊晨煜一家都是知識分子,父母早年也是學霸出身,都畢業於清華大學,但該説法被楊媽媽給否決了。
後來記者採訪楊晨煜的媽媽,其表示自己這個兒子,從童年開始就非常喜歡看紀錄片,而不是動漫,有一次媽媽問他為什麼不愛看動畫片,楊晨煜回答道:“那是幼稚的人才會看的東西,看多了會影響長大”。
自此楊媽媽就更加堅信自己這個兒子將來會有出息,果然楊晨煜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各科成績都比較好,而且還在高考中以最高分奪得廣西高考狀元,這些成就,楊媽媽表示多少都跟家庭教育有關係。
那麼楊媽媽到底是如何教導楊晨煜的呢?
“好習慣需要從小培養,要狠心監督”
楊媽媽如是説,孩子的成長其實跟爸爸媽媽有很大關係,但這些並不是指爸媽的工作、職位、級別、身份,而是跟培養孩子擁有一個好習慣有關係。
當小孩還沒有形成自主思考能力之際,當父母的就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引導兒女主動去思考問題,並且喜歡上學習。
這一點確實讓不少家長受到啓發,並且開始注重起來,另外楊媽媽還要求家長們不可以一邊玩着手機一邊又要求自己的兒女學習,這樣會適得其反,而在監督兒女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是艱苦的,只要堅持下來,當孩子形成自律性之後,那將來的路就會越走越順暢。
需要成學霸,不要變書呆子
説起楊晨煜的性格,其母親表示他是一個十分低調謙虛的孩子,平時學校給他頒發“三好學生”獎狀,楊晨煜都瞞着家人不好意思炫耀,為此楊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低調。
隨着年齡漸長,楊晨煜也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平時喜歡搞些小科研,練練毛筆字,看看紀錄片等,但不喜歡看動畫片,跟人接觸也很聊得來,不算是那種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
學校的老師對楊晨煜的印象很深刻,用了一句古話形容他“靜若處子,動若脱兔”。通過這句話,我們可看出楊晨煜是一個動靜處置的十分妥當的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至於呆板內心,又能把握學習時間。
這一點想必許多家長都深有體會,特別是到了兒女邁入高中階段,幾乎把重心全壓在學習上,把其他興趣跟特長都擱置了。然而這種做法,會導致孩子運動量減少,開心幸福度減低,而從整天面對學習,無形間又加重了壓力。
故此,可能就會出現一些逆反情況,比如孩子考試成績沒上升,反而後退了,而且整個人看上去也沒有以前那樣快樂了。
所以通過楊媽媽的經驗,我們發現想要培養真正的學霸,需要從個人興趣出發,衷心的從心底對知識形成喜歡,才有源源不斷的探索動力。
在這方面,楊媽媽做的比較好,她充分尊重兒子的選擇,支持他看紀錄片,還滿足他搞科研需要的“小經費”,這無意中就激發了楊晨煜物理、歷史、數學的喜歡,從而更加熱愛學習。為此楊晨煜還因為能力突出,而被招募進清華大學的人工智能學堂班。
保持平常心,做一個充滿愛的“後勤兵”
楊媽媽稱,自從楊晨煜從小的自律習慣養成之後,當家長的就應該懷着一顆平常心對待他,不會給予過大的壓力,也很少干涉孩子的學習,而平時多給他關愛,噓寒問暖,談心,支持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去做一些正確的事情,所以楊媽媽認為,當家長的應該化身一個“後勤兵”去給自己的兒女關愛跟支持。
當兒女經歷小學,邁入初中之後,其實學習的習慣基本成型,而性格也較為形成,這個時候想要管教孩子的難度就會增加,為此只有提前把基礎做好,那以後就是靠兒女的自律性跟個人動力了。
“學會喚醒兒女的內驅力”
楊媽媽稱,兒女的自律性,其實就是一種內驅力,需要家長去喚醒它。因為外驅力或許能令孩子爆發,但只有擁有內驅力才能讓孩子堅持學習。
所謂,內驅力是一種開朗積極、從內到外,自願驅使的動力,而家長就是喚醒孩子內驅力的主要人員。
以上四點,就是楊晨煜媽媽分享出來的教育觀點。
通過了解,我們發現這些經驗無疑都跟家庭有關係,所以給孩子創造一個温馨的家庭是必不可少的。
有的家長還表示,他們家為了培養“學霸”,一家人平時會經常在一起看書學習,交流經驗,有時候還舉行“家庭閲讀賽”。
這些無疑都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而楊晨煜之所以能成為廣西理科高考狀元,無疑跟媽媽的4點教育觀脱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