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説到蒙哥馬利,人們首先就會想到他指揮的阿拉曼戰役。在他與德國名將“沙漠之狐”隆美爾的直接對話中,蒙哥馬利帶領英國軍隊戰勝了德意聯軍,成功扭轉了北非的形勢,而他也因此獲得了“獵狐人”的稱號。
不過,由於隆美爾指揮的德意聯軍彈盡糧絕,因此也有不少人質疑蒙哥馬利勝之不武。那麼,我們首先來還原這場戰役,看一看蒙哥馬利是不是憑本事取勝的。
在隆美爾進入戰場之前,北非地區的局勢可以説是十分混亂的。1940年7月,意大利開始從埃塞爾比亞進攻駐紮東非的英國軍隊。次年1月,英軍收復了東非地區,並且還在北非俘虜了13萬意軍。鑑於意大利軍隊在二戰中的表現糟糕透頂,習以為常的盟友德國,便指派了隆美爾前往北非拯救戰局。
1941年2月,隆美爾率領德國非洲軍團正式進入北非支援意大利。自隆美爾入主後,德意聯軍創造了數次以少勝多的神蹟。隆美爾穩住了非洲局勢,他率領德意聯軍,從利比亞一直突入埃及,並駐紮在了阿拉曼地區,直逼開羅。
就在英軍形勢岌岌可危之時,1942年6月,蒙哥馬利空降非洲,接任了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在詳細地摸清局勢之後,蒙哥馬利一改前任指揮官保守的作風,他堅決地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為什麼蒙哥馬利敢堅決進攻?
因為在他看來,英國軍隊根本就沒有失敗的理由。
首先,英國軍隊無論是作戰人員還是武器裝備,都是全面碾壓德意聯軍。蒙哥馬利接任後,英國有19萬軍隊,而隆美爾只剩下8萬士兵,其中還有一萬人無法作戰。在軍事裝備方面,德意聯軍只剩下幾百輛意大利老式坦克,而英軍卻擁有上千輛先進的美國M-3格蘭特坦克。
其次,德軍正值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關鍵階段,德國軍隊的資源全都投向了蘇聯戰場,隆美爾難以獲得支援。並且哪怕德軍有多餘的資源調給北非軍隊,但在盟軍完全佔據地中海制空權制海權的情況下,德國的補給也根本難以送達。
像這樣一場盟軍全面佔優的戰役,蒙哥馬利豈有龜縮防守之理?
因此在隨後的戰役中,蒙哥馬利充分發揮己方的優勢,靈活地指揮軍隊從各個方向進行猛攻,而德軍防線則多線被攻破。最終,隆美爾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硬着頭皮將德國軍隊全部撤走。而意大利軍隊則成為了英軍的階下囚。
憑藉這場戰役,蒙哥馬利成功打破了隆美爾的不敗神話,從而一躍成為了二戰中的頂級戰將。
可以説,儘管阿拉曼戰役是盟軍佔據了巨大優勢,但蒙哥馬利能揚長避短,在短時間內將德意防線完全擊潰,也的確能夠體現出他不俗的指揮水準。
當然了,蒙哥馬利雖然打敗了隆美爾,並不表明蒙哥馬利比隆美爾利害。實際上,蒙哥馬利的水準,也僅僅是“不俗”。相比起隆美爾能在絕境中多次以少勝多,最後全身而退來説,尚且還有一些距離。
之所以這樣説,主要是由於蒙哥馬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始終是中規中矩,他指揮的戰役幾乎都是順風戰役,而他打逆風戰役的水平,實在是無法評定。
蒙哥馬利在二戰中先是參與指揮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但彼時他還只是一個軍長,對整個戰役沒有起到太大的影響。
後來西西里島登陸和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盟軍的總指揮都是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作為英國集團軍指揮官,均是較好的執行了戰略任務,在同期戰爭中的風頭,遠不如美國將領小喬治巴頓。並且就當時的戰爭形勢來説,由於德國在蘇聯遭到了嚴重的潰敗,因此他們整個軍隊士氣是處於下風的。面對以美國為首裝備精良的盟軍集團的全力進攻,德國軍隊顯然只能被動挨打。因此實際上西線戰場的戰役對於盟軍來説均算是順風戰役,無法很好地體現出指揮官的指揮水平。
至於蒙哥馬利之所以會有巨大的名氣,實際上是當時的一種政治需要。由於美英與蘇聯始終關係緊張,因此美英兩國務必要推出一些英雄人物,能夠儘量地蓋過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人的光芒。在這樣的情況下,擊敗了隆美爾的蒙哥馬利,自然就成為戰爭英雄的最佳人選了。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