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看過歷史劇《康熙王朝》的朋友,對於劇中的魏東亭想必並不會陌生。

他是康熙皇帝的老師魏承謨之子,同時也是與康熙相伴長大的發小,無論是在康熙身邊擔任貼身侍衞,還是在地方擔任督撫一級的封疆大吏,哪怕是被康熙安排在台澎擔任一介縣令,都做到了盡職盡責,並且始終對於康熙是忠心耿耿。最終,康熙破格將其晉封為“毅親王”,以褒獎魏東亭的一世功勳,這也是他們之前親密關係的最好見證。而魏東亭最終也是以壽終正寢的結局收場,其死在了康熙去世的前一天,進而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親自送葬,可謂是以極為“榮耀”與“光輝”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當然,魏東亭是《康熙王朝》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並無此人。於是乎,魏東亭又繼續得以出現在了《雍正王朝》的劇情中,只不過這裏的魏東亭是以略顯苦澀與悲涼,甚至讓人覺得還有一絲“窩囊”的結局收場,可謂是與《康熙王朝》中的魏東亭是大相徑庭。

而縱觀《雍正王朝》的劇情,魏東亭之所以出現如此結局,康熙皇帝縱然要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在整個過程中,魏東亭自己也是“昏招”頻出,以至於他已經無法,甚至可以説是沒有“顏面”再向康熙進行求助,最終魏東亭只能帶着深深的遺憾與罪責感,用懸樑自盡的方式,自我終結了生命。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魏東亭欠下户部鉅額的債務,康熙皇帝本人是難辭其咎。

雍正在魏東亭的靈堂之上,大肆痛斥魏東亭生活奢靡、揮霍無度,並將他們批判為是“不孝子孫”。之後,在康熙對魏東亭的死深感內疚的時候,張廷玉也用“教子無方”和“不善持家”來評價魏東亭。

的確,魏東亭在處理家庭內部問題上的不善,使其無法維持生計的原因,但是,真正讓他落下如此虧空的人,並不是他自己以及他的子孫們,而就是康熙皇帝本人。

在此之前,魏東亭曾在江南擔任封疆大吏,這是人盡皆知的“肥差”,就連魏東亭本人也承認,在任的這些年他確實攢下了不少的家當,雖説不是賺的盤滿缽滿,能夠盡享人間的榮華富貴,但是保證此後幾代的不愁吃喝還是不成問題的。

可是,康熙的“南巡”瞬間讓魏東亭從“富翁”,變成了“負翁”。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六次南巡,兩次都住在了魏東亭家中,為了讓康熙滿意,魏東亭必然是要盡皆全力,不計回報的投入。於是他就這樣搭進去不少的銀兩,就此落下了虧空。

實際上,魏東亭完全是可以伸手向康熙把這份投入要回來的,或者退一步來説,就是他親自向户部陳述緣由,也不是得不到報銷與補償,只不過,魏東亭並沒有如此。

一方面,按照魏東亭的説法,他自覺深受皇恩,因此用這樣的方式回報康熙對其的厚愛本就是分內之事。另一方面,就是他與康熙皇帝的關係太過於特殊,如果他還要伸手向朝廷要銀子的話,不僅會讓自己在朝堂之上飽受非議,就連康熙皇帝也會顏面無光。

而不管康熙皇帝知不知道其中的原委與內情,他都無法迴避正是因為他的南巡下榻才導致了魏東亭的債台高築,在這之後他也沒有進行過問和核查,使得問題一直被遺留了下來。所以,此時的康熙皇帝是難辭其咎的。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魏東亭因為自己的“昏招”頻出,進而將“求生之門”一扇扇堵死。

如果説魏東亭在最開始的時候,就主動向康熙皇帝闡明自己“欠債”的原委,並且將自己的困難對康熙進行訴説,康熙必然不會坐視不管。

然而,魏東亭一次次的選擇了用錯誤的方式,上演了一出出極為荒誕的“鬧劇”,不僅讓讓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與迴轉的餘地,反而深深的捲入到了皇子之間的爭鬥之中無法自拔,徹底淪為了各方勢力加以利用的“工具”。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先,就是魏東亭主動“暴露”了自己,從而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就在康熙剛剛發佈要追比欠款的消息的時候,魏東亭便絲毫沒有顧及自己的身份,主動與其他官員一道來到了八阿哥胤禩的府上,實際上,這就是明顯的在告訴外人自己欠了國庫的銀兩,並且是無法償還,所以只能求助於胤禩等人。

隨後,魏東亭又再一次的“自降”身份,與欠款官員來到朝陽門碼頭,迎接從江南籌款賑災回京的雍正一行,就此表明自己此時的心虛與焦慮,也算是徹底暴露了自己的軟肋。

而也正是這兩次的拋頭露面,不僅將魏東亭欠款的事情公之於眾,更是使其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同時因為其與康熙關係的特殊,他也就此成為了所有欠錢官員們爭相效仿的目標。

試想下,如果魏東亭不是在如此公開的情況下明示自己欠了户部銀兩,而是在私下向雍正,或者是康熙進行闡述事情原由,即便是不能就此免除債務,也會被予以特殊照顧,而事情已然到了如此地步,即便是想雍正和康熙想要幫助他也會因為輿論的壓力而無法施以援手了。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緊接着,魏東亭開始了一系列的“有病亂投醫”,捅出了不少事端。

在面對雍正和田文鏡的苦苦相逼的時候,魏東亭先是找九阿哥胤禟幫忙未果,隨後在聽從胤禟的建議找到了十三爺胤祥,讓其幫自己求情,而也正是此舉,讓胤祥與雍正之間險些出現巨大矛盾與隔閡。此時的魏東亭無疑成為了九阿哥胤禟挑撥雍正與胤祥之間關係的“幫兇”。

在此之後,魏東亭則是繼續被皇子們當“槍”使。

八阿哥胤禩得知雍正故意抹去了太子胤礽幾位親信的欠賬記錄,於是告訴了大阿哥胤禔,而胤褆也不想公開對抗胤礽,便立馬告訴了魏東亭這一消息。

得知此事的魏東亭思考不考慮後果,又一次大鬧户部公堂,進而直接將肖國興、黃體仁、司馬尚等人供了出來,就此將太子胤礽也捲入到了其中,而這也將雍正此前為了維護太子形象的所有努力付之一炬,迫使胤礽只得通過賣官鬻爵的方式籌款還債。

可以説,此時的魏東亭只想着儘快擺脱欠款的危機,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皇子之間爭權奪勢的工具。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就這樣,魏東亭本想求助於眾位皇子的力量以自保,殊不知,在被反覆的利用下,已然捲入到了皇子之間的爭鬥之中,並且是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已經徹底站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面,從而也就此站在了康熙皇帝的對立面。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今不僅是魏東亭“沒臉”再求助於康熙,康熙也只能“放棄”魏東亭。

康熙之所以如此看重此次的“追比户部欠款”,甚至不惜以一個親王的頭銜作為褒獎,可以説,康熙已經將他的目的表現的非常明確了,就是要讓國庫充盈起來,以緩解整個國家的財政危局,避免再出現此前黃河兩岸遭災國庫卻無款可撥的窘境。

並且康熙也是將他如此的決心與目的,進行了充分的展現。

三阿哥胤祉挪借了國庫銀兩用以編修《古今圖書集成》,這件事情得到了康熙以及眾多朝臣的認可。按理説修著這樣一部鉅作,由國庫出資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康熙硬是才能從自己的體己銀子中拿出錢來,讓胤祉先將欠款歸還,這就是在表明,在歸還國庫欠款這件事情上,即便是康熙本人的意願與決策也要為之“讓步”,國庫存銀的恢復是高於一切的當務之急。

而在這之後,康熙對於魏東亭,對於向他求情的老功臣們,也是沒有對其免去欠款,而是繼續從自己的體己存銀中支取。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有了這份決心還不夠,康熙也需要能樹立起一個典型的“案例”,將自己的態度昭顯的再明確一些,而此時的魏東亭則非常悲劇的成為了“犧牲品”。

一方面,還是因為魏東亭與康熙皇帝的關係太過於特殊了。

魏東亭與康熙皇帝自幼一同成長,與兄弟無異,之後也為整個大清王朝盡職盡責,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功業,在朝中的影響力非常深遠,就連康熙的一眾皇子,在人前對於這位“魏老爺子”也要給予足夠的尊崇。

也正是因為如此,魏東亭無異於成為了所有欠款官員的“標杆”與“榜樣”,他的一舉一動影響着整個追比欠款的走勢。而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後,魏東亭自然是無法將欠款還上,如果康熙在這個時候“偏袒”魏東亭,則很難再向其他官員們施以強硬政策,很有可能這次的追比欠款也將無疾而終。

所以,康熙也只能用默不作聲的方式,讓魏東亭自生自滅,而這也無異於是用一種“殺雞儆猴”的方法來震懾其他欠款官員。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一方面,魏東亭也必須要為他的錯誤而荒唐的行為來“買單”。

此時的魏東亭,已然成為了一塊“燙手的山芋”,所有皇子都對其是敬而遠之,這其中,有坑過他的,又被他坑過的,還有的則是害怕再被魏東亭“拉下水”,受到牽連的,可以説魏東亭之前是皇子間相互傾軋的“棋子”,如今卻成為了一顆不折不扣的“棄子”。更為重要的是,局面已經被魏東亭自己折騰的無法收場,康熙對此也是無能為力了。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此時的魏東亭也已經明白了自己的過錯,更加清楚了康熙的態度,如果説此前沒有向康熙求情是礙於情面的話,現在則是徹徹底底的罪過深重、無顏在面對康熙了,於是魏東亭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魏東亭去世後,康熙皇帝還是盡顯“仁德”之道,拿出了自己體己的四十萬兩銀子,其中的三十五萬兩,是替魏東亭還清户部欠款,另外的五萬兩則是交由魏東亭家人,而這實際上也算是康熙對於魏東亭的一絲愧疚與歉意,同時也是在向魏東亭説明着自己將其最終“犧牲”和“放棄”掉的原因,以及康熙在當前形勢下的迫不得已。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還要補充説明一下,“追比户部欠款”,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只不過這件事並不是發生在康熙朝時期,而是在雍正登基之後,並且主持“追比欠款”的也不是雍正,而是當時擔任總理事務大臣同時兼任户部尚書的十三阿哥胤祥。

配合着雍正的鐵腕政策與高壓態勢,胤祥鐵面無私,剛正不阿,拿出了“只認錢不認人”的強硬態度,上至王公貴胄、下至文武百官,但凡不能按時還款的,一律抄家論處。最終,“追比國庫欠款”順利完成,清朝的國庫存銀也從康熙去世時的不足七百萬兩,猛增到了將近六千萬兩,不僅推動了整個國家政治、經濟在雍正朝時期的發展,更是為後來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源:雍親王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73 字。

轉載請註明: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何寧可選擇自盡,也不願向康熙説明欠款實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