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的崛起——一部被“逼上梁山”的反擊錄

前言

公元6世紀至公元7世紀,阿拉伯半島社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從原來那種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互不相屬的局面轉變成了頻繁交流與來往的民族融合當中。

不過由於遊牧民族那種比較落後的社會形態以及充滿掠奪好戰的民族性格,南北之間在交往中的衝突也是非常突出的,在遊牧民族的長期騷擾下,南部農耕文明也不斷受到影響,不過這些只是該時期半島內部之間的社會矛盾。

與此同時外部強大勢力的入侵也給阿拉伯半島人民帶來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尤其是當時的宗教聖地麥加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的突出地理位置不斷得到重視,相繼成為北非埃塞俄比亞和東部薩珊波斯帝國的主要爭奪目標。

在這樣民族危機以及內部階級矛盾不斷加劇的情況下,伊斯蘭教的誕生為阿拉伯人能尋找一條新的生存之路提供了可能,這也成為阿拉伯人今後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伊斯蘭教的崛起——一部被“逼上梁山”的反擊錄

波斯入侵者

穆罕默德作為伊斯蘭教的創始人,在早些傳教時期遭遇了巨大的困難,這些困難不僅僅是由當時阿拉半島所遭遇的空前嚴峻的危機,其中更主要的阻礙就是原來位於宗教聖地麥加的那些信仰白的貴族們。

他們依靠對於宗教祭祀以及阿拉伯人早期精神信仰的掌控才維持了自己對於阿拉伯半島的統治地位和自己的貴族身份,伊斯蘭教的出現使得這些麥加貴族的崇高的貴族身份以及強大的宗教壟斷力不斷受到削弱。

伊斯蘭教之所以能夠使得阿拉伯半島統一國家的建立成為可能,最主要的就是沉重打擊了這些麥加貴族對於宗教特權和政治特權的掌控,穆罕默德主張平等而廣泛的宗教權利,主張所有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聯合起來共同建設自己的伊斯蘭國家。

他的這種主張贏得了廣泛穆斯林和阿拉伯人的認同,因此伊斯蘭教的發展非常迅速,但是其和麥加貴族之間的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伊斯蘭教的崛起——一部被“逼上梁山”的反擊錄

克而白

穆罕默德備受排擠以及"希吉拉"行動

麥加貴族雖有抵禦外之功,但是不允許底層人民撼動自己的利益正如前文所説,麥加貴族勢力已經長期控制着麥加城這個宗教聖地,當時阿拉伯人信仰的最主要宗教和神克而白已經完全被貴族勢力所掌控,因此他們目前崇高的政治地位和宗教地位是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宗教團體來侵犯的。

波斯統治麥加時期,這些麥加貴族同樣也沒有妥協過,相反他們不斷髮展與西方世界的商業來往,為自己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隨時準備反擊薩珊波斯。

從一定程度上來説,麥加貴族在公元6、7世紀阿拉伯半島遭遇嚴重的民族危機之時所表現出來的民族獨立決心和氣魄還是非常難得的,這也為阿拉伯人的認同意識不斷得到加強。

不過當時阿拉伯人所需要的並不是這種高度專制與集中的民族認同和精神信仰認同,他們更為需要的是一種平等而廣泛、能夠團結一切阿拉伯人力量的精神信仰,所以麥加貴族不能滿足當時的需要。

伊斯蘭教的崛起——一部被“逼上梁山”的反擊錄

麥加武裝

穆罕默德為了避其鋒芒,被迫出走和信徒匯合相反,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之後就積極宣傳平等的思想,他希望所有能夠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同還未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緊密聯合起來共克時艱,為未來的幸福而努力奮鬥。

伊斯蘭教在穆罕默德的宣傳和帶領下不斷興盛,穆斯林信徒數量也在與日俱增,這也就嚴重威脅了麥加貴族的利益,同時由於伊斯蘭教起初的活動中心也在麥加,這就使得原來一直處於信仰中心地位的克而白地位不斷下降。

為此,麥加貴族為了維護自己的宗教利益和政治地位,開始使用各種手段來迫害穆罕默德及其廣大的穆斯林。

穆罕默德為了宗教和穆斯林的前途着想被迫出走麥地那,去和當地的穆斯林信徒集合,歷史上稱此次遷移行動為"希吉拉",並把公元622年7月16日,"希吉拉"開始的這一天定為伊斯蘭教元年。

伊斯蘭教的崛起——一部被“逼上梁山”的反擊錄

穆斯林戰士

穆斯林公社以及阿拉伯政權的初步建立

隨着信徒的不斷增多,規範化管理提上日程"希吉拉"事件作為伊斯蘭教發展歷史上極具轉折意義的行動,其不僅僅保證了伊斯蘭教宗教領袖穆罕默德以及廣大穆斯林信徒的人身安全,使得他們得以成功逃出危險的麥加,同時也最大程度上保存了伊斯蘭教的骨幹和有生力量,為之後伊斯蘭教在麥地那地區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麥加貴族在成功達到自己驅逐伊斯蘭教穆斯林勢力的同時也使得自己的軟弱性和侷限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也在這種狹隘的宗教心理上失去了羣眾基礎。

穆罕默德率領麥加的穆斯林信徒與麥地那地區受到伊斯蘭教影響的阿拉伯人進行了融合,在之後的幾年中麥地那成為了伊斯蘭教發展的主要陣地,穆罕默德鑑於穆斯林信徒數量越來越多,並且伊斯蘭教的影響範圍也在不斷擴大,他意識到如何治理這個龐大的宗教團體是當務之急這也是影響到伊斯蘭教未來發展前景的重要問題。

伊斯蘭教的崛起——一部被“逼上梁山”的反擊錄

公社武裝

穆罕默德建立公社,為日後的統一打下基礎對此,穆罕默德首先進行的改革就是要通過共同的宗教認同感來消除麥加穆斯林和麥地那穆斯林之間的地域隔閡,不能因為麥加穆斯林是遷移過來的就對其產生歧視心理和態度。

穆罕默德在不斷調和兩地穆斯林的心理同時,主張構建一個以共同宗教信仰為基礎的不論出身、不論地域的共同體—"烏馬",也就是我們常説的穆斯林公社。同時穆罕默德為了突出麥地那的宗教地位,將其提升到了和當時麥加並立的宗教地位,稱為"先知之城"。

為了能夠規範穆斯林信徒的宗教行為和日常行動,穆罕默德還出台了《麥地那憲章》,該憲章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了宗教、政治、軍隊、經濟等等方面,可以説《麥地那憲章》是當時伊斯蘭教以及穆斯林的共同遵循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法案,或者更直白一點可以説《麥地那憲章》實際上是伊斯蘭教早期政教合一政權組織的經典。

這對於穆斯林公社這種早期政權組織具有重要的指導和規範作用,為之後伊斯蘭教的壯大以及阿拉伯統一國家的建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伊斯蘭教的崛起——一部被“逼上梁山”的反擊錄

壕溝之戰

伊斯蘭教的勝利以及阿拉伯統一國家的形成

反攻麥加,穆罕默德取得初次勝利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推行了嚴格的穆斯林公社組織之後,一個政教合一的早期政權組織已經初步成型,伊斯蘭教穆斯林共同的宗教信仰作為公社組織的指導思想,《麥地那憲章》作為組織的根本大法。在穆斯林公社當中,穆罕默德作為最高的宗教領袖,同時也掌握着公社的最高統治權力,成為伊斯蘭教早期政權組織當中擁有神權和世俗權利雙重最高身份的領導者。

早在穆罕默德及其穆斯林信徒被麥加貴族從麥加城驅逐出來之時,穆罕默德就已經開始將麥加城作為今後伊斯蘭教的聖城之一,因此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再次回到麥加城。

穆斯林公社經過一段時間有效的管理和快速的發展之後實力不斷增強,穆斯林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因此穆罕默德認為反攻麥加貴族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伊斯蘭教的崛起——一部被“逼上梁山”的反擊錄

重返麥加

公元624年,穆罕默德率領穆斯林勢力主動出擊將當時正在進行商品運輸的麥加古萊西貴族的商隊進行了軍事行動,雙方在距離麥地那不遠的白德爾地區展開了激烈的戰爭。雖然穆罕默德方面在作戰人數上不佔優勢,但是在狂熱的宗教思想的鼓動下,穆斯林戰士以一當百,最終取得了雙方之間首次交鋒的勝利。

穆罕默德戰勝貴族勢力,阿拉伯統一國家的雛形乍現此次大捷使得穆斯林戰士信心倍增,最重要的是穆罕默德在公社中的地位已經無可撼動,他的宗教領袖的魅力甚至影響到了麥加的阿拉伯人。

白德爾之戰結束不久,麥加貴族為了雪恥組織了一支上萬人的軍隊武裝前往麥地那報仇,穆罕默德並沒有急於應戰,相反他藉助麥地那三面環山的天然優勢,在沒有山的一側挖了又深又長的壕溝作為防禦陣地。就這樣麥加貴族的軍隊無法前進,只能和麥地那穆斯林隔溝相望,最終因為供給不足開始撤退。

而穆罕默德趁此機會出兵殺向麥加軍隊大獲全勝。此後麥加貴族認可了伊斯蘭教存在的合法性以及穆罕默德的宗教地位,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領穆斯林武裝進駐麥加,阿拉伯統一國家初步形成。

伊斯蘭教的崛起——一部被“逼上梁山”的反擊錄

穆斯林會議

評價

阿拉伯統一國家的初步建立離不開伊斯蘭教以及廣大穆斯林信徒的艱苦奮鬥,在這個統一國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穆罕默德作為最高的宗教領袖和穆斯林公社領導人,不論在伊斯蘭教的傳播還是在與麥加貴族武裝的戰鬥中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其作為阿拉伯人的精神領袖以及後來阿拉伯帝國所尊崇的人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伊斯蘭教作為促使阿拉伯統一國家形成的重要精神繫帶在前期的發展過程中可謂充滿了艱難險阻。

"希吉拉"行動就能夠説明新興的宗教勢力與古老的宗教貴族勢力之間利益和目標的激烈衝突與水火不容,雙方之間為了能夠獲得阿拉伯半島的統治權必然會發生激烈的武裝鬥爭。

穆罕默德在出走麥地那之時就已經預料到了麥加貴族勢力日後的失敗,但並不是現在,伊斯蘭教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在宗教規範體系方面還有着諸多不足之處。到了麥地那之後,穆罕默德針對伊斯蘭教以及穆斯林羣體的問題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改革,早期穆斯林公社團體和《麥地那憲章》的出台標誌着意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組織出現了。

此後的伊斯蘭教以及穆斯林勢力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穆罕默德也開始反攻麥加貴族的目標提上了日程。從"希吉拉"運動開始到穆罕默德重返麥加經過了8年的時間,此後穆罕默德又用了兩年時間征服了半島上其它部落,公元630阿拉伯半島實現了整體上的統一。

參考文獻:《古蘭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70 字。

轉載請註明: 伊斯蘭教的崛起——一部被“逼上梁山”的反擊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