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7年,江蘇考生李蟠揣着36個饅頭,走進了紫禁城裏的保和殿,參加一場最高級別的科舉考試——殿試。
李蟠同學為啥要揣着一堆饅頭進考場呢?
這與科舉考試的一種特別之處有關。我們現在的高考,雖然要考試好幾個科目,但每一場考試,無非兩個小時左右。科舉考試就不同了。科舉考試每一場考試都要持續數日之久。殿試用時最短,也需要一天時間。考生進入考場後,被分到一個單獨的房間裏,吃住和休息都在裏面。由於考生吃飯自理,有錢的考生會帶一些考究的食物進去;沒錢的考生,就如李蟠這種,只好帶一堆饅頭進入考場。
或許是因為李蟠胃口比較大吧,他一次就帶了36個饅頭,看起來就特別有儀式感。
李蟠進入考場後,一邊啃着饅頭,一邊揮毫答題。雖然他饅頭啃的豪氣萬丈,但答題的速度實在不敢恭維。天色已經黑了,別的考生都交卷了,他還在那裏磨磨蹭蹭。監考官過來收捲了,李蟠急得滿頭大汗。好在他情商還是蠻高的,趕緊給監考官説好話:“學生畢生之業,在此一舉。請千萬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寫完。”
監考官見他可憐,不由想起了自己當年寒窗苦讀的樣子,起了惻隱之心,不但允許他繼續答題,還送了幾支蠟燭過來。
於是,李蟠挑燈夜戰,一直到四更(凌晨一時至三時)才交卷。
殿試結束後,主考官將擬定前十名的試卷呈報給康熙皇帝,由他親自圈定狀元、榜眼、探花等。康熙皇帝已經知道了李蟠帶着饅頭進考場的故事了,他見李蟠對軍政、吏治、河防靖條答對貼切,符合事理,且見解獨到,便欽點為狀元。
後來,被康熙皇帝欽點為探花的考生薑宸英跟李蟠開玩笑,寫了一首詩:“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土科。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餑餑是北方人的説法,就是饅頭之意。“餑餑狀元”之名迅速傳遍朝野。
當然,那時候姜宸英萬萬沒有料到,自己會有朝一日與“餑餑狀元”同呼吸、共命運。
李蟠被點為狀元后,進入翰林院,任職修撰。兩年後的1699年,李蟠與姜宸英一起,分別擔任順天府鄉試主考官、副主考官。考試結束髮榜後,許多落榜考生對結果不滿意,譏笑:“老薑全無辣味,小李大有甜頭。”指責李蟠與姜宸英徇私舞弊。户部主事孔尚任還根據這些事情,寫出了《通天榜傳奇》一劇,在京城傳播,弄得滿城風雨。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朝廷當然不會不聞不顧。康熙皇帝下令重新考試,結果與上次差不多。李蟠與姜宸英被洗涮了徇私舞弊的罪名。
不過,由於這件事影響太惡劣了,江南道御史鹿祐還是據此彈劾李蟠與姜宸英。康熙皇帝下令將李蟠充軍瀋陽,姜宸英則在被囚禁期間,飲藥自盡,死前自擬輓聯:“這回算吃虧受罪,只因入了孔氏牢門,坐冷板凳,作老猢猻,只説是限期弗滿,竟捱到頭童齒豁,兩袖俱空,書呆子何足算也;此去卻喜地歡天,必須假得孟婆村道,賞劍樹花,觀刀山瀑,方可稱眼界別開,和這些酒鬼詩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
後來,康熙皇帝感覺對李蟠和姜宸英的處罰太嚴厲,將李蟠釋放,迴歸故里。後來,康熙皇帝到南方視察工作,打算起用李蟠。無奈李蟠無意再入仕途,只好作罷。
此後,李蟠在家鄉閉門著書,不再踏步官場,於73歲高齡病逝。這對於李蟠來説,也許並不是一個太差的結局吧。
【參考資料:《清稗類鈔》《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