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豐縣華山古鎮:狀元故里喜獲狀元匾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經典

豐縣華山古鎮也迭經兵亂之災,再加上歷代黃河決口氾濫,境內裏的古建遺存的真跡,早已寥若晨星,十年動盪,更難倖存。

在二0一七年農曆三月十二日,隴西堂徐州李氏,將舉辦李氏宗祠落成慶典暨祭祖大典時,來自蘇,魯、豫、皖和福建、澳門、菲律賓的三千餘名徐州李氏名裔,在豐縣華山南李蟠祖居地黃樓(村),歡聚一堂,共同參加徐州李氏的這一盛典,整個慶典儀式,莊嚴、隆重、熱烈、緊湊有序。

2017年4月8日,豐縣黃樓“李氏家祠”落成典禮

徐州李氏宗祠,坐落在程子書院右側,與狀元碑園相鄰。佔地面積約九百平米,高十三.八八米,長二十米,宗祠主體建面積二百七十多平米,宗祠總耗資三百萬元,全由李氏族人捐資興建。

宗祠坐北朝南,飛檐走獸,古樸典雅。內觀神龕居中,雕樑畫棟,古色古香。宗祠門楣上鑲嵌一塊長三米,寬一米多檀香木的《李氏家祠》古匾,四個金色大字,遒勁有力,閃閃發光。其匾出於乾隆五十八年葵醜科,蘇州籍狀元潘世恩撰寫,此廠商歷經幾百餘年的風風雨雨,迄今安然無恙,真乃奇珍也。

承蒙豐縣春蠶文學社總編張峯先生的相告,我才知道這塊門匾的來由。在豐縣東環路東二里許,杏花村西史店村白駒山腳下,有一個佔地五十餘畝,集消閒、停車、遊覽、娛樂一條龍的生態園,主人是華山鎮三拔莊村的民營企業家周生勇先生創辦的。

1976年出生的他原是華山鎮供電所職工;業餘時間組建一個江蘇永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歷經多年努力拼搏,資產達千萬元之多。小周酷愛傳統文化喜歡收藏,數年下來,己收集二千餘件。七年前一個冬日,他在豐縣和單縣交界處的毛莊村,當時用現金二千元人民幣收穫一塊《李氏家祠》古匾,存在家中,一直視為他的鎮園之寶。

民營企業家周生勇先生

《李氏家祠》古匾捐贈現場

李鴻民贈字留念

建家祠,必須要有匾額?李氏祠堂籌委會掌舵人,徐州地區知名儒士李鴻民先生,得知這一信息後,經史玉傑,張峯先生引薦,李鴻民找到民營企業家周生勇,提出願以高價收購此匾的意向。周生勇見李氏修祠,認為:“物逢其主,得其所哉”仗義疏財分文不取;小周深明大義,重情重義,遂慷慨捐贈,令徐州二十二萬李氏宗親頓感熱血彭拜感動不己。

於是擇定吉日: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二日,在白駒山生態園,寬敞明亮的會議室舉行隆重的捐贈儀式,通過這次贈匾,天遂人願周李兩家結下友善奇緣,在古豐大地一時傳為佳話。

此匾上題《李氏家祠》,四個筆力遒勁的大字,落款為《翰林蘇州狀元潘世恩敬題》。並由徐州專家當埸鑑定,此匾為雍正年間狀元潘世恩所題真實無疑。而是他早年所精的楷書,工整秀麗、樸實自然、渾厚有力,在潘世恩的遺墨中,實在是一件稀世之作!

潘世恩何許人士?恐怕還有許多人説不出來;潘世恩(一七六九至一八五四)清朝名臣。初名世輔,小字漉粦,字槐堂,一作槐庭,號藝軒,晚號思補老人,江蘇蘇州市人。

祖父潘冕曾官候選布政司理問,生三子,奕雋,奕藻,奕基。其父奕基為杭州府庠生,因屢舉鄉試不中,歸回蘇州,讀書養心。傳説潘世恩出生前夜,祖父潘冕夢見一隻玉麒麟自空而降,落於潘家庭院,隨即化為嬰兒,仿似他一生騰達的先兆。潘世恩尚未及弟,他與堂兄潘世璜聲名已抪。

參加童試時,吳縣知縣李昶亭見其器宇軒昂,將他拔置前席,出對雲《範文正以天下自任》,潘世恩即刻對出《韓昌黎為百世之師》。李縣令又出橫批《青雲直上》,潘世恩又對《朱紱方來》。

李昶亭聽後連連説,此童子將來必定富貴。乾隆五十八年潘世恩狀元及弟,授修撰。從此官運亨通,後歷任侍學學士,內閣學士,户部侍郎,偕紀曉嵐經理《四部全書》事宜,嘉慶十二年充續辦《四庫全書》總裁,文穎館總裁,成為皇子的老師。

次年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十七年授工部尚書,十八年五月,晉為武英殿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進太子太傅。為官五十餘年,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與堂兄潘世璜,孫子潘祖蔭合稱為《蘇州三傑》,着有《思補齋集》

潘世恩生有五子,長子潘曾沂,字功甫嘉慶丙子舉人,官內閣中書。次子潘曾瑩,又名觀寶,字星齋,長於史學,兼擅詩文書畫。三子潘曾綬,字紱庭,年未四十即致仕,即潘祖蔭的父親。潘祖蔭為咸豐二年,壬子恩科探花。

幼子潘曾瑋,棄舉子業,留心經世之學肆力於詩古文辭。咸豐三年,潘世恩在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諡號文恭,入祀閒良祠

同時對他的三個孫子,祖同,祖蔭,祖保分別賞給進士,翰林院侍讀舉人,並恩准祖同,祖保同鄉分別參加殿試、會試;曾有人贈送他一副對聯《大富貴亦壽考,蓄道德能文章》。正確而恰到好處地慨括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