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狂曾紹孔愛鄉賦詩有佳篇
龔軍輝
春秋時期,現桃江縣修山有個叫陸通的人,字接輿,平時躬耕以食,因對社會不滿剪去頭髮佯狂不仕而被稱為楚狂。他諷刺孔子積極從政,留下有“接輿歌鳳”的典故,唐朝大詩人李白寫詩稱讚説“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他後來隱居峨眉山,被道教尊為大仙,即“天府四相”中的“天機內相”。而到清朝康乾年間,現桃江縣源嘉橋又出現了一名被譽為楚狂者,以過人才氣而讓益陽士紳折服。他就是曾紹孔,字泗英,雍正七年歲貢生,著有《我山草堂詩集》與文集等。
曾紹孔少時家貧,窘迫時兄弟輪穿同一套外衣褲出門。但因聰穎敏慧,他得族人支持入學私塾,以記憶力超常、勤思好問、手不釋卷而得先生青睞,不僅免其相關學習費用反給予補貼,而且傾囊相授並助其與夏逢徵等益陽縣境內士紳交往切磋。曾紹孔每與人論,語不驚人死不休,見解獨到,邏輯推理性強。他除對《詩經》《尚書》及孔孟儒學精研細磨外,對道家、釋家及《周易》等也做了系統梳理與吸取學習。他還對春秋戰國時法家、陰陽家、縱橫家的學説,窮其力搜索而研習,因而與人論道常能舉冷僻言辭證語,無不以其怪異側目。也因此,曾紹孔極為自負,傲睨一切。益陽某縣令聞其才,前來拜訪。他知悉其人善於阿諛逢迎,巴結權貴,心厭之,剛睹面,即斜眼目之,問:“足下何家之犬?”縣令尷尬萬分。
曾紹孔多次參加科舉不第,但屢敗屢戰,終在雍正七年(1729年)成為歲貢生。但參求取仕考試,又屢次不中,年五十遂絕意名揚,隱居於桃花江畔張衝山。他效陶淵明持鋤農耕,又喜竹,書舍植竹六種,自題為六君子書屋。他胸懷丘壑,喜幽聽濤,將張衝山更名我山,于山居間著《脈學纂要》等大作傳諸子弟。又效神農嘗百草,遍訪民醫私方,自通醫術,活人無數。七十餘歲,他被授桑植訓導。對這遲來的嘉獎封官,他己澹淡無志,以老疾辭,旋卒。
曾紹孔工詩,尤以山水風景詩作著稱。他熱愛家鄉,為宣傳家鄉風景不遺餘力。他鐘情於水之流動及對人智啓迪,曾為桃花江賦詩多首,極為人推崇者有二。其一言:“策馬衝雲傍水涯,村莊山市雜喧譁。峭天石壁斜通徑,垂地野藤忽有花。老樹含煙臨古渡,孤汀蔓草隱漁槎。炯眸無復蓁蓁葉,柳絮逢人點鬢華。”其二曰:“隔岸晴光翠影遮,輕風初度曉煙斜。宿雲帶雨歸殘岫,鷺立窺魚啄浪花。桃谷有人傳白社,浮邱何處訪丹砂。停鞭極目江天外,豎鼓闐闐雜亂娃。”他又作《浮邱山》詩,詩説:“浮邱雄峙古城西,具體還疑嶽與齊。日迥南湖片片靜,露寒北斗星星低。環山石磴盤蛇徑,流水桃花咫尺溪。怪煞煙雲飛不出,世途滋味早如泥。”他還賦詩《子良巖》:“千尺巉巖路窄迫,凌空磴繞絕飛塵。何年仙觀曾鳴鶴,此地幽棲早避人。霜信稀鴻驚駒犢,樓雲穿棟撼星辰。幽尋漫問丹砂術,那得山貲此結鄰。”當時士林認為,曾紹孔詩既有明清詩的嚴律究字,又有唐詩性靈,兼具謝靈運的白描點染,是詩中有畫,景中寓志。
絕仕途後,曾紹孔在湖湘行走,流連於山水,現不少名勝風景地皆有其留詩,在益陽更是留下了大量佳作。面對紀念唐宰相裴休的裴公亭,他嗟嘆歲月無情、有志難伸,作詩道:“浪莽江城惟逝水,亭荒風雨但啼鴉。蒼龍吼老何年樹,白鹿銜餘此地花。”隨友走遊新市渡歐公店,這裏相傳為唐代名士歐陽通留宿地,他不禁感懷:“剩渚殘山帶暮霞,一村茅屋亂棲鴉。非無門柳間飛絮,亦有池鷗日傍沙。”寫罷意猶未盡,又作了第二首:“化鶴何年悲逝水,過雲經眼本空花。我來獨對斜陽晚,倚仗郵亭待月華。”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