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信息技術能否真真正正促進有效教學,是這樣看的,不可否認,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給幼兒園或者是小學的教育教學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但是,凡事就怕走極端,信息技術的多元化、網絡、智能化的發展,讓有的課堂純粹讓信息化技術手段給全面覆蓋了,沒有了教師和學生那種原汁原味的互動了,就會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學生的課堂可以不用人來執教,或者説是不用教師來執教。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然後佈置家庭作業,學生回家寫作業練習。而“翻轉課堂、微課、慕課”(MOOC)”這三類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恰恰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幼兒園舉例,由於幼兒年齡比較小,教師製作微課更多一些。如果信息技術能和教育教學能夠深度融合,那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則是課堂表面熱鬧非常,實際上孩子什麼都沒有學到。
從幼兒園的信息技術應用方面來看,多媒體信息技術如果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夠進行科學地應用,就可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作為一種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更為小朋友們所喜歡,其益處應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信息技術應用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把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到幼兒園的五大領域教學活動當中,可激發小朋友們的學習興趣,因為信息技術的使用是讓小朋友們直接通過耳朵去聽、眼睛去看,來進行感官上的多功能發現。他們思維方式是形象、直觀的,會更為喜歡信息技術的使用,例如:繪本故事《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課件,裏面一個個色彩鮮豔、卡通逼真的人物形象,和動聽的畫外音,會比教師單純的講故事配以圖片,更為吸引孩子,因為課件是動態的,有變化的,更為符合小朋友心理認知需求。
信息技術應用能解決教學目標的重難點
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解決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讓小朋友們在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理解和掌握活動中的重難點。例如科學活動《認識圖形寶寶》中,重難點的突破,採用PPT和動畫的課件使用,加大幼兒的動手操作活動,通過對於不同圖形寶寶的區別分類,進一步掌握對於基本圖形的認知。在課後的實踐操作中,讓幼兒在區域遊戲中,加深對於不同圖形的理解。
信息技術應用能成為家園溝通的手段
幼兒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要熟練地使用教學白板、電腦、幻燈片播放儀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器材,還要熟練地掌握微課及視頻的製作,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成立本園的微課資源共享平台,便於本園教師進行相互的學習和借鑑,從家園溝通的角度,教師也可將學習內容,根據小朋友的實際情況,錄製相關的微課內容,上傳至班級羣,讓家長了解班級的教學活動。例如:班級需要家長與幼兒一同製作的親子手工作品,教師可錄製小視頻,講解手工的方法,便於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或者是親子游戲活動、親子操等內容,都可錄製,分享給家長。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要科學、合理地與教學有機融合,要符合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幼兒的認知特點,作為幼兒教師更要提高自己對於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水平,讓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形式能夠更加豐富多彩、與時俱進。如果信息技術的應用不能與教育教學有效地深度融合,則會產生負面的作用表現以下幾個方
教師備課不認真,隨便從網上下載課件,省時省力,把教學上使用課件,作為衡量自己授課是否“與時俱進”的標準,課件用的花樣翻出,而忽略了備課的本身。不是所有課堂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的應用,只有使用好了,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就是説,信息技術的應用不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話,那麼產生就是畫蛇添足的效果。
不要為了使用信息技術而使用。課堂上,沒有了師生之間的和諧、有效互動,一節課下來,展示的全是PPT、視頻、投影儀、動畫課件、圖形、聲音等於一體,讓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 教師過度的使用信息技術,學生過度的依賴於電腦、電視顯示屏、平板等電子產品,長久下去,對於學生的視力本身也是一個危害,孩子在學校每天都盯着電子白板,回家盯着書本,根本沒有給眼睛休息的時間,視力怎麼會不下降呢?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一節完全沒有使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不一定就比整節課全是信息技術的課教學效果差,我們重點看的是孩子在這節課中,學到了多少,發展了多少,提升了多少,而不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把我們的教師都培養成為“電腦高手、製作高手”,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質。一些老師錯誤地認為一節課中弄很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信息技術應用,就是一節好課了,這是不對的,不能本末倒置高估其教育性,老師和學生的師生互動還是要成為主流,不能讓機器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