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清政府時代還是現代科技強國,中國海軍一直都是昂首挺胸的帶頭人。説到中國海軍最早應該是起源於北洋水師,中國海軍這支軍隊真的不容小覷,當時在國際上赫赫有名。外國侵略中國曾出動過航母和戰艦,但都被中國這支海軍打敗。
雖然中國海軍的戰功滿滿,但隨着時間蜕變和科技發展,這支軍隊也逐步退化。然而,一場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使這支海軍全軍覆沒。這其中就包含着中國海軍歷程告一段落,所有的海軍將士都要面臨被迫回家的現狀。
其中,返潛回家鄉的就有這樣一個人,父母因戰爭而喪命,妻子因重病不幸去世。回到家鄉的他只剩下一雙兒女,他就是海軍一員薩鎮冰。其實,這樣的情況大多數士兵都會遇到,但是如果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就不會那麼詫異了。
一、從士兵到副將
薩鎮冰,1859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聽聞祖父曾是蒙古族大將,後來得到元世祖忽必烈重用。1859年,剛剛十歲的薩鎮冰通過考試順利進入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當時只是學堂,不是現在的大學。
因學習刻苦努力,得到老師的認可,在就讀期間他結識了嚴復,鄧世昌等人。學習四年後,薩鎮冰以優異成績得到全校第一併順利畢業。短短實習後,他被分配到\"海東雲\"戰艦擔任見習二副。當時的他只有十幾歲,實習就擔任二副,可以想象當時的他駕船技術是多麼熟練。
但是因薩鎮冰第一次在海上練習駕船,不免會有暈船現象。好在天資聰慧的他在短時間內就學會了如何擺脱暈船,如何進行海上作戰,以及如何瞄準開炮等工作。這都是他作為新人的第一道關卡。
薩鎮冰的第一次海上作戰是在1874年,據後人記載:\"薩司令當時指揮得當,殲滅海匪數百名,窩點被端不説,還確保艦上人員無一傷亡。\"初次作戰,鑑於任務圓滿,艦長給撒戰兵記了大功並且正式命名他為\"二副\"。其實,這才是剛剛開始,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讓人眼前一亮,開始成為海上的\"天才少年\"。
1875年的冬天,薩鎮冰被調遣\"楊武\"艦隊擔任少尉。\"楊武\"艦是中國海上作戰最大的戰艦,可承載數百名士兵,幾經周折後他訓練的士兵基本都能熟練駕船航行了。能夠當上這艘戰艦的帶頭人確實值得驕傲。
然而,最讓薩鎮冰興奮的是,這艘艦上遇見了同窗摯友嚴復,最幸運的是趕上了代表大清朝出國訪問的美差。1894年,薩鎮冰被任命為\"楊武\"艦艦長,此時軍銜已經是副將,被調任北洋海軍訓練精英部隊。
二、甲午戰爭迫使英雄重現
由於中日關係的破碎,關係愈加緊張,幾乎不到一週時間能收到好幾次軍情。當時的\"老佛爺\"也忙於慶祝六十大壽,所以清政府的籌備資金被老佛爺抽走一大半,只剩下小半資金用於抵抗日軍。日本海軍挑起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中國海軍沒有好的裝備和炮彈,導致清軍節節敗退。
1895年的3月初,威海戰役打響,薩鎮冰作為副將奉命增援渤海。日軍因裝備優良的優勢打出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薩鎮冰率兵抵抗十多天最終堅持不住,清軍的大勢已去。顯然,他們的堅守並不能挽回什麼,薩鎮冰不甘心,但沒有任何辦法。
和薩鎮冰有赤子之心的丁汝昌寧死不投降,再加上李鴻章的避戰求和策略,使丁汝昌逼上絕路,最終選擇自殺殉國。威海戰役讓北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這也是象徵着洋務運動的失敗。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讓同窗好友鄧世昌、劉步蟾都以身殉國,撒戰兵最後也帶領殘餘部隊回到大陸。他和同一批高級軍官都想過以身殉國,誓死保衞祖國大好河山,但是最終堅持活下來,因為薩鎮冰説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歷經甲午中日戰爭後,他們並沒有放棄中國現狀,也沒有隨波逐流的苟活。他們把重振旗鼓的口號喊得異常響亮,保留了民國時期的海軍建設,將恥辱深深的刻印在中國海軍的魂魄裏,永不忘記。
三、喜極而泣、老淚縱橫
自戰爭失敗後,薩鎮冰選擇回到大陸擔任炮台總枱指揮,此時的他已經年入半百,同時被當政袁世凱任命為海軍大臣,擔任北洋政府海軍總司令。解放戰爭以後,薩鎮冰沒有選擇去台灣享福,而是留在大陸,並帶動身邊好友留住軍事人才,建國以後,他擔任中國政協委員。
然而,武昌起義打破了安定。當時,面對人民羣眾和國家軍事需要,薩鎮冰還是帶領海軍抵抗侵略者,這其中也面臨着清政府的搖搖欲墜,薩鎮冰對清政府格外失望。最終選擇了一條中間道路,稱重病留在上海。好在好消息的傳來讓司令贏得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
1950年的10月,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使得志願軍不得不打入漢城並取得階段性勝利。薩鎮冰從未想過幾十年前的甲午中日戰爭是因朝鮮開始,當時慘敗的北洋政府現在卻是勝利,想到這裏,司令老淚縱橫。好友的以身殉國時刻提醒他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了中國海軍事業,司令多次考察精英部隊並提出意見,之後無論是朝政怎麼變化,薩鎮冰都奮力抗戰,為前線戰士做出貢獻。
老人在1952年病逝,生於福州死於福州。生前老人的財產已經全部捐獻給了政府,非常幸運的是,老人將一生歷程譜寫戰爭篇章,親眼見證了北洋軍隊的開端、發展、破碎、重建、到壯大。清政府滅亡到新中國成立,日本的戰敗投降,他的一生中充滿了很多人無法想象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